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构文学宏大叙事的理想主义精神.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3524786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构文学宏大叙事的理想主义精神宏大叙事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学叙事,不仅注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热切关注与深度思考,而且包含着对启蒙、道德、理想和崇高等精神价值的维护与弘扬换言之,宏大叙事与其说是一种历史叙事,不如说它是一种历史的完满构想然而,出于对以往政治压制文学的反拨而造成的矫枉过正;出于对文学的意识形态论、工具论等过于简单化的理解,以及对后现代理论的介绍、阐释的认知偏差,而造成的对宏大叙事的误读,①再加之市场经济、消费文化的巨大冲击等,当代文学在近 20 年来对宏大叙事的持续解构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理想主义衰落的困境之中,文学的理想精神和核心价值日益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因此,在当今文学放逐理想、嘲弄崇高、正面价值匮乏或无力的情况下,宏大叙事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主流文学的叙事法则,而且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与亟待重建的 一、宏大叙事是一种蕴含理想主义的叙事 从社会历史观上,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关乎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整体构想,本身就包含着对理想主义的向往,它始终坚信人们能够凭借理性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宏大叙事因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担当,并与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紧扣时代生活、关注民生疾苦、探索人生境遇的文学叙事传统,表现出了追求社会进步、放眼人类未来、寻求精神超越的理想主义情怀。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文学因梦想而辉煌文学反映和表现人类变革现实的斗争与追求美好未来的理想,这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因此,注重理想精神的表达、创造完美的精神世界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必然选择,是一切文学活动的基本目的之一文学天然地具有表述理想主义的吁求,这种理想主义是“作家应有的一种社会情怀,其中既有对现实的介入,更有对未来的坚执;既有对社会的忧患,更有对生活的关爱,它永远是文学不能缺少的精气和血脉 ”②显然,文学如果失去了这种理想精神,就失去了直达心灵的力量之源,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鲁迅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③而维系这盏灯火始终不竭的能源就是理想 中国当代文学一直有着照耀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历史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长篇小说中,被文学界称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等宏大叙事的红色经典作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用革命理想来指导对现实发展的描写,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将美好的革命理想反映在作品中,达到了现实中有理想、理想中有现实的境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巨大的思想鼓舞新时期的“伤痕” 、 “反思” 、 “改革 ”文学,秉承与超越对宏大叙事的传统,借助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依托宏大叙事而显现的主题,从文学角度给予了当时社会现实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的存在意义,虽然因超重的社会承诺而显得步履艰难,且略带着忧伤与迷惘, 但作家骨子里自信文学于社会人生的意义与责任,从而使得 1980 年代前半期文学中依然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并呈现出群体性或全民性理想的特征。

      二、文学理想主义衰退的原因分析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对包括启蒙主义在内的各种宏大叙事的解构, “理想主义” 一度成为了人们贬斥、嘲讽的对象,文学开始“向下” 滑行,摒弃宏大叙事,拒绝理想主义正如赵勇所说:“90 年代以来,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犬儒主义等等盛行,却唯独没有了理想主义生长的地盘 ”④这样一种局面显然与特定时代的精神状况有关 一是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务实思想,写作机制的商业化带来的价值立场退却,使得许多作家放弃宏大沉重的文学理想和文学精神,转而投身市场大潮,追逐物质利益,敞开了欲望与鄙俗的交接空间在理想缺席、批判精神退位的文学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粉墨登场于是, “欲望化写作”、 “身体叙事 ”和“肉身化狂欢” 很快就在市场的推波助澜下甚嚣尘上,不仅造成了对文学思想的遮蔽,而且导致审美趣味的贫乏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正如作家张炜 2007 年 4月 13 日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演讲中所说:“文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崇尚所谓的‘解构’ ,弄到今天,类似于’理想’等字眼,竟然变得像毒药一样可怕,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便像‘思想’ 、 ‘思索’这一类中性词汇,也变得声名狼藉。

      所谓的向上升华的力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制,最后起劲比赛的,只是堕落的速度唯市场主义对写作的冲击和影响,使文学变得空前贫瘠,主潮流仅仅成为性和暴力 ”⑤ 这应当说的是事实 二是出于对假大空“理想主义” 的厌恶而导致对真正理想主义的误解需说明的是,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虽难免带上乌托邦色彩,但却是真实的;而“文革”中的文学理想主义被扭曲、异化,堕入现代宗教迷信,是图解政策的假大空的伪“理想主义” 但由于长期以来 “理想”与乌托邦神话相纠缠,使得一些人把“理想” 误解为与“欺骗”近乎等同的术语诚如评论家李建军所说:“在那些姿态前卫的解构主义者看来,理想主义意味着空洞的‘宏大叙事’ ,意味着自欺欺人的道德说教,意味着公式化的浮夸和做作他们宁愿把文学看作是‘黑暗心灵的舞蹈’ ,宁愿把它等同于‘身体叙事’ ,宁愿把它阐释为描写‘一地鸡毛’的‘新写实’ ”⑥ 诚然,在过去的特殊历史时期,当代文学中曾经出现过与政治神学相结合的理想主义和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空想,但我们决不能在批判“伪理想” 时,连同真理想也一并抛弃了因为“理想作为精神理念,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存在,问题在于不同时代的权力主体赋予它的内涵是千差万别的,由此玷污或扭曲了理想的本身,但这决不意味着理想理所应当被我们抛弃。

      ”⑦ 三是当代文学理想主义的衰微,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有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追求社会事物合理性、完美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美好向往和愿望,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任何理想都等同于空洞的、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谁也无法把握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理想主义的终结” ,当代文学在无奈失望的彷徨中抓住了“后现代 ”作为救命稻草,一些先锋或前卫作家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及对暴力、罪恶、病态的人性开掘的沉迷 “自信和豪迈早已失去,信仰和理想已被后现代性的厌倦和淡漠所取代我们发现二十世纪中曾经充满过革命和创造的无尽热情的知识分子在承受着怀疑和虚无的阴影 ”⑧ 显然,理想这种激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被后现代主义者毫不留情地予以消解否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