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3858888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 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 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 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 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 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 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 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 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 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介词;空间隐喻;认知理据;意象图式Abs tract: Asac ognitiveac tivityinwh ichhumanbeingsusetheexperienceofadomaintoexplainorunderstandthatofanotherdomain,metaphoristhemappingofconceptsbetweenthetwocognitivedomains・Byanalyzingthecognitivem otiva/tionofprepositionalspatialmetaphor, wecansafelyconcludethatprepositionshaveproducednumerousdifferentmea.ningsa.nddevelopedcolorfulmetaphoricalconnotations,andthepolysemanticn etworkisth usformed・ I llustrated bya.t—on— in ,theirprot otypalmean ingsareexp lainedandextendedtotime, actionsandabstractconcepts.Finally, thepaperpointsout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usingspatialmetaphortoexpoundprepositionalphrasesinEnglishteaching, p articularl yinvocabul aryteachin g.Keywor ds: preposi tion; spati almetaphor ;cognitive motivation ; imagesche mata传统上,主要是修辞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 对隐喻进行研究,而主流的生成语言学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在他们看来,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值得深入探讨和 分析。

      自198 0年隐喻研究的代表人物和的著作《我们赖以 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语言学家才开始全面反思和挑战旧 有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对混沌世界的知识 和抽象范畴进行有序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类用某 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 动,即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1]10而这两个领域 之所以能够产生映射,是缘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同或类 似的认知结构模式意象图式何谓“意象图式” ?它是人们 对某些有关联的事物经过长期的反复感知后,在大脑中形成 的一种抽象的认知模式,是沟通抽象概念和具体意象的桥梁 意象图式不仅是一个抽象的语义规则,更是一个基本的心理 图像人脑在形成了某种意象图式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运用 业已存在的图式去认知新鲜、复杂或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从 而实现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隐喻性映射,衍生出 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认知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的意象图式来自于空间概念, 如“上下模式”、“里外模式”和“容器模式”等这是因 为空间作为认知客观世界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要 素,在认知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空间概念是人类最早熟知 的有形而具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将诸如时间、 动作、数量、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 等抽象概念投射到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上,其结果便是空间 隐喻的大量产生。

      一、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以自 身躯体为体验基础去构思情景、合成图像,并细化成各种空 间概念,最终通过不同的语言符号介词固化下来英语中共 有100多个介词,其中大部分的原型都是表示空间的,是人 们对空间方位最重要、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为抽象 思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路径然而,空间介词往往表 现得十分活跃,用法灵活多变,在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尤为纷 繁复杂,使得整个语言结构显得无理据可寻,让学习者倍感 迷惑能否正确地运用介词,已成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现 代英语的标准之一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相对于现实世界中 无限的事物和现象而言,人类的词汇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 且为每一种事物、每一种感觉和经验去创造完全独立于其 他词汇的单词也是没有必要的,不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原 则”为了认识和描写未知事物和现象,人类依据已知的概 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发挥惊人 的想象力,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进行不寻常的并列,从而 加深了我们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认识[2] o在这个过程中, 隐喻起到了核心和关键的作用任何语言都具有语义再生功能按照认知语言学的假 设,空间表达作为语义编码的基础,可以通过隐喻来表述更 为抽象的概念。

      隐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手段,具有空间指涉 意义的介词意象性强,自然成为隐喻引申的重要温床,从而 使空间介词具有了多方位映射的特征而在把空间概念作 为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之中,空间域的意象及内在逻 辑都会保留下来,这就形成了空间隐喻的基础我们之所以不能随意用一个空间方位来描绘本体,是因 为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事实上, 我们大部分概念都是根据一个或多个空间隐喻建构的[1 ]42 根据原型理论,每个空间介词的语义范畴是一个原型范畴, 并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性映射发展了介词的多 义性,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 网络原型义在语义范畴中最为突显、最具代表性,是人们 最先认知,也是介词最初获得的义项,即“空间”义其他 义项把原型义作为认知参照点,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延 伸和扩展,形成一条相互关联的意义链如在o npinsandne edles中,由于o n的原型义是“在…之上,并与表面直接接 触”,所以在与无数的针尖接触和摩擦后,肯定会感觉难受, 这才有了 “坐立不安”的语义又如in的原型义是“在… 里面",表示具体的空间方位,但在Ma rkisinlove withMary 一句中,表征容器意义的i n则被投射到抽象的1 ove之上。

