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doc
6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业水处理课程论文 材料科学与化学学院 指导老师:王 沙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化学专业 班号×× 学号××××)摘 要:在介绍了世界及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基础上,对我国水资源对策和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水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并从水资源的整体性出发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需要形成与之配套的节水、调水措施、防洪保障体系和水法体系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国内外水资源的问题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我 国也不例外1 世界淡水资源和水危机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 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 1%据专 家最新估计,全球陆地上可更新的淡水资源约 41.02~42.75 万亿 m3,其中易于使用的约 12.5~14.5 万亿 m3。
按 1995 年人口统计,全球人均淡水资源约 7170~7450 m3,其中易于使 用的淡水人均约 2180~2440 m3[1]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水的需求随人口和经济发展而迅速增长1995 年全球用水总量已达 36000 亿 m3, 人均 用水 628 m3,约占易用淡水资源量的 26~29% 3、据联合国调查,全球约有 4.6 亿人生活在用水高度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内,还有 1/4 人口即将面临严重用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已成为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 议题之一2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 我国水资源总量根据 1956-1979 年水文资料分析: 我国 24 年平均的降水总量为 61889 亿 m3(648mm);形成河川径流总量 27115 亿 m3 (284mm),占降水量的 44%其中:由地下水排泄的基流量为 6780 亿 m3,占 27%;冰 雪融水补给量 560 亿 m3,占 2% 地下水资源量约 8288 亿 m3,由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中:山丘区 6762 亿 m3;平原 区 1874 亿 m3(包括重复计算量 348 亿 m3)全国水资源总量 28124 亿 m3(已扣除地表 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3]。
2.2 水资源特点(1)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按 1997 年人口统计人 均水资源仅 2220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 1/3到 21 世纪中叶,按 16 亿人计人均水资 源仅为 1760m3,进入联合国评价的用水紧张国家的行列 (2) 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不相 匹配工业水处理课程论文第 2 页表 1 水资源、人口、耕地、GDP 人均亩均水资源比较占全国(%)人均水量(m3/人) 分 区 水资源人口耕地GDP199720102050亩均水量(m3/亩)东北(松辽)7.09.620.210.4164615011287660华北(黄淮海)7.734.739.432.4500449389373西北(内陆河)4.82.15.71.74876414033311589南方(长江以南)80.453.634.755.53481295226344317全 国1001001001002220205017601888联合国评价标准:用水紧张国家<1700m3/人;缺水国家<1000m3/人;极端严重缺水<500m3/人[2]。
3)水资源补给量在年内和年际之间变化极大水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例如:1998 年属于丰水年,全国河川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 6247 亿 m3,其中长江偏多 3491 亿 m3(多 36.7%);松花江偏多 693 亿 m3(多 90.9%),长江、嫩江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 2001 年干旱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河川径流量偏少,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比 正常年份来水偏少 23%-67%,长江也偏少 6.9%,仅东南、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内陆 来水偏丰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全国城乡用水急剧增加 1980 年全国用水 4437 亿 m3,人均用水 450 m3;2001 年增加到 5567 亿 m3,人均用水 436 m3从 1980 年以来用水增长了 1130 亿 m3,年增长率 1.04% (2)用水结构发生了变化 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下降,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增大: 项目1980 年2001 年农业用水3699 亿 m3(占 83.4%)3826 亿 m3(占 68.7%)工业用水457 亿 m3(占 10.3) 1142 亿 m3 (占 20.5%)生活用水280 亿 m3(占 6.3%)600 亿 m3 (占 10.8%)3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 人均用水量较低我国的用水总量已超过美国(1995 年美国总用水量 5554 亿 m3,其中淡水 4703 亿 m3),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但全国平均人均用水量 436m3/人,仅相当美国的 1/4(淡水),世界人均用水量的 2/33.2 用水在地区上的差别明显现将全国分成包括长江、珠江、东南沿海和西南诸河在内的南方;由松花江、辽河、 海河、黄河和淮河组成的北方和西北内陆三个区域进行统计,其分析结果见下表 2[3]由 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的总用水量与水资源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是水资源 相对比较丰富的南方用水多于水资源贫乏的北方和西北内陆地区表 2 全国主要地区水资源统计表分区用水总量(亿 m3)占全国的百分比(%)人均用水量(m3)工业水处理课程论文第 3 页全国5567.4100436北方(松、辽、海、黄、淮)1990.635.75355南方(长、珠、东南、西南)2993.953.77441西北内陆河583.010.472148从全国各省(市、区)的用水量统计结果来看,其差别还与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如 表 3 给出了各类用水量排位居全国前四或前三位的省市,其中新疆因农业用水量大,其总 用水量在全国居首位表 3 各类用水量排位居全国前四或前三位的省市 单位:亿m3省(市 、区)总用水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新疆487.14463.84江苏466.38280.76143.1742.45广东446.33257.68116.8771.78湖南318.55224.4339.40黑龙江81.863.3 水污染严重我国 2001 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626 亿吨。
