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567557
  • 上传时间:2017-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乙型肝炎病毒前 S1 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易慢性化、重症化的传染病随着近几年对前 S1 抗原研究的深入,发现前 S1 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 S1 抗原与 HBVDNA 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HBeAg 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前 S1 抗原的持续阳性,常提示病情呈持续进展及易重症化前 S1 抗原滴度的持续下降提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预期疗效好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S1 抗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包膜蛋白包括前 S1 抗原(PreS1 ) 、前 S2 抗原(preS2 ) 、S 抗原前 S1 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前 S1 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 S1 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 S1 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1 HBV 的基因结构HBV 为嗜肝 DNA 病毒,HBV 基因组由一个不完全双链 DNA 组成,约 3 200 个氨基酸长链 L 含 4 个开放读码框架,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 区、C 区、P 区、X 区短链 S 相当于长链的 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内源性 DNA 多聚酶延长,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

      12 HBV 基因组编码HBV 抗原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P 基因编码 DNA 聚合酶,C 基因编码HBcAg,S 基因编码 S 抗原、前 S1 抗原和前 S2 抗原[1],X 基因编码 X 产物)都位于 DNA 负链13 编码不同形式的表面抗原(HBsAg)的 HBV 基因区域由大蛋白(LHBs) ,中蛋白(MHBs)和小蛋白(SHBs)组成,其氨基酸组成的肽段长短不同在第一和第二个起始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称为 Presl,在第二和第三个之间为 Pres2,从第三个密码子到终点密码子的序列为 S在空间结构上,PRES1 区域位于完整 HBV 病毒颗粒的表面,和病毒的感染、装载密切相关2 前 S1 抗原与 e 系统的关系在我国近 3 千万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约有 30%左右的患者,抗HBe 阳转后,病毒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以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自然好转率非常低同样,抗HBe (+)的 HBV 无症状携带者也占有一定的2比例这一部分抗HBe (+)的慢性肝炎和 HBV 无症状携带者,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其所携带的 HBV 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 C 区末端1896 位发生 GA 点突变,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TAG) ,阻断了 HBeAg 的形成,导致在临床上出现 HBeAg 缺陷的 HBV 血清型,因 HBeAg 的缺失,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2]。

      此时,检测前 S1 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 HBV 变异毒株充分显示了前 S1 抗原的临床价值所以抗HBe (+)的 HBV 感染者中,加查前 S1 抗原是非常必要的3 前 S1 抗原与 HBVDNA 复制的关系前 S1 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 HBV 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机体的整个周期中,前 S1 蛋白的独特作用,使其能够较充分的反应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直至病程的转归过程,如急性肝炎时前 SI 抗原阴转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 S1 抗原持续阳性,急性肝炎将发展至慢性肝炎前 S1 抗原与 HBVDNA 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有良好的一致性,约有 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e 阳转后,病毒仍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与肝癌李琴等[1]报道 HBeAg 阳性、抗HBe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9 例,HBVDNA 与前 S1 抗原的检出率均为 96.5%;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5 例,HBVDNA 与前 S1 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 81.5%和 72.3%。

      前 S1 抗原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毒在机体有无复制,前 S1 抗原较 HBeAg 更敏感地反映 HBV 复制的情况4 前 S1 抗原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关系前 S1 抗原作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预后指标,发现对干扰素敏感的患者在治疗前的前 S1 抗原滴度明显低于不敏感患者[4],治疗后前S1 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eAs 血清转换明显高于前 S1 抗原滴度下降不明显者前 S1 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VDNA 水平亦呈逐渐下降;故经干扰素治疗 3~4 个月,前 S1 抗原滴度无下降甚至上升者,预期干扰素疗效欠佳,可考虑停用干扰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 前 S1 抗原滴度有下降, 但下降至一定水平后,无继续下降趋势,应考虑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可能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eAa 转阴或出现血清转换,肝功能持续异常,前 S1 抗原滴度仍持续高滴度者,应高度怀疑乙肝病毒前 C 区变异2006 年 8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Clin J Med Offic)5 展望前 S1 蛋白可反映病毒的复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有关,连续定量测定能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

      前 S1 蛋白与 HBVDNA 检出率两者符合前 S1 蛋白伴随 HBeAg 消失而消失,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提示前 S1 蛋白是一个与HBeAs 同时存在的较好指标血清前 S1 蛋白相对含量变化可指示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如果前 S1 蛋白持续阳性,指示急性乙型肝炎向慢性转变前 S1 蛋白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 S1 蛋白阴性和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其家庭成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危险性也较高,因而说明前 S1 蛋白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前 S1 抗原的检测也可在乙型肝炎诊3断、治疗和预后中作为指标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前S1 蛋白及其抗体存在时间的长短,说明前 S1 蛋白阴转越早,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程越短,预后也越好,因而前 S1 抗原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5]和观察疗效与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参考文献】\[1\] Glehe D,Allakbari M,Krass P,et al.PreS1 AntigenDependent Infection of Tupaia Hepatocyte Cultures with Human Hepatitis B Virus\[J\].J Virol,2003,77(17):9511-9521.\[2\] Lee Y I,Hur G M,Suh D J,et al,Novel preC/C gene mutants of hepatitisis B virus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naturally occwrring escape mutants\[J\].J Gen Virol,1996,77(Pt 6):1129-1138.\[3\] 李 琴,孙桂珍,魏玉香,等.前 S1 蛋白与乙型肝炎病勇 DNA 与 e 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134-136.\[4\] Haruna Y,Hayashi N,Yuki N,et al.Serum preS1 and preS2 antigens as prognostic markers in interfero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2,27(7):615-619.\[5\] Mi Z,Guo J,Feng F.Expression of HBV Pre S1 peptide in E.coli and product characterization\[J\].Chin Med Sci J 1997,12(1):37-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