      通过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投射,介词发展了不同的义 项,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尽管每个义项延伸和扩展 的语义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交叉相似性,即边缘义项的语义 无论如何抽象,均与原型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具有 相同的基本功能源域对目标域映射的制约和控制一直都 没有减弱,即目标域内的意象图式结构始终保持着源域的基 因二、介词a. t-on-in的原型义及其意义延伸本文之所以选择at-o n-in为例,是缘于它们一起构成 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值得进行系统性地 研究分析,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列出的 1 877个词组中,与它们相关的词组数量分别为75个(at,所 占比例为4%), 170个(on,所占比例为%)和281个(in ,所占 比例为15%),比例合计达到了%,非常具有代表性1. at-on-in “点面体三位一体”微观系统空间性是人类最根本的身体经验,是人类与客观世界互 动而形成的最基本概念多数介词的原型义都与空间关系 密切相关,因此理解它们的形象特征是理解其隐喻含义的重 要前提一般来说,介词按维度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种 类型点,即无维度,形象特征最为简单;线,即一维形象; 面,即二维形象;体,即三维形象。

      a t的原型义是将某处视 为一点或指示较小的地点,如athand(在手边);on的原型 义是表示在表面上有接触点,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所支撑 这一概念,如onboard (在船、飞机或车上);in的原型义是 表示处于某个三维空间之中,其空间意义与容器的意象图式 相关联,如in themiddleo f (在…的中间)at-on-in的隐喻意义的构建就是由始发的空间域向其 他认知域映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各有差异但又相 互联系的认知域相互作用,两个不同的语义场相互对立和对 比王寅认为,上述介词被转用来表示时间、动作和抽象思 维等概念时,也大致遵循“点、面、体”系统对应映射规律 at-on-i n “点面体”语义结构形成了一个跨概念域的隐喻 微观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当代隐喻认知理论提供一个 实例,同时对于英语教学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3]317o2. at-on-in的意义延伸(l)at -on-in在时间方面的意义延伸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是最为基本、 也是最早被认知的,但时空观念并不平衡,空间概念的出现 先于时间概念,不借助空间隐喻的载体,就无法直接描述时 间。

      因此表达时间概念时势必要借用空间意象图式来加以 定义和界定按照时间概念实际上是对空间概念的隐喻这一假设,英 语在表达时间概念时有两个相互参照的意象:时间点和时 间段at表示时间点,指极短的一瞬间,或作为按时间点考 虑的时间段,如I allatonce (立刻,马上),at theageof (在… 岁的时候)on指某一时段中的某一时间点,或两个时间点 的紧密接触,表示比at更长的时间,如某日、某日某段时间, 或修饰语+某日某段时间,如o nthepointo f(正要…的时 候),onschedule /ti me, on th ehour (准点),onholiday (度 假),onarai nyday (雨天)in表示时间时,通常是把事件或 行为看做一个物体,物体穿过有界的空间与物体穿过容器所 花的时间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的内在联系,在时间范围内就在 容器里,在时间范围外就在容器之外由此可见in表示的 是在某段时间里或某一个过程,时间跨度可以和空间一样无 穷大,如 inthemo rning(在早上),inthefutu re(未来),int hecourseof (在…期间),int heshortrun (近期内)。

      2 )at-on-in在动作方面的意义延伸at表示动作概念时,多表示在短暂时间内发生的动作, 如 att het hough to f(—想到…就),a t firs tsigh t (乍一 看),att hementiono f (一提到…就);当at接在那些表示 “急促、有力、迅猛”等含义的动词之后,则隐喻性地暗指 动作的能量聚集于一点,如shoo tat(向…射击), gaze/glanc e/stareat (盯着看),catch at (抓住)on 与表 示动作概念的单词连用时,其原型义“面”可隐喻性地表示 “工作面”,含有“将某事置于…之上,担当或承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