全国符合和优于三类水的河 长占总评价河长的 61.4%,比上年增加了 2.7 个百分点[4]但水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3.4 用水效率偏低为了消除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按人均 GDP、人均用水量、万元 GDP 用水量 等指标统计(见表 4)[5],可以看出,各省市用水的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组成有 一定的关系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效率的提高,万元 GDP 的用水量呈 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均用水量基本可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建设高 效、节水型产业,应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表 4 全国按人均 GDP、人均用水量、万元 GDP 用水量等指标统计表生活用水(L/d) 地区省市人均 GDP(万元)人均用水(m3)万元 GDP用水(m3)亩均灌溉(m3)城镇农村万元工业增值用水(m3)全国0.7543658047321892268北京2.04281138337291168109天津1.821911052311749356北方辽宁1.2030725643216590113上海3.0765821531938098364浙江1.45445307473308108171广东1.36573423825484152248南方 江苏1.29634490520236115335西北新疆0.79259732848642651662143.5 各地区主要水资源问题(1) 北方持续干旱,人均用水量只有 355m3,在全国是最低的。
这部分水量大部份是超 采的地下水和引用未处理的污水,黄河下游地区还挤占了黄河的冲沙水因此,该地区出 现了资源性缺水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水处理课程论文第 4 页(2)南方旱涝交错,水污染发展迅速,并得不到控制,供水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了污 染型缺水 (3) 西北内陆地区水土资源过量开发,人工绿洲的发展挤占了天然绿洲和湖泊的生态 用水,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了生态型缺水 3.6 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1) 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城镇 化水平较高;因此太湖流域和上海市可代表我国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用水水平这两个地 区 2001 年的用水状况见下表 5[6]表 5 太湖流域和上海市 2001 年的用水状况表项目总用水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全流域1742.81017.8(58.4%)516.4(29.6%)208.6(12%)太湖流域297.4100.6(33.8%)158.3(53.2%)38.6(13%)上海市106.213.7(12.9%)77.5(73%)15(14.1%)注:用水单位:亿 m3(2) 主要用水指标与见表 6 从表中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和上海市的人均用水指标较高,主要因该用水量中包括了 相当大的一部份火力发电站贯流式冷却用水在内,如上海市的工业用水中,约有一半以上 属于火力发电冷却用水。
若扣除此项用水,太湖和上海市的用水指标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比 较先进的但与日本、德国等其它先进国家比较,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表 6 太湖流域和上海市 2001 年的用水状况与德国、日本比较表项目人均 GDP(万元)人均用水量(m3)万元 GDP 用水(m3)单方水产出GDP(元)全流域0.8040550719.7太湖流域2.7074227436.5上海市3.0765821146.5日本22.4446.4(97.2*)德国25.6390.6 (85.1*)经济高收入国家平均45.3221.8 (48.3*)注:(1) 人均用水量未扣火电厂用水;(2) *按购买力平价(PPP)换算4 对策和问题的研究4.1 全国供需发展前景 (1)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左右,经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 国际上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年用水量多数在 400-800m3;如将 我国人均用水维持在 2000 年 430m3的水平或略高到 450m3,全国 16 亿人的需水量将增加 到 6900-7200 亿 m3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计到人口高峰期城市化率将 达到 60%,即我国将有 9~10 亿人生活在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将占总用水量的 42.6%,势 必加剧城市供水的压力,城市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7]。
(3)新增加的 1400-1700 亿 m3供水量有一半以上用以解决北方缺水东北、西北、 内陆河可在区内调配,黄淮海三流域需从长江上、中、下游跨流域调水来解决但新增加 的水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8]工业水处理课程论文第 5 页(4)在加强管理,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节水和污水资源化,高效利用和 注重保护的前题下,经过努力我国有条件在人均用水量 400~450m3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4 水资源持续发展对策初探 4.1 建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模式 为适应水资源的整体性特点,就耍有一个对水资源强有力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