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如何发展.pdf
2页故而,在治疗上既要顾及胸痹“阳微”即正虚的一面又要顾及其“阴邪,,即邪实的一面,才不至于顾此失彼目前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治法有:活血化瘀、芳香温遥、益气养阴、理气解郁、化痰逐饮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病理及药理研究的进展,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一类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成药在临床得到大量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如丹参注射液,丹参片.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等,的确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药理研究也证实上述药物多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_ l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一味用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也会产生一定副作用,这是临床医生需要注意的任继学老教授在全国性的名老中医经验学习班上曾就临床滥用丹参注射液提出过批评,指出活血还会耗气,应当在活血的同时注意补气,否则会出现出血倾向等副作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样.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心内科已有血管内支架,冠状动脉搭桥等先进疗法,但面临一大难题就是血管通畅后的再堵塞,这也是治标未治本的体现因胸痹的病机根本还是“阳微阴弦”,单纯活血化瘀或者用现代技术打通堵塞的血管,也是只顾及“阴弦”方面,不免有失偏颇,疗效也会受影响。
只有结合临床辨证,全面考虑,把握“阳微阴弦”的程度,在祛邪的同时适当给予益气血、养阴、温阳方可收到理想的疗效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其更宝贵之处就是可以不断给届学以发展的空间,只有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反复阅读、体会,才能常读常新,从而将经典的精髓发扬光大,造福于病家参考文献⋯1 李克光等主编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5 年l o 月第1 版,9 4 页1 2 1 2 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7 3 年4 月第1 版,5 2 3 页| 3 1 3 湖北中医学院主编金匮要略释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6 3 年9 月第1 版,8 4 页f 4 1 4 陈纪藩主编金匮要略(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0 年l O 月第1 版2 6 8 页1 5 1 5 清·尤怡集注金匮要略心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1 月第1 版,6 0 页【6 】6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7 年6 月第1 版,1 1 1 - - 1 1 7 页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如何发展赵力维( 长春中医学院基础部,1 3 0 0 2 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伤寒、金匮、温病) ,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颁布的二级学科·新学科目录将三门课程合为一体.形成中医I 豳床基础学科。
这对于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一门新组建的学科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即将到来的2 1 世纪面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仍是象以往那样任其自然缓慢发展,还是象现代科技浪潮那样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考题本文就本学科( 金匮) 及学科建设谈一谈中医 临床基础学科应怎样发展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根本立足点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其有效方药这是本学科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就伤寒、金匮、温病学这三门分别是以六经、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创立了六经、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方法和理论体系这些都体现了中医学 术的基本特点一天人相应、形神一体、心身一体的整体观,所以本学科研究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坚持整体观及辨证观有效方药,又是- f ] 医药应用学科,研究对象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及其疾病,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各方面的变化,现在的人都与过去大不相同所以在临床研究上,有些方药要重新认识,应用范围、药量、服药方法等等,寻找有效的治法方药,随机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研究过程中,还不能忘记创新,继承是为了创新,创新又必须继承,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研究更需要打破封闭的框架.更新观念,培养批判性精神,结合现代医学实现中医现代化。
因此只有在求实创新的条件下,才能使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理论得咀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二、研究的方法其方法不外乎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按照辨证体系编出一整套教材,临床研究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轨道,以崭新的思路、精密的仪器、严密的设计、细致的观察、确切的统计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来验证原来的理论并将其升华到新的高度和水平继承的问题,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阐发具有普遍I l 缶床指导意义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尽管在研究过程中出现过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流派.但这一主导思想和基本目的是一致的重视各种具体辨证方法深入研究的同时,将各种辨证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熔为一体,为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建立更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可行的,但要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切合临床实际新体系还需进行大量的临床观察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临床病证要从规范化来研究,如名、证、诊断、治法、方药、各疗效要规范化,定性、定量、定位紧密结合,采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三门均是基础与临床一个桥梁,在近代的研究过程中.其临床实践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为医家所注目三门正是由于根源于临床又发展于临床,中医临床基础学才显得如此的根深叶茂,重视临床研究可谓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研究者的共识。
‘伤寒》以六经辨证为总纲,‘金匮》的辨证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提出疾病的产生及证候表现的,它确立了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辨证方法作为杂病的辨证纲领可见‘伤寒杂病论) 一书包涵了两种基本的辨证方法,它以六经辨证外感以脏腑辨杂病这两种方法又有机的结合.同时又贯穿着八纲、营卫、气血、三焦诸多辨证方法,说明仲景所使用的辨证方法并不局限于一种,而是综合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等多种不同的辨证方法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病学) 是中医学研究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温病学》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纲要,论治外感热病,它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规律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由于‘温病学) 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性,如致病因素、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等,放又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温病学研究温病学辨证理论体系与应用规律,温病学辨证论治法则与方药规律,四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法,在防治传染病中的应用等 具体研究的方法:①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校勘训诂、注释发微、编次整理、专题探讨、机理阐释等②临床研究,探讨‘伤寒杂病论》与‘温病学》的理论体系、I 临床运用机理方法与规律、加强对三门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经方临床运用规律的研究,开展经方治疗中、西医各种病证的机制研究,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一定规模的临床研究,以提高l 临床诊治水平。
③实验研究,对辨证病证的实质、治则治法、药理药效及毒理、经方配伍规律与药效机理等的研究要坚持坚实的中医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特色,才能使本研究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