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教材第十一章123节.ppt
77页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调控 (教材第十一章(教材第十一章123节)节)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一、货币政策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政策及其构成要素 359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2、构成要素:、构成要素: ①①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②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③③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二、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 矛盾统一矛盾统一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360 ((1)稳定币值)稳定币值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下页详解)(下页详解) ((1)稳定币值稳定币值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货币数量保持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价((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间的统一((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4)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矛盾与统一、矛盾与统一 361 ((1)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 ①① 就统一性看:就统一性看: 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②②就矛盾性看:就矛盾性看: 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时,失业率往往很高; 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两者难以兼顾 ((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 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也有利于稳定币值 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又会受阻((3)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 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
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很难平衡 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 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 ((5)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 如果充分就业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那么,如果充分就业能够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那么,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出口,一方面可以减少进口,另一方面还可扩大出口,这当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这当然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但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但为了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等,这对平衡国际收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等,这对平衡国际收支又是一大不利因素支又是一大不利因素((6)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国家经济实力也相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国家经济实力也相应增长,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应增长,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 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会增加进口,从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会增加进口,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 结论:结论: 可见,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可见,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 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与选择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特征与选择 363(为什么要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为什么要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试列举若干典型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试列举若干典型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1))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设置? 相当于航海中的航标灯或观测台相当于航海中的航标灯或观测台 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这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有必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个作用过程中有必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这就否得力,估计政策目标能不能实现,这就需要借助于中介指标的设置需要借助于中介指标的设置 ((2)含义:)含义: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3)特征)特征 ((选择标准)选择标准) ①① 可控性 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是否易于为货币当局所控制 ②② 可测性 要求中央银行能够及时获取中要求中央银行能够及时获取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介指标的准确数据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③③ 相关性 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标之间有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④④ 抗干扰性抗干扰性 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金融指标应能较正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只有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只有选取那些受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达到最标,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达到最终目标 (下页)(下页) 以利率为例,分析其分别作为内生变以利率为例,分析其分别作为内生变量(受商行经济行为影响)和外生变量量(受商行经济行为影响)和外生变量 (受央行政策行为影响)时,在经济趋冷、(受央行政策行为影响)时,在经济趋冷、趋热时其变动的方向是否一致,来判断利趋热时其变动的方向是否一致,来判断利率指标抗干扰性的强弱率指标抗干扰性的强弱 如变动方向一致如变动方向一致 : 抗干扰性不强抗干扰性不强 不一致不一致 : 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性强 (详(详见下页见下页 )) 经济趋热时,经济趋热时, 利率利率r 作为内生变量(商行作为内生变量(商行 ):商行会提高):商行会提高 r ↑ 作为外生变量作为外生变量 (央行(央行 ):央行会提高):央行会提高 r ↑ 经济趋冷时,经济趋冷时, 作为内生变量(商行作为内生变量(商行 ):商行会提高):商行会提高 r ↓ 作为外生变量作为外生变量 (央行(央行 ):央行会提高):央行会提高 r ↓ 结论:结论: 两个因素影响两个因素影响利率利率r变动的方向是一致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利率的,所以利率抗干扰性不强抗干扰性不强 ,即无法判断,即无法判断是经济行为影响的结果(内生变量),还是经济行为影响的结果(内生变量),还是由于政策调控引起(外生政策变量)是由于政策调控引起(外生政策变量) 。
((4)目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目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实质上只有两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个候选对象,即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三类: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三类: 365 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365 含义:含义: 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也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T. 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365 (含义、作用机理、特点)(含义、作用机理、特点) 1、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 365 ((1)) 含义:含义: 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作为准备金向构必须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作为准备金向中央银行缴存,该比率即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缴存,该比率即法定准备率 ((2)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当货币当局当货币当局提高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商业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收缩;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收缩; 降低降低法定准备率,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法定准备率,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 说明:说明: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央行发行控制央行发行控制 货币供应量:体现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货币供应量:体现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3)特点)特点 :: 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个作用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强烈的工的工具。
