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莲说》教案范文5篇.doc

31页
  • 卖家[上传人]:1777****777
  • 文档编号:199091309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70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莲说》教案范文5篇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__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__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__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__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__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__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__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语言揣摩  1. 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 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__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研究课题  1、 相关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县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__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试着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学习__,要着重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的词、语、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__的主旨,体会__托物言志的特点,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 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选自 ,作者, 代 家说”是古代的一种 ,用以陈述作者对 的观点  二、 字音字义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颐( ) 蕃( ) 淤() 濯( ) 蔓( ) 亵( ) 鲜( ) 予( )  2.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3分)  ⑴蕃 ⑵妖 ⑶濯 ⑷亭亭 ⑸亵 (6) 香远益清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蕃( ) 亵( )  番( ) 蛰( )  藩( ) 衷( )  幡( ) 裹( )  三、 语言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 1.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朗读背诵  1. 注意骈句的特点,划分句子的节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根据提示填空  (1)__的中心句是   (2)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描写莲的姿态的句子是 ,   (3)洛阳牡丹盛会,观赏牡丹花的人很多,可用《爱莲说》中的句子来形容,应该是   五、问题探究  1 . 下列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这是判断句这三个分句分别用“者也”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提示:这是一个被动句,染,被污染  2. 请说出__的句式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语言特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错落有致。

      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六、欣赏评价  1.__既是写莲花的为何又写菊花、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课文中写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这是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__的主旨  2.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  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展示关于荷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生先谈,然后看大屏幕  三、词句闯关  1.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为。

        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读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  ①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②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点探寻  (一)、聆听课文,享受__美  1、 听读课文教师背诵课文,配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荷之风韵)  2、 小组合作,疏通词句  (二)、 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美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  2、读文,感受语言形式的美  (三)、 读懂课文,领悟品格美【小组讨论完成】  1、 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洁身自爱)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唐朝以来,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人间帝王一样,被称为花中之王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贵)  4、 作者是怎样称呼莲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隐士是不一样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特质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结: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将三种花人格化了,带上了自己的喜好。

      可见,《爱莲说》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的__,状物抒情,喻哲理于比喻之中,这就是“说”  (四)、 读懂作者,领悟思想美  1、 在三种花中,作者很明显最喜爱莲从哪句话可以直接看出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莲花有哪些特点?  3、 作者喜爱莲、赞美莲,实质上是赞美君子的品格你觉得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来说,庄重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检讨,生在淤泥般的环境中想要不染是那么困难,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来说,正直;亭亭净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来说,清高  五、难点质疑  菊有什么特点?  结合你的积累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六、 读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讨论:莲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们还需要像莲一样的君子精神吗?  七、 才华展示  围绕“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这一主题,查资料寻找莲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可用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画,文字,多媒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