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_质量守恒定律_检测题(经典题目).doc
4页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C 12 H 1 O 16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 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2.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FeCuSO4镁条MnO2H2O2Na2CO3稀盐酸A. B. C. D. 3. 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4. 从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5.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H2SO3 D、CO6.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2CO+O2 2CO2 B.C+ CO2 2COC.H2 + Cl2 2HCl D.2H2 + O2 2H2O7.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8.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C. P + O2 PO2 D. Mg + O2 MgO29.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0152反应后质量/gm2908A. 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10. 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11. 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A.15 B.14 C.13 D.1012. 9g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A. 1 g B. 2 g C. 3 g D. 4 g13. 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 B.3:1:2 C.4:1:2 D.3:1:314. 甲、乙两同学分别按照下图中的A和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是: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待天平平稳后,两同学的天平所处的状态资料: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A.甲、乙都不平衡 B.甲不平衡,乙平衡C.甲平衡、乙不平衡 D.甲、乙都平衡二.填空题15. (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氢气燃烧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镁条燃烧 (7)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8)电解水 (9)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 16.(2分) “珍爱生命,拒绝烧烤”。
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烧焦的肉类中还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3,4—苯并芘,其化学式为C20H12,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12分)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物质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1)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2)甲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的是 (填序号)a. 原子种类 b. 原子数目 c. 分子数目 d. 元素种类 (4)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 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4分) 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下图表示的是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1个A分子含有 个原子② 若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g,则生成C的质量为 18. (8分)(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____ ____不同2)氯化钠由___ ____构成3)下表中4个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4种物质的微粒微观示意图若表示A,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C和D的化学式分别为___ ____,生成C和D的个数比为___ ____19. (12分)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 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备注:镁与稀盐酸反应后会产生氢气)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4.8g112.6g118.4g反应后8.0g112.4g118.4g(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 __,实验二_____ __,实验三__ 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____ __体系中进行20.(2分)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它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多种有机物,CO2转化为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一定条件C2H4+ 4H2O若用24g H2转化CO2,则理论上能生成C2H4的质量为多少克?21.(3分) 98克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剩余混合物质量为84克,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