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原理最全复习资料以及考试题和答案.doc
19页一、是非题(用“Y”表示正确,“N”表示错误填在题末的括号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1111111.构件是机构或机器中独立运动的单元体,也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 ( y )2.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为:其的自由度>0 ( n )3.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取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0º;而取导杆为原动件时,则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90º ( n )4.机构当出现死点时,对运动传递是不利的,因此应设法避免;而在夹具设计时,却需要利用机构的死点性质 ( y )5.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大,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就越小,机构传力效果越好 ( y )6.在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升角等于蜗轮的螺旋角,且蜗杆与蜗轮的螺旋线旋向相同 ( y )7.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参数取在大端上。
( y )8.为了减小飞轮的尺寸,在机器的低速轴上安装飞轮后,可以较好地降低机器的速度波动 ( n )9.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或转动惯量)是一个假想质量(或转动惯量),它不是原机器中各运动构件的质量(或转动惯量)之和,而是根据动能相等的原则转化后计算得出的 ( y )10.不论刚性回转体上有多少个不平衡质量,也不论它们如何分布,只需要在任意选定两个平面内,分别适当地加平衡质量即可达到动平衡 ( y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方空格处)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总计10分)1.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 同一构件上 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 不同构件上 的各点2.机械中三角带(即V带)传动比平型带传动用得更为广泛,从摩擦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是: 三角带属槽面摩擦性质,当量摩擦系数较平面摩擦系数大,故传力大 3.在四杆机构中为机架,该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 4.用作图法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时,常采用 反转 法。
即假设凸轮 静止不动 ,从动件作 作绕凸轮轴线的反向转动(-ω1 方向转动)和沿从动件导路方向的往复移动 的复合运动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廓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等于 过该点的法线与基圆的切点至该点间的距离 ;渐开线齿廓在基圆上的曲率半径等于 零 ;渐开线齿条齿廓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等于 无穷大 222222三、选择题(将正确的代码A、B、C、D填入横线上方的空格处)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1.三角螺纹的摩擦 (C) 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 (E)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传动; (E)紧固联接2.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作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时将产生 (B) 冲击它适用于(E) 场合A)刚性;(B)柔性;(C)无刚性也无柔性; (D)低速;(E)中速;(F)高速3.一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一对齿廓上的接触线长度是 (C) 变化的A)由小到大逐渐; (C)由大到小逐渐;(C)由小到大再到小逐渐; (D)始终保持定值4.设机器的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其等效驱动力矩和等效阻抗力矩的变化如图示,可判断该机器的运转情况应是 (B) 。
A)匀速稳定运转;(B)变速稳定运转;(C)加速过程;(D)减速过程5.机械平衡研究的内容是 (C) (A)驱动力与阻力间的平衡 (B)各构件作用力间的平衡(C)惯性力系间的平衡 (D)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间的平衡四、计算题(列出计算公式,计算出题目所要求解的有关参数)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30分)1.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明确指出并指出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解:铰链C处为具有两个转动副的复合铰链,(1分)移动副E、E’中有一个为虚约束,(1分)滚子F处有局部自由度,(1分)3333333333则 (3分), (2分)该机构中有两个原动件(曲柄AB和凸轮O),并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F,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2分)2.已知图示机构的尺寸(可从图中量取尺寸,μl=0.001m/mm)及原动件1的角速度=48.78rad/s1)标出所有瞬心位置;(2)用瞬心法计算构件2的角速度ω2,并确定出其方向3)构件2上M点的速度VM,并确定出其方向解:(1)瞬心数目N =K(K-1)/2=4×(4-1)/2=6,各瞬心位置如图所示; (4分)(2)=ω1×P12P14/P12P24=48.78×20/80=12.195(rad/s),方向与同向,逆时针方向; (3分)(3)=ω2μl=12.195×0.001×82=1m/s,方向:,如图所示。
(4分)3.图示为里程表中的齿轮传动,已知各轮的齿数为,,,,,试求传动比44444444(1)齿轮、为定轴轮系 (2分)(2)齿轮、、、、H 组成行星轮系 (6分)(3) (2分)五、图解题(通过图解求解题目所要求的有关参数)本大题共3小题,前一小题10分,后两小题各15分,总计40分)1.如图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简图,试确定当曲柄1等速转动时,(1)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最小传动角的大小;(3)滑块3往复运动时向左的平均速度大还是向右的平均速度大(4)当滑块3为主动时,机构是否出现死点,为什么?(在图中用作图法求解)解:(1)2分)(2)3分)(3)向左大2分)(4)会出现,因为在连杆与曲柄共线时传动角3分)2. 如图所示,有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偏心圆凸轮机构,O为凸轮几何中心,O1为凸轮转动中心,直线AC^BD ,O1O =OA/2,圆盘半径R =60mm,滚子半径rr=10mm试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基圆半径r0、行程h,C点压力角αc和D点接触时的位移hD、压力角αD要求在图中画出并同时计算出)5555555解:(1)mm ; (3分)(2)mm ; (3分)(3); (3分)(4)mm (3分)(5) (3分)3.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无侧隙啮合如图所示,已知mm,,,。
1)由图量取分度圆半径,求齿轮齿数;(2)计算基圆半径、基圆齿距;(3)作图求实际啮合线段长,并用以求重合度;(4)作图表示齿条和齿轮的实际工作段;(5)由图量取齿条分度线与节线的距离,求齿轮的变位系数,并回答是正变位还是负变位;(6)说明齿轮有无根切解:(1)量得mm, (2分)(2)mmmm (3分)(3)作图如下,量得mm; (4分)(4)如图中阴影部分 (2分)(5)量得mm,;是正变位 (2分)(6)无根切,因>, (2分)或:由于齿条的齿顶线在极限啮合点N1的下侧,故无根切 机械原理重要概念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虚约束:在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带入的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只起重复约束的作用虚约束的作用:为了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增加机构刚度或保证机械运动的顺利基本杆组:不能在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速度多边形:根据速度矢量方程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质量代换法:为简化各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便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距,从而使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质量代换法的特点:代换前后构件质量不变;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判断自锁的方法:1、 根据运动副的自锁条件,判定运动副是否自锁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传动角小于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外力作用线与摩擦圆相交或者相切螺旋副的自锁条件:螺旋升角小于摩擦角或者当量摩擦角2、 机械的效率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3、 机械的生产阻力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4、 作用在构件上的驱动力在产生有效分力Pt的同时,也产生摩擦力F,当其有效分力总是小于或等于由其引起的最大摩擦力,机械自锁机械自锁的实质:驱动力所做的功总是小于或等于克服由其可能引起的最大摩擦阻力所需要的功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小摩擦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1、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 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是,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极为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