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第一课:历史导言课课件.ppt
4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高中历史第一课随想,二十四史,My hometown,山东东平,谈谈我们身边的历史,(,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等等?,东平古称“东原”,历史悠久,古代文化遗存丰富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桥墓群、梁氏墓群、东平故城1978,年,全县文物大普查,共普查到文物点,400,余处1985,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1986,年,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又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司里山摩崖造像、理明窝摩崖造像、戴村坝,,1994,年,12,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分别是沟坝遗址、王村墓群、百墓山墓群、东王林(王宪墓)、月岩寺、祥龙观、仲子读书处、腊山古建筑群、清真寺、青峰山摩崖造像1996,年,对旧县乡进行文物普查,同年,12,月,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2001,年,6,月,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2002,年底,县境内共发现较为重要的遗址、墓葬、古建筑、石刻及革命纪念地,5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待批,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法国二十世纪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每个活着的人,每天都在学习历史,也都在创造历史的确对于历史,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真的理解它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学习历史?怎样学习历史?,一、什么是历史,(,what is history,),?,有人说,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名人、大事;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活动和经验总结,那么现在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太平公主秘史,反映的是历史吗?发生在我们家里、个人身边的事也是历史吗?,现代汉语词典,就“历史”这一概念给予四种解释: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如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过去的事实,如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过去事实的记载,如中国的,二十四史,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阐释:“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历史既包括宇宙、世界、国家大事的记载和研究,也包括我们黎民百姓个人的活动记载和研究历史:,History“His story”,英语,中的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之,”,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两个词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古代历史体裁共分为四种:,1.,编年体:以时间为顺序编撰和记述历史,例如,春秋,及三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历史,二十五史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记起止,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复把人物在历史上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4.,政书体: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体例,起源于“三礼”按时间分为贯通历代和断代的;按体例分为典志体和会要体唐末杜佑的,通典,、刘知几的,史通,、,唐会要,历史按地域分:世界历史、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中国历史、美洲历史按时代分: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按学科分:哲学史、宗教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电影史、美术史、建筑史、广告史、文化史、文学史、教育史、博物馆史、经济史、农业史、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医学史、交通史电视剧不是真实的历史,里面有不少情节是根据需要虚构的,但是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研究历史的兴趣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历史,那么历史具有哪些特点呢?,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一)客观性,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第,35,题给一段材料: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判断出现记载不同的原因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同时说明历史具有客观性,但是历史记载(历史史籍、历史教科书)是后人对发生的人或事进行的具体描写,具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所以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记载不可能和真实的历史完全一致,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根据现有各种史料进行科学的研究使记载与客观的历史事实缩小差距例如,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孙膑兵法竹简的出土证实孙膑与孙子不是一个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就是有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天文学家等等根据中国古文献记载、天文现象规律、,C12,考古等推算出来的,见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附录;,2010,年“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及推论等等。
二,),过去性,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重复的过去性任何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而时间是单向和不可逆的,因而历史也就具有不可重复的过去性历史课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物,具有过去性,不可能再现、重演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研究它,只能凭借历史遗迹、遗物、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因此研究历史应尽可能多地搜集掌握史料,以接近客观实际,求得历史的真实这种研究的间接性,就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又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别的学科所不可能具有的优点,例如它对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来说,就是极为有益的因为在进行对历史现象的想象时,这种想象要尽量符合历史的真实,与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想象是不同的),(三)复杂性,首先表现为对象(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因为仅就人类社会而言,二三百万年来,无数的个体都经历了各自的发展过程,其组合而成的社会五彩缤纷、纷繁复杂如再将自然世界的一切也纳入期间,其对象的无限与复杂更是无法想象其次,表现在同一对象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如个体的人表现为童年的活泼、青年的潇洒、壮年的能干、老年的睿智,风采各异;社会现象或某种思潮在它的初期、中期、后期也有显著差别。
此外,同一对象还存在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从历史中追寻和找出真实是一桩非常困难的事”历史的真相之所以被湮灭或遮蔽,原因很复杂例如,有些是因年代久远而被岁月的灰尘所埋没;有些是各个时代叙述历史的人因为各自利益的考虑或个人顾虑,难免有所保留、有所舍弃;有些则是话语权力中心对历史的清洗、掩盖和篡改历史是记忆的生命、时代的见证、生活的老师和过去的使者,只有当它的真相(客观事实)被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时,我们才会感受到历史因为探寻而不再蒙羞而鲜活而精彩而富有价值四,),具体性,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识事物就是从认识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开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否则,简单化、抽象化、“千人一面”、“事物雷同”就无法认识和研究历史五)规律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后面,都存在着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正是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也是历史学科得以确定自身地位的基础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18211861,)在其所著,英国文明史,中指出的: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人类发展的规律性,而只有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学才能上升为科学。
六,),阶段特征性,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历史现象的变化都是依时间推移的,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会显现出阶段特征性,认识和研究历史,就要重视这种时序和过程,把握过程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阶段特征,这样才能从总体上认识和掌握历史事物例如中国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七,),因果性,历史上出现的具体事物看似偶然,实则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有其必然性研究历史就要弄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事件和其他事件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求得对历史问题较深刻的理解因果是相对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对于后一事件或现象来说是因,而对于前一事件或现象来说又是果,因果相承循环往复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客观合乎规律性的一面,又有主观合乎目的性的一面因为历史的运动是通过人,(,人群主体,),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既不能陷入机械唯物的宿命论,又不能陷入主观唯心的唯意志论三国演义,开篇语: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是不对的八,),借鉴性,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日益进步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李大钊所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就是这个意思,(,史学要论,),九,),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它是很早就出现了的,先秦时期就有“左图右史”的说法,并设有专门的史官例如太史令自古以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例如中国的司马迁(著有,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古希腊的荷马他们记载了他们认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以及治史的方法这些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作的记录,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直至马克思、恩格斯的时候,才第一次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提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循序渐进的一般过程。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