具 例如:例如:2006年年8月月15日法定存款准备金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率提高0.5个百分点直接锁定资金个百分点直接锁定资金1639亿元,亿元,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考虑到货币乘数效应(9月末,货币乘数为月末,货币乘数为5.01),回笼流动性在),回笼流动性在8211亿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 366 ((1)) 含义:含义: 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 ((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来的、未: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2)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提高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地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地减少减少贷款数量;贷款数量;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下降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鼓励商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
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 ((3)特点)特点 :: 这一政策的作用也许更体现为这一政策的作用也许更体现为 告示效应告示效应:: 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如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场过热,有紧缩意向; 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 (( 这对这对短期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 说明:说明: 这一政策并不能保证实现引导市场走这一政策并不能保证实现引导市场走向的政策意向:向的政策意向: 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决定权在商业银行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的货币政策意向 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 368 ((1)) 含义:含义: 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购入购入证券则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证券则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出出售售证券则缩减了基础货币证券则缩减了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可随之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可随之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亦随之减少 ((3)特点)特点 优点:优点: ①① 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 ②② 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③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④④ 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央银行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 局限性局限性 :: ①① 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②②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法发挥作用的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71 1、含义:、含义: 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特殊的经济领域经济领域或或特殊用途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2、种类:、种类: ((1)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371 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71 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有价证券的比重 ((3)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371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制房地产投机 ((4)优惠利率)优惠利率 371 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产业、高科技产业等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372 1、直接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 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等 2、间接信用指导、间接信用指导 372 指中央银行通过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间接指指导 (下页详解: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下页详解: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 说明:说明: ①①道义劝告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②窗口指导窗口指导 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含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含义 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即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币政策目标,即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试概括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哪些(试概括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哪些?)) 372——376 1、、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 372T1 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 M→r→I→E→Y 这个传导机制的这个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主要环节是利率r :货:货币供应量的调解首先影响利率币供应量的调解首先影响利率r升降,然后升降,然后才使投资才使投资 I乃至总支出乃至总支出 E 和总收入和总收入Y发生变发生变化例如:化例如: M ↑→r ↓→I ↑→E ↑→Y ↑2、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理论 373T2 说明:说明: 托宾把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用股票价格表定义为企业市场价值(用股票价格表示)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即:示)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即: q =收购旧企业的股票价格收购旧企业的股票价格PE /新建相同企业的市场新建相同企业的市场成本成本 如果如果q值高,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资本的值高,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愿意增加投资支出,追加资本存重置成本,厂商将愿意增加投资支出,追加资本存量;量; 如果如果q值低,厂商对新的投资就不会有积极性。
值低,厂商对新的投资就不会有积极性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 M→r→PE→q→I→Y 传导机制传导机制主要环节主要环节是股票价格是股票价格PE 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股票价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变动导致实际投资的变化,格,股票价格的变动导致实际投资的变化,并最后影响实体经济和产出并最后影响实体经济和产出 例如:例如: M ↑→r ↓→ PE ↑→ q ↑→ I↑→Y ↑ 如果如果PE高,则高,则q值高,意味着收购旧企值高,意味着收购旧企业的市场成本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业的市场成本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愿意增加新的投资支出,追加资本存量;将愿意增加新的投资支出,追加资本存量;相反,如果相反,如果q值低,厂商对新的投资就不会值低,厂商对新的投资就不会有积极性有积极性 q =收购旧企业的股票价格收购旧企业的股票价格PE /新建相同新建相同企业的市场成本企业的市场成本 ))说明:说明: 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把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理论,把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货币理论应看做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货币理论应看做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提出联系金融与实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提出联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主要是体经济的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主要是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 3、货币学派传导机制、货币学派传导机制 374T3 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 M→E→I→Y 这个传导机制的主要这个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货币供应量环节是货币供应量M :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 (例如:(例如: M ↑→ E ↑→ I ↑→ Y ↑)) E:总支出:总支出 4、信贷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 (达401) 主要侧重于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紧缩效应分析传导过程分析传导过程 :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央行出售债券)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央行出售债券)→ R→ D→ L → I →Y R: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D:存款货币:存款货币 L: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全过程不必通过利率(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全过程不必通过利率传导传导 。
