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中诗歌分类举例及赏析.doc
28页诗经》中诗歌分类举例及赏析:第一,反映剥削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的诗歌:《魏风•硕鼠》【原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赏析】:这首诗出自《国风•魏风》,是一首劳动者之歌老鼠偷吃庄稼,因此除掉老鼠是古代先民经常的活动《礼记•郊特牲》记载,岁末腊祭,“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人们呼唤猫的到来,以便把田鼠都吃掉这首诗把不劳而获的贵族比作大老鼠,它吞食农奴的劳动果实,对农奴的生活却漠不关心,根本没有感恩之意在这种情况下,农奴们幻想离开这些吸血鬼,到没有剥削的乐土生活老鼠作为负面形象出现,这篇作品首开其例后来出现的文学作品,大多沿袭《硕鼠》的传统,把老鼠作为揭露鞭挞的对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把依托君主做坏事的奸臣比作社鼠当然,也有羡慕老鼠那种寄生方式的人,李斯就是其例《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有感于厕鼠和仓鼠悬殊的生存状态,决心做一只仓鼠,这说明其人格之低下,最终落得身死家破的下场《硕鼠》的作者幻想逃离现实的社会,前往没有剥削的乐土。
这种幻想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已经初见端倪:“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没有剥削的乐土不过这片乐土却最终没有被找到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的思想意义,有更大的鼓舞力量第二,反映人民的生产劳动的诗歌:《豳风・七月》【原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豕开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赏析】:《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
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
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
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
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第三,反映爱情与婚姻的诗歌:《周南・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赏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暂且撇下这种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先从诗歌本身说起《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