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同华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同华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便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最佳案例通过挖掘潜力、提升管理、包装营销、文创开发等措施,故宫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网红”,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也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收益在2月17日的亚布力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次晒出了自家的账本: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其实就已经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并且,论坛中众多企业家对于2018年度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20亿元表示乐观一时间,故宫成为各文博单位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故宫的网红成长史,是一个不断尝试与突破的过程 2013年,即便它为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开通了新媒体公众号,故宫给人的感觉还是严肃庄重、遥不可及的,直到2014年 8月1日,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让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故宫有了第一次的10万以上浏览量,其中雍正行乐图被做成动图,雍正在河边洗脚、喂猴子,并配上了让广大网友觉得十分接地气的文案。
而2016年,一部记录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和有关性情各异的文物修复大师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网络,网络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万次2018年10月下旬,故宫与北京电视台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的演员邓伦与周一围担任“故宫文创新品特邀开发员”,在每期节目中联合嘉宾与专家进“宫”识宝,了解宝物的背后故事,并与设计师一起开发与故宫元素相关的文创产品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分析:“随着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和相关影视综艺的走红,故宫的品牌形象从古老庄重的博物馆和宫殿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越来越迎合年轻游客的需求,也不断拉近着“皇宫”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摘自《故宫文创15亿营收背后:跨界+IP+网红》)材料二:材料三:故宫走红,与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故宫运营的成功,首先是挖掘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大开放面积,随着开放面积达到80%,故宫大量的空间被清理出来,让拥挤的游客有了分流空间,并让很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有了展出机会,更让故宫在常规展览之外依托更多资源和空间策划更多的展览。
其次是转变管理观念故宫在管理方面从以保护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公众为主,开始致力于提升公众参观游览的体验度,修整地面、理顺购票安检流程、科学配置厕所等,这都有利于公众在参观游览时感受到温馨和便捷单霁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参观者的目的性多样化了,过去就是来旅游,但今天来的人有看展览的,有拍雪景的,有喝故宫角楼咖啡的,有买故宫文创图书的需求多样化,应变也必须跟得上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不同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把这些叠加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后是营销包装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故宫经过一系列包装策划,用呆萌的形象迅速吸引大批年轻人目光,由此带出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大卖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新技术和新渠道是成功的经验,文创产品开发也注重彰显故宫特色,体现了差异化,让公众眼前一亮,流量变现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作为文明的载体,珍贵脆弱的文物常被束之高阁,供我们隔着玻璃恒温恒湿地观赏,却忽略了越是钦慕,越是渴望了解、渴望触碰的心理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尊崇,对文化的传承却不会改变今天故宫博物院将文化自信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既跟随了时代步伐,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将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等进行了体现。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故宫运营模式的创新价值》,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凭借开发众多文创产品以及参与相关媒体节目制作的营销手段,古老庄重的故宫变得生动鲜活起来B. 故宫博物院关注人群情况显示,人群年龄集中在30~39岁,是“故宫”潜在游客的主体,男女比例大致相当C.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类型丰富,涉及电子、教育、衣饰、美妆、家居等领域,其突出特点是“接地气”、“日常化”D. 故宫的创新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2017年的收入高达15亿元,2018年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了20亿元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故宫走红让大家明白到要推广传统文化,就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法来吸引年轻观众B. 因为管理思维从“保护”转变为“服务公众”,所以故宫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C. 单霁翔院长的话,让我们了解到现在前来故宫的人的目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色D. 文化创意产品将人文关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呈现出来,这是对文化传承的坚持6. “正是故宫文创的艺术心思,让大众得以在吃穿住行中了解历史,触摸过往,让传统文化融入到潮流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故宫文创的艺术心思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 D 5. C 6. 故宫文创艺术心思有:①用年轻人方式,不断追求创新突破,使产品类型多样,实用性强②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等营销手段,吸引民众目光③保留差异化以彰显自身特色,不盲目跟风④文创产品网络经营主体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将传统销售与电商销售结合,拓宽销售渠道⑤挖掘潜力,改变管理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2018年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了20亿元”理解错误,未然变已然原文材料一第二段中“论坛中众多企业家对于2018年度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规模突破20亿元表示乐观”,20亿元只是期待值,并非已经实现的目标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A项本末倒置,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创意做法导致了故宫的走红B项,“管理思维从‘保护’转变为‘服务公众’”理解失当,原文是由“保护为主”转变为“服务公众为主”D项“文化创意产品将人文关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呈现出来”偷换概念,原文是“人文情怀”,不同于“人文关怀”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阅读文本,分析可知,故宫文创艺术心思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考虑人的因素:用年轻人的方式,不断追求创新突破,使产品类型多样,实用性强同时挖掘潜力,改变管理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二是考虑互联网的因素: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等营销手段,吸引民众目光文创产品网络经营主体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将传统销售与电商销售结合,拓宽销售渠道三是考虑艺术本身的特点因素:保留差异化以彰显自身特色,不盲目跟风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书 画 同 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源”字作何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记事符号,而这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源”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
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坡就曾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要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得意而忘象”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了有“心”之物 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一颗心,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叠在了一起;其写字,也是同样将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难得糊涂”才成为其书法的名篇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
故此可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记录的工具性特点将会越来越淡化 B.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它使中国画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 C.中国书画追求抒情艺术意境,只有抛弃物象,才能达到“遗貌取神”“得意而忘象”的佳境 D.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基本理论,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种类,它除了具有象形和指事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是属于图画文字 B.中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故中国画具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具有抽象之美 C.中国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它借助水墨、淡彩等来表现绘画内容的神韵而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借助文字抽象的形来表达意境,郑板桥据此书写的 “难得糊涂”,才成为书法中的名篇10.“书画同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出概括每条不超过12个字)(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