))例如: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央行出售债券)例如: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央行出售债券)→ R↓→ D↓→ L ↓→ I ↓→Y ↓ 即假设央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即假设央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相应减少,存款货币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贷款L的供应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的供应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进而总收入下降消费,于是总支出进而总收入下降 说明:说明: 信贷配给:指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贷款供信贷配给:指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贷款供给的行为,即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数量给的行为,即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数量并不一定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制约,有时候并不一定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制约,有时候会主动改变其信用规模会主动改变其信用规模 (详见下页解释)(详见下页解释) 即:在经济顺畅发展之际,银行不太即:在经济顺畅发展之际,银行不太顾及还款违约的风险而过分扩大贷款;经顾及还款违约的风险而过分扩大贷款;经济趋冷时则会过分收缩贷款。
济趋冷时则会过分收缩贷款 例如:例如: 如果商业银行判断货币当局有紧如果商业银行判断货币当局有紧缩的意向,他们会先行紧缩贷款,要是货缩的意向,他们会先行紧缩贷款,要是货币当局采取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幅币当局采取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贷款扩张幅度的措施,商业银行有可能不仅不利用允度的措施,商业银行有可能不仅不利用允许的扩张幅度,而且会立即自行收缩许的扩张幅度,而且会立即自行收缩 5、财富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 (( 达达401 )) 强调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强调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 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PE → W → C →Y PE :: 股票价格股票价格 W:: 财富财富 C:消费:消费 (( 例如:例如: PE ↑→ W↑→ C ↑→Y ↑ )) 6、开放经济条件下、开放经济条件下传导机制传导机制 (( 达达402)) 主要侧重于主要侧重于净出口净出口效应分析。
效应分析 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M → r → re → NX → Y re :汇率:汇率 NX::净出口净出口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出口,进而进而影响影响总收入 (详见下页分析)(详见下页分析)例如:例如: M ↓→ r ↑→ re ↑→ NX ↓→ Y ↓ 当一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随之上升,当一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随之上升,外国对该国生息的金融资产,如债券需求会增加外国对该国生息的金融资产,如债券需求会增加为了购买该国的金融资产,外国人必须先购买该为了购买该国的金融资产,外国人必须先购买该国的货币,导致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这国的货币,导致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这就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升值,本币的升值就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升值,本币的升值不利于本国的商品出口,却会提升外国商品在本不利于本国的商品出口,却会提升外国商品在本国的市场竞争力,该国贸易差额恶化,国的市场竞争力,该国贸易差额恶化,净出口下净出口下降,降,进而总收入下降。
进而总收入下降 三、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因素的新变化三、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因素的新变化 实践证明,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践证明,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非只注重利率,还必须考虑其他若干种并非只注重利率,还必须考虑其他若干种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 1、汇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 375 各国普遍通过特定的货币政策影响汇率各国普遍通过特定的货币政策影响汇率的变动,从而达到调节本国进出口和总产的变动,从而达到调节本国进出口和总产量的目的量的目的 2、权益价格的变动权益价格的变动 375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增加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增加货币供给量,有利于公众增加支出,进而增加对权益的有利于公众增加支出,进而增加对权益的需求,从而导致权益价格的提高需求,从而导致权益价格的提高 (( 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的运用理论的运用 )) 3、银行信贷的调节银行信贷的调节 376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银行准备金和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银行准备金和银行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用贷款量增加,行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用贷款量增加,刺激企业的投资。
刺激企业的投资 4、企业和家庭收支的调节、企业和家庭收支的调节 376 货币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和家货币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和家庭的收支平衡状况,如扩大货币供给量,庭的收支平衡状况,如扩大货币供给量,会使企业的权益价格上升和家庭的财务状会使企业的权益价格上升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支出和况得以改善,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支出和居民对流动性较差的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居民对流动性较差的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支出,这些,最终都会引起总需求和总产支出,这些,最终都会引起总需求和总产量的增加量的增加 四、货币政策时滞及组成部分四、货币政策时滞及组成部分 1、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为 “时滞时滞” 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组成 ((1)内部时滞:)内部时滞: 376 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期间。
段期间 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等((2)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 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 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一、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稳健”的货的货币政策很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且在不币政策很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且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1、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389 从实际运作来看,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稳健”体现的是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而不是具体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而不是具体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 2、实施的背景:、实施的背景: 389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年7月亚洲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并付诸实施的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仍然决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仍然决定,定,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3、内涵、内涵 389 经过多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经过多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内涵: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内涵: 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窗口指导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条件 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间接调控的转变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结束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