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pdf
20页诗歌鉴赏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凝练性、抒情性、含蓄性,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反映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来看,鉴赏诗歌语言的试题,大多针对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诗眼、炼句、语言风格等命制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2.鉴赏诗歌的“诗眼”3. 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4.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一、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炼字,就是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情达意㈠所“炼”之“字” :大多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㈡“炼字”类题型主要有三类1、诗中的某个字好在哪里?(直接鉴赏) 2、诗中的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好?(确定字并鉴赏 )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表明观点并比较鉴赏 ) 玉楼春·春景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 [h ú ]皱波纹迎客棹[zh à 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诗歌“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2、诗歌中“闹”和“浓”比较哪个比较好?为什么?㈢炼字解答步骤:①释字义;②描景象;③修辞(如有的话需要分析)④析作用(景物、情感)。
㈣炼字的不同分类1、 炼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作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更好体现景物的特征和人物的情感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我同意 这种说法 步骤一:表明看法 )①“看”在诗中是 “回望” 的意思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翻译描述景象)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绿”字,你认为写得好吗?为什么?【答案】我认为写得好 步骤一:表明看法 )①“绿”在此处是 “吹绿,使 ,, 变绿”的意思释字义 ) ②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万物复苏不仅写出了春风的动态美,带来的变化,还写出了春风过后,万物一片新绿的美景。
(翻译描景象 )③“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乡的美丽景色,诗人借此景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表感情 ) 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歌时,还运用了其他的词语“过、入、满” ,最终还是用了“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在上面答题的基础上,加上一点:“过、入、满”的局限性2、 炼形容词:形容词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颈 联 中 那 两 个 字 用 的 最 好 ? 为 什么?我认为“直”和“圆”用得最好①“直”在此处为 “笔直” , “圆”是“浑圆” (释字义 ) ②无垠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直聚的孤烟,绵长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浑圆的落日 (翻译描景象 )③突出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 (作用) 3、 炼副词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情感变得更浓烈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请简要分析上面这首词中“空”字的作用。
①空的含义:“徒劳地,白白地,孤独的” ②主人公独自站在玉阶之上,徒劳地望着归来的飞鸟,而自己期盼的那个人却还未归来③表达了主人公等待亲人归来却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悲伤之情回顾诗歌炼字题型答题要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在“一夜征人尽望乡”此句中,哪一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①我认为“尽”用的最好 “尽”是“全都,都在,全部”的意思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都在眺望故乡③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也突出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浓烈典题1(2013?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廓之:作者友人〔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嫩”是 形容词, 初生、柔弱的意思廓之你在这初秋清爽微凉的天气中,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参加科举考试本来是用来形容质地的(解释) ,此处用来 形容“凉” ,运用 通感的修辞手法 (手法) ,给人一种 轻微、新鲜、清爽 的感觉 (作用或效果)4、 炼叠字答题模式:①解释字义,描绘景象(翻译)②分析作用:叠字可以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突出景物的某些特征,渲染了某种气氛,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典型的叠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 “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1) 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 解释或者翻译 2 分) ,这两个叠词强调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2 分) ,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 塑造了一个心事重重、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特点 2 分)诗歌描绘了女主人公到郊外采桑叶时,倚树凝思, 忘了采桑叶,手里提着空竹篮的情景。
翻译2 分)诗人通过“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来突出主人公的心事重重( 手法 1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