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女生.docx
22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女生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导师介绍 谭国龙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 1983.9---1987.7,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90.9---1993.3,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1995.3---1998.7,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国外工作经历: 1998.9---1999.9博士后,UniversityofAveiro,葡萄牙 德国马普协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 XX.5---XX.7研究助理教授,美国Hampton大学. 博士后:美国宾州大学&杜邦研究与发展中心. 客座科学家,德国马普协会金属研究所,斯图加特. 社会兼职: 美国陶瓷协会会员 美国材料研究协会会员 研究内容: 1.半导体纳米量子点的制备、物理性能及其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2.纳米复合块体材料的制备及物理性能. 3.多晶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 4.固态材料的光学性能与价带电子结构. 官建国 官建国,男,1969年9月出生,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纳米复合材料学术带头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兼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协会理事、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控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武汉市青年科技协会副会长等XX年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第8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省“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有功个人”称号 【主要学术经历】 1987-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1990-1992年华中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生 1992-1995年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工学博士生 1995-1997年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7-1998年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1998-XX年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XX-XX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产品与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和国立教育学院化学系研究员 XX年-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隐身与电磁屏蔽防护材料 电磁流变液智能材料与器件 导电高分子材料与器件 低介电常数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减阻与阻尼涂料 【在研项目】 1.国家863高技术项目,“XX22JB01”, 2.国家863高技术项目,“高性能水性电磁屏蔽涂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3.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纳米铁氧体中空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国家重大基础能力科研专项,“XX22GC01”, 5.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磁性金属中空纳微粒子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科研奖励】 1、电/磁流变液新材料及其智能减震结构的基础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XX) 2、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XX) 3、某些导电高分子的制备和改性的新方法,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XX) 4、《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XX);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5、武汉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专利情况】 授权专利: 1.聚苯胺-Fe3O4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991, 2.亲水性聚合物包裹的磁性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组成的水基磁流变液,发明专利号:ZLXX1 3.端芳香氨基聚醚化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031 4.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的α,ω-端氨基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XX1 5.多模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发明专利号:ZLXX2 6.镍钛合金丝医用支架化学镀镍钴钨的镀液和该镀液的配制方法,发明专利号:ZLXX1 7.镍钛合金复合化学镀载药镍钴钨薄膜的镀液和工艺方法,发明专利号:ZLXX1申请专利: 1.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其构成的涂料,国防专利申请号: 2.镍钛合金化学镍钴钨的镀液和工艺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XX 3.导电磁性核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国防专利申请号: 4.一种制备磁性空心球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 5.升船机地震鞭梢效应的智能自适应减震控制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 6.动态流化气氛炉,发明专利申请号: 7.一种导电填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申请号: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6-27-;:+86-27- E–mail:guanjg@ 邵刚勤 邵刚勤,男,196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陶瓷学会会员,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理事 【主要学术经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学博士后 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学士 -现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开发纳米原位复合技术以制备诸如纳米金属陶瓷、纳米陶瓷、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结构-功能材料等先进材料,涉及金属-非金属的纳米复合原理与制备技术、纳米/超细及亚微米粉体的表面物理和化学、分散原理与技术、特性测试与表征,相关氧化物、碳化物、金属陶瓷等块体与薄膜材料的成型/烧结机理、相变与增韧机理、晶粒细化与生长抑制规律、高强/高硬特性、热/电/磁/气敏特性等主要包括:以液相或气相前驱体制备WC-Co,ZrO2-Ni,TiC-NiAl,WC,ZrO2,TiC,NiAl,Al2O3,Al2O3-ZrO2,Al2O3-WC-ZrO2-Co,ZrO2-Y2O3-CeO2,BaTiO3,LaMnO3等亚微/纳米粉末;液相或气相合成系统的原位监测与闭路控制、计算模型的建立;纳米粉末坯体的成型;通过真空、低压、热等静压、热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使纳米粉末在低温下致密化;开发纳米材料在结构、电、热和化学应用方面的特异性能。
【在研项目】 1、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项目负责人,; 2、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超细晶硬质合金的工业化制备技术‖,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1996-XX; 3、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高硬材料‖,项目负责人,XX-XX; 4、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碳化钨-钴硬质合金材料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5、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用连续原位复合法制备金属-非金属纳米材料‖,项目负责人,XX-XX;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项目:―金属-陶瓷纳米/微米复合研究‖,项目负责人,XX-XX; 7、中国博士后王宽诚工作奖励基金:―金属-陶瓷纳米/微米复合研究‖,项目负责人,XX-XX; 8.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项目负责人,XX-XX;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相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技术骨干,XX-XX 【科研奖励】 1.邵刚勤,段兴龙,谢济仁,吴伯麟,魏明坤,袁润章,无η相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991,1999年8月13日 2.邵刚勤,谢济仁,段兴龙,蔡虎,余晓华,袁润章,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21,XX年4月12日 3.邵刚勤等,氧化锆等离子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941,1994年12月29日 4.邵刚勤,易忠来,段兴龙,谢济仁,张卫丰,李佳,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直接还原碳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XX年3月26日申请 5.邵刚勤,段兴龙,易忠来,孙鹏,王冲,史晓亮,谢济仁,一种多气氛可倾斜式回转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XX年3月26日申请 6.罗志平,贾世骢,潘牧,邵刚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42,1994年12月29日 7.潘牧,张汉平,罗志平,周少华,邱凤襄,潘庆鸿,邵刚勤,造纸机用陶瓷涂层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62,1996年12月10日 【专利情况】 1.邵刚勤,段兴龙,谢济仁,吴伯麟,魏明坤,袁润章,无η相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工业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991,1999年8月13日 2.邵刚勤,谢济仁,段兴龙,蔡虎,余晓华,袁润章,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021,XX年4月12日 3.邵刚勤等,氧化锆等离子喷涂粉末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941,1994年12月29日 4.邵刚勤,易忠来,段兴龙,谢济仁,张卫丰,李佳,碳化钨-钴纳米复合粉末的直接还原碳化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XX年3月26日申请 5.邵刚勤,段兴龙,易忠来,孙鹏,王冲,史晓亮,谢济仁,一种多气氛可倾斜式回转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XX年3月26日申请 6.罗志平,贾世骢,潘牧,邵刚勤等,螺旋送粉均化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42,1994年12月29日 7.潘牧,张汉平,罗志平,周少华,邱凤襄,潘庆鸿,邵刚勤,造纸机用陶瓷涂层真空吸水箱面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62,1996年12月10日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6-27-;:86-27- E–mail:gqshao@shaogangqin@ 王为民 王为民,男,近年来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界面评价与控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较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国家及重点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主要学术经历】 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XX-XX年在荷兰Dufe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材料的燃烧合成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高强韧性可加工陶瓷的研究 陶瓷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方法 【在研项目】 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等国家及重点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 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E–mail:shswmwang@ 张辉 张辉,女,1970年6月生,博士,教授国际衍射数据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经历】 ~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材料科学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1998.09~原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专业硕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DAAD基金资助的德国亚琛大学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