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急症的鉴别与护理.ppt
26页常见急症的鉴别与护理高热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出血急性胸痛第一节高热•正常人体温度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根据体温调节调定点的理论,发热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多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属这样,但少数病理体温升高是因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控或调节障碍而产生,其本质不同于发热,应称之为过热人体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C左右,体温升高不超过38°C为低热;38~39°C为中等热;39~40°C为高热;超过41°C为过高热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热的致热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致热性发热,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致热原大致可分为三种:1内源性致热原2外源性致热原3类固醇致热原发热可分两大类:•(一)感染性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二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有何诱因,起病缓急,发热程度,高热还是低热。
每日温差波动在1°C以内还是2°C以上,发热持续及间歇的时间,退热聚退或渐退,自动退热或用药后退热是否到过流行病区,有无接触过传染病•(二)临床表现•1热型•(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波状热(5)回归热(6)不规则热•2伴随症状•(1)头痛,呕吐或昏迷(2)寒战(3)关节痛(4)淋巴结肝脾肿大(5)尿痛,尿急,尿频(6)咳嗽,咳痰,胸痛(7)恶心,呕吐,腹痛,腹泻(8)出血现象(9)结合膜充血(10)口唇疱疹(11)咽痛(三)辅助检查应在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细致的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选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三救护措施•1卧床,安静休息,注意水盐代谢,补足水分,预防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2补充能量,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包括维生素,口服0.9%盐水加白糖水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肠活动减弱,消化吸收功能差同时分解代谢增加,水分和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致使入量不足,营养缺乏,因此应给予高热能,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或经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及电解质•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C时应物理降温,用冰袋冷敷头部或置于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处,每10~15分钟更换1次体温超过39.5°C时,给予温水擦浴,用30~39°C温水擦四肢,50%乙醇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4注意对高热患者体温的检测,每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减少为每日一次•5口服阿司匹林,或银翘片,柴胡汤•6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并发其他感染•7预防小儿发生高热惊厥•8对因治疗,查明发热的不同原因后,进行对因治疗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急救时机第二节昏迷•昏迷即意识完全丧失,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状态。
•昏迷程度可分三种:•1浅昏迷•2中等昏迷•3深昏迷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全身各种躯体疾病•2感染中毒性疾病•3脑器质性疾病•4急性发作的各种功能性疾病二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二)临床表现•1对昏迷患者应仔细观察T,P,R,BP,皮肤及头颈情况•2昏迷程度判定•Glasgow昏迷量表•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自动睁眼4回答切题5按吩咐运动6•闻声睁眼3回答不切题3疼痛刺激时有定位动作5•疼痛刺激睁眼2不恰当的词汇3疼痛刺激时有屈曲反应3•刺激无反应1含混的发音2疼痛刺激时有伸展反应2•无反应1疼痛刺激时有无反应1•依据Glasgow昏迷量表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总分15分,最低3分,13~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3~8分为重度意识障碍。
三救护措施•昏迷患者的急救原则是:尽力维持生命体征,避免各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进行周密的检查来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1保持气道通畅以保证充足的氧气•2维持循环血量•3保持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平衡•4脱水治疗•5控制抽搐•6预防感染和控制高热•7注意营养支持•8促进脑细胞代谢第三节抽搐•抽搐症是指一种突出的,快速而短暂的不自主运动它可以表现为眼睛,头面部,躯干及四肢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特点是忽然发生,短暂出现后又消失,患者可以自行压抑这种动作一段时间使之不发作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部疾病•(二)全身或系统性疾病•(三)神经官能症二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二)临床表现•1全身性抽搐•2局限性抽搐•3面肌抽搐•(三)辅助检查三救护措施•(一)一般处理•(二)控制抽搐•(三)对症处理•(四)病因治疗•(五)护理第四节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也是客观体征,患者主观感觉气不够用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严重者可见鼻煽动,端坐呼吸及发绀,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发病机制•1肺泡通气不足•2换气功能障碍•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二)病因•1肺源性呼吸困难•2心源性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4血源性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二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二)临床表现•1突发性呼吸困难•2劳累后呼吸困难•3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4缓而持久性呼吸困难•5吸气困难•6呼气困难•7呼吸气均困难•8呼吸持续困难•9特殊体位呼吸•(三)辅助检查三救护措施•(一)一般措施•1保证呼吸道通畅•2氧气治疗•3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4控制感染•5病因治疗•(二)特殊治疗措施•1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切开•2气管切开术第五节出血•一咯血与呕血•(一)常见病因•1咯血是指喉部一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
•2呕血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二)病情评估与鉴别•1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3鉴别诊断•(三)救护措施•1咯血的救护措施•急救原则:防止气道阻塞,阻止继续出血,维持生命体征•2呕血的急救措施•呕血与咯血的鉴别咯血呕血•病史有支气管,肺或心脏病史有胃,十二指肠或肝脏病史•出血方式咯出呕出•血颜色鲜红,多有泡沫暗红或咖啡色•血酸碱度碱性酸性•血内混有物痰液或气泡胃内容物•伴随症状常有喉痒,咳嗽,咳痰,胸闷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黑便无(除非血液咽下较多)有,常持续数天二便血•消化道出血时,血从肛门排出,血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或粪便带血,均称为便血。
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在60ML以上即可出现黑便••(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上消化道疾病2下消化道疾病3其他疾病•(二)病情评估与鉴别•1病史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三)救护措施三鼻出血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局部原因外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炎症,肿瘤2全身原因(二)临床表现及诊断(三)救护措施1局部止血方法2全身治疗四血尿•尿液中带血即为血尿,又称尿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二)病情评估与鉴别•1血尿的定位分析•2血尿的定性分析•(三)救护措施第六节急性胸痛•胸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的病变所致•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胸壁疾病2心血管疾病3呼吸系统疾病4纵隔疾病5肝胆疾病6其他二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二)临床表现1胸痛部位2胸痛性质3持续时间4影响疼痛因素5伴随症状(三)辅助检查三救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