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4113386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计划苏办发〔2009〕46号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I•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 乡关系提出的新耍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社会生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基础,事关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强 市与富民有机统一;有利于优化城乡整体布局,拓展“三农”与“三化”发展空间;有 利于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 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开创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局面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加三中全会和省委I—W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 省委、省政府关于苏州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如期完成“一年一个样、三年像个样”的目标任务,特提出如下三年(2009-2011年)实施计划一、 基础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苏州已经具备了推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条件一是苏州城乡经济实力口益增强,三次产 业协调发展。

      工业成为乡镇主导产业,服务业成为乡镇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 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乡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口益提升苏州下辖五 个市(县)连续多年进入全国I•强县行列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奠定 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苏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共同富裕格局加快构建近几年 來,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保持在2:1左右在全国范 围内,苏州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三是苏州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对接,协 同发展条件己经具备全市己经构建起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网体系农村电力、邮电、 通讯、供水、废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 不断提高四是苏州城乡劳动和社保制度不断健全,牛产要素流动渠道畅通苏州C经 明确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 本牛活保障与城保衔接转换的办法U经制定,农村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L1经建立,农 村合作页疗保险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五是苏州城乡社会 事业共同进步,公共管理服务口趋均衡城市优质的教育、卫生资源逐步有序向农村辐 射和延伸城市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在农村得到借鉴和发展,农村社区服 务小心普遍建立。

      六是苏州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乡镇企业 率先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三大合作”改革不断深化,股权进一步清晰,权责进一步明 确,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显著增强二、 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 坚持制度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个环节,率先在城乡 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等“六 个一体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3. 坚持尊重实践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休作用,只要 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改革,有利于工业化、城市 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创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都鼓励支持、放手放开、 先行先试4•坚持统筹兼顾加强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休设计和系统安排,统筹个人利益和集 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改 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一I办调改革进程,统筹制定改革政策,体现改革的坚定性、 开创性和可操作性。

      二)总体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实现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战略选 择,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根据率先 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U标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 力,使苏州农村既保持鱼米之乡优美的皿园风光,又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逐步建 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 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组织坚强有力、镇村管理民主的苏州特色社会主义新农 村,加快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协调发展和构 建和谐社会制度环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体系、城乡一体行政管理体制,率先实 现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 体化的新格局2009年为“重点突破年”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在完善农村劳动和社会保障 制度、推进宅基地换商品房、承包地换社保工作、加快城乡戸籍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制 定专项政策意见,着力推进23个先导区的先行先试工作2010年为“整体推进年”整休推进“三形态”、“三集中”、“三置换”工作 “三形态”工作:地处工业和城镇规划区的行政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加 快融入城市化进程;工业基础较强、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耍发展方向, 加快就地城镇化步伐;地处农业规划区、保护区的行政村,以现代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推动一次产业与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三集中”工作:工业 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因地制宜推进“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或“退二还一”、异 地置换工作;农业川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农户间规范自由流转,推动土地股份合作 社建设,发展规模现代农业;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换房进城进镇,或就地集小居 住三置换”工作: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十地承包权、 经营权通过征地换基本社会保障,或入股换股权「宅基地使用权叮参照拆迁或预拆迁办 法置换城镇住房,或进行货币化逍换,或置换二三产业用房,或置换置业股份合作社股 权2011年为“全面提升年” o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全面提升 “三形态”、“三集中”、“三置换”工作水平三、主要任务和责任部门(一)推进城乡一休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由市劳动和社保局、财政局、人事局等 单位负责牵头落实)1.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将农村就业纳入社会就业体系,探索 建立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制度和就业、失业的界定标准,实行社会登记失业率统计制度2. 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安置和鼓励农民多渠道、 多形式的就业制度和机制3. 培育完善城乡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观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一体化 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契机,立足于大创业思路,整 合创业政策资源,协调和整休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鼓励农民投资创业、联合创业, 提升城市创业指数,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4. 完善农民非农就业免费职业介绍、免费培训制度每年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25 万人,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0%,到2011年,全市社会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4. 5%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由市劳动和社保局、民政局、财政局、 卫生局、人口和计生委等单位负责牵头落实)1. 调整农村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预算安排,优先用于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补偿 政策2. 完善农村居民和劳动适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体系,加快农 保向城保转换衔接,推进城乡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一元化3.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待遇的止常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逐步统一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亨受条件和待遇标 准,建立健全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4. 完善全市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政策,三年内全市各统筹区域实现统一覆盖范围、 统一保障项目、统一待遇标准、统一医疗救助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五统一”。

      逐步建立 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城乡参保居民异地就医结算5.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 险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 保障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合作页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页疗保险制度框架的统一 加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方便参保人员 就医,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6. 有效整合基本页疗保险经办资源,增强城乡居民页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 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7. 探索建立农民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完善机制,不断满足农村育龄妇女生育和计划 生育手术的社会保障需求8. 完善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医疗救 助办法、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实现城乡社会医疗救助统一管理,切实解决部分 居民因病致贫问题三) 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由市委农办、市公安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 牵头落实)1. 进一步深化完善户籍登记办法,年内研究出台在大市范圉内实现以合法I古I定住所 为依据的新型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改造升级人口信息“全程通”系统,统一各县市管理 系统,从技术上实现大市范围居民户口 “一站式”迁移2.2010年适时出台配套政策,在各市(县)原有户籍准入办法的基础上,在大市范 围内实施统一的户籍准入登记办法2011年全面实现大市范围内以合法尚定住所为依据 的居民户籍自由迁移3. 对城市流动人1_1,加快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加强对新居民的管理和服务4. 研究与户籍相关的配套改革,在更多层面上打破“二元”结构制约,使城市居民 和农村居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医疗一卫生及其他社会事务方 面亨受均等化公共服务5. 加快农村、尤其是城小村、无地队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应推进撤村建社区 工作,将被征地农民转变为真止的城市居民,全面纳入城市社会管理体系四) 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由市委农办、市国土局等单位负责牵头落实)1. 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用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农民通过十地流转制度获得稳 定收益2. 完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机制制定出台集体菲农建设用地使用权 流转管理补充意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川总体规划和川途管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农 村非农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范围、程序和方式,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非农 集体建设川地使川权全面纳入十•地有形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参与和共享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合理分配机制。

      3. 继续试行城乡建设川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继续推进城乡建设川地增减挂钩试点 政策,在实现项LI区内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前提下,加快农 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节约集约利 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4. 稳妥搞好农村宅基地换商品房工作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工 作,让农民在置换过程小获实利得实惠,确保置换后农民的居住环境变美好、生活品质 得提升、长期收益有保证、社会保障更完善通过建立置换机制,积极探索宅基地退出 机制,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要素的流动,改善村镇川地结构,优化各类川地布局,提高土 地集约利用水平五) 深化农村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由市委农办、市发改委、财政局等单位负责牵 头落实)1. 稳步推进农村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乡镇财税组织秩序,完善乡镇财政分税制 体制,理顺乡镇事权与财权关系,提高乡镇发展社会事业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支撑能 力2.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