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doc
12页第 1 页 共 12 页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研究科学的方法有许多,初中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类比法 、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理想模型法、 科学推理法等一、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需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科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常见应用:七(上):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书本 P52“探究”及图2—53);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书本 P68—70 “探究”及图 2—83、84);研究晶体和非晶体(书本 P124—125“活动”及图 4—2);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书本 P146—147 “探究”) ……七(下):双耳效应(书本 P11—12“探究”);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书本 P46“读图”);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书本 P61“活动”及图 2—60);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书本 P64“探究” 及书本 P65图 2—68);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书本 P93“探究”及 图 3—39);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书本 P94—95“探究” )……八(上):密度概念的导出(书本 P9“活动”及图 1—15);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书本 P14“活动”及 图 1—2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书本 P16“活动” 及图 1—33 及书本 P17“探究” 及图 1—34);阿基米德定律的得出(书本 P21“探究”及图 1—45、46);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书本 P32 “探究”);比热概念的得出(书本 P76“活动”及图2—50);植物护坡实验(书本 P84“活动”及图 2—63);达尔文向光性实验(书本 P93图 3—11);研究决定 电阻大小的因素(书本 P127—128的内容及书本 P127图 4—30);研究电流、电压和 电阻的关系(书本 P138“活动” 及图 4—50 及书本 P139“活动” )……八(下):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书本 P42“活动”及图 2—22);证明动物和植物需要呼吸(书本 P55“活动”及图 2—44;书本 P56“活动” 及图 2—45);证明植物制造淀粉(书本 P57“活动” 及图 2—47);证明植物第 2 页 共 12 页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书本 P58“活动”及图 2—48);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书本 P58“探究”及图 2—49);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书本 P64“活动”及图 2—59);探究温室的保温原理(书本 P68“活动” 及图2—63);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书本 P77“活动”及图 3—2);土壤的浸水实验(书本 P82“活动”及图 3—10);研究土壤的黏性(书本 P83“活动”及图 3—11);探究根吸水的部位在哪里(书本 P87“活动” 及图 3—15);植物细胞失不的实验(书本 P89“活动”及图 3—18);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书本 P89—90“活动”及图 3—19、20);研究有机物的运输(书本 P95“活动”及图 3—29);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书本 P110“探究”及图 4—24);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书本 P115“活动”);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书本 P119“讨论”);探究感 应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书本 P119“探究” );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九年级:探究电功(或电热)跟什么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题:(2008 年湖北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2)分析比较序号 ②③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 变量法” ,下列 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 ①②④ (填序号):①探究 电压、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二、转换法: 科学中有的科学 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科学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中被转换的对象很多,可以是科学模型、研究对象和研究实验次数 ① ② ③接触面的材料 木块与毛巾 木块与木板 木块与木板压 力 F/N 12 12 8摩擦力 f/N 5.0 2.4 l.6第 3 页 共 12 页方法,也可以是某个图形,某个科学量初中科学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常见应用: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 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电功率(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 P=UI 利用电流表、 电压表测出 U、I 计算得出 P)、电阻、密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在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例 1:(2008 年山东淄博)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 和小明从实验室选取了匝数分别为 50 匝和 100 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并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
闭合开关 S 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线圈匝数 50 100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电流表示数/A1.0 1.3 1.6 1.0 1.3 2.0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5 8 10 10 16 25(1)实验中他们是通过电磁铁 吸引大头针的最大数量 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2)分析第 1.2.3 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 结论: 圈的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第 4 页 共 12 页(3)分析第 1.4 次和 2.5 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例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B )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 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 电 阻关系时,先使 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 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 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
我 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常见应用:音波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可以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常见应用: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先测量 100 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 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常见应用:电流类比水流,电压类比水压,电路类比水路,电源类比水泵,用 电器类比涡轮,开关类比阀门, 导线类比水管;研究分子内能时类比物体的机械能;学习功率时类比速度;学习大气压时类比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波时类比水波……例 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 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 C )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 路中形成电流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第 5 页 共 12 页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 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例 2:(天门中考)19 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
通过学习,你 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D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六、理想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科学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在建立理想化的科学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科学现象、科学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来直观、形象的表达科学情境常见应用:七(上):地图……七(下):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匀速直线运动;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起伏……八(上):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使用的“ 液片”……八(下):研究水的状态变化(书本 P2“读图”及图 1—3);水分子的电解过程(书本 P5图 1—8);研究物质的分子构成(书本 P5—6图 1—12、14);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了解地壳和人体时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书本 P16图 1—28);了解土壤的组成(书本 P84图 3—12);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书本 P106图4—12、13)……九年级:杠杆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即理想化的杠杆可以无形变…… 例 1:(2008 年河南)科学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 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D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C.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例 2:在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模型进行研究的是( BC )第 6 页 共 12 页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 线传播 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D.分析物体的质量 七、科学推理法: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 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常见应用: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