
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探究.doc
7页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探究【摘要】中药“浙八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药材的代表,也是浙 江“中药文化"的突出代表文章通过考证中药“浙八味”名称与内 容、地域特征以及分析中药“浙八味"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等科学性品 质,阐释了探究中药“浙八味”文化背景具有指导中药“浙八味”文 化传承“科学发展”,促进浙江中医药经济良性、快速发展,引领浙 江道地药材科学化研究,保证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企 业投入资金的正确与合理性四方面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浙八味;道地药材;中药文化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Abstract : As representative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Zhebawei" is obvious example of Zhejiang culture of TCM. The paper did textual researches on i ts name and content, characters of region, and analyzed its Xingwei Guijing and effects・ It explained the s ignificances of researching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Zhebawei". The active significances include advancing “Zhebawei" culture transmi ss ion of sci entif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virtuous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economy of TCM, guiding scientific studies on Zhejing genu inc medicinal materials, assuring correctness and reasonablenes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mulating policy and statutes, enterprises investing funds.Key words : Zhebawei;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Culture of TCM中药“浙八味”属浙江地区道地药材,即在浙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 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且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中药材。
而所谓的“道 地”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是经过历史演变 并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下的经验积累,具有最佳和稳定药效的药材生 产基地[1]中药“浙八味”历史悠久,根据历史史籍的记载,“浙 八味”作为浙江省道地药材种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代著名药学 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引宋代的《图经本草》说:“白术生杭、越 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 ~ 1487年)《新昌县志》记载:“白术出十四 都彩烟山,即《本草》所谓越州术” [2]同时,道地药材不仅代表了所具有的质量概念,更重要的是揭 示了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理念中药“浙八味”其实也是一个文 化概念,它集中反映了当地人民在药材生产、加工及栽培技术方面的 先进文化,是浙江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品牌经济要发展,文化须 先行,笔者通过考证、调研“浙八味”科学性品质的文化背景,阐释 了其深远的意义所在1中药“浙八味”名称与内容考证我国辽阔的大地和海域广布着品种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 资源,仅正式药典所载已达3 000多种,而目前有初步资料证实已达5 000多种浙江省作为中药材大省,资源种类近2 400种,蕴藏量达 10多亿公斤浙八味,,等道地药材更是驰名国内外。
通过考证得出: 沿用“浙八味”的名称比较久远,但无从确认其最早出处,且随着历 史变迁,“浙八味”的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即除了公认的道地 药材(白术、白芍、杭白菊、温郁金、浙贝母、玄参、麦冬、延胡索) 以外,中药山茱萸也被列入其中[1]其实浙江省除了 “浙八味”之 外的道地药材比比皆是,例如乌药、乌梅、玉竹、梔子、乌贼骨,蚕 桑资源如蚕砂、蚕蛹、蚕蛾、桑叶、桑扌甚、桑白皮等等因此广义的 “浙八味”已远远超出了它最初的内容所指,而是以“浙八味”为代 表的浙江道地药材的总称,其名称与内容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浙八味” 文化理念与范畴,是浙江“中药文化”的具体代表2中药“浙八味”的地域性特征考证浙江省地理位置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 充沛,日照时数长,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常绿阔叶树的生长和发育 在植被分布上,南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北部则落叶林树种增多由 于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而夏季又较冬季差异大,且山地上 部风大,云雾多,日照短,因而自山麓至山顶,呈现明显的地带性 这些气候条件在北部平原区和南部丘陵山地之间,在东南沿海和西北 内陆之间呈过渡性变化,形成不同的道地药材生成环境[2]。
浙江省 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泥土,山地石砂土,高山香灰土和紫丘砂土等,酸 碱度(pH值)4. 5-6. 0o由于本省的优势自然环境,给动植物生长带 来有利条件,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而且有栽培中药材的习惯,有规 模生产管理的先例[3 ]而“浙八味”基本上分布在宁(波)绍(兴) 平原和北部太湖流域,尤以郵县、磐安、嗓县、杭州.金华、东阳等 处为著名产地结果见表1 [4]表1 “浙八味"分布区域(略)3中药“浙八味”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分析通过归纳(见表2),分析得出:中药“浙八味”多以苦、辛, 寒或温为性味的主要特征,归经涉及内容较广而功效结构似可归结 为两类,一类是“清、散”(如浙贝母、杭白菊、玄参、元胡、温郁 金),另一类是“调、补”(如白芍、白术、山茱萸)其中“清”包 括泄热、逐淤,“散"包括开郁、散结、活血,而“调、补”则以调 理气血阴阳表2 “浙八味”性味归经与功效(略)4探究中药“浙八味”科学性品质文化背景的意义4.1指导中药“浙八味”文化传承“科学发展,,探究中药” 浙八味”文化背景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宗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 所要求的“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以及《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中医药攀登工程"一加强中医 药的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政方针。
通过探 究“浙八味”的文化背景,考证其文化发展规律,以提出传承、创新 浙江“中药文化”之新方法、新理论4.2促进浙江中医药经济良性、快速发展浙江在“十一五”期 间将以中药的生产、科研为重点,全面实施中药的现代化工程,这已 成为浙江药业的一大目标根据规划,一批日常用药量大的药材生产 将被列入重点扶持名单,其中包括“浙八味”通过探究“浙八味” 的文化背景,将“浙八味”作为浙江“中药文化”的突出代表,发掘 其文化底蕴,总结其科学的研究成果,扩大其文化影响力,进而让更 多的人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中药文化”更好 地促进“中药经济”良性、快速发展4.3引领浙江道地药材科学化研究中药文化反映的是某一历 史阶段下中药开发与应用的先进程度当今的中药文化是以传统中医 药的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手段为背景,综合体现的传承、发 展、创新中药的科学性品质具体到“浙八味”中药文化的研究,可 以全面反映浙江道地药材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 生物分布、物种的种质、部位、生理代谢过程、栽培技术、采收期与 产地加工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技术进步对药材产生的综合 影响,促进其种质资源、栽培、质量及采收加工、贮藏等研究水平的 提升,使道地药材研究更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4. 4保证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企业投入资金的 正确与合理性“浙八味”中药文化的探究揭示了浙江道地药材“道地 性”的复杂特征和科学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政府决策部门制 定相关政策、法规及企业投入资金进行中药材产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以管理现代化来推动技术现代化,促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现代化、 产业化进展比如,GAP规范化种植是道地药材实施品牌战略和可持 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所需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是其能否正确合理实 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探究和发展“浙八味”中药文化意义深远5结语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植物种类繁多,为了保证 用药有效、安全,避免错用、误用药物,古代医家经过长期观察比较 和临床实践,逐渐建立了道地药材这一概念其实“道地”狭义指的 是药材的地域性,而广义则指其内在的科学性品质一一稳定的药效质 量,卓著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外对浙江道地药材一一“浙八味” 的学术研究较多,对其文化的探究与拓展(文化的传承、影响力、创 新与发展等)的研究则未见报道,而探究“浙八味中药文化对于落 实国家科学发展观,良性、快速地发展浙江中医药经济将会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 1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9: 7.[2] 柯爱萍,鲍迪富•对浙江省中药材资源开发的思考[J]・今日科技,2000, 10: 1.[3] 陈锡林,钱微微•浙江中药材生产发展优势及前景[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 26 ( 1 ): 61.[4] 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药材学[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60: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