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园林实习报告三篇.doc
15页2023年园林实习报告三篇 园林实习报告篇1(2577字) 实习地点:济南新大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实习内容:绿化施工树木栽培养护 实习时间:11月8日――12月25日 实习经历及心得: 11月8日――12月25日这段时间,我在济南新大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实习这是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第一次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结束了每天三点一线的课堂生活,踏入了上班族的行列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敷衍了事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曾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面对失败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回想以前在学校的日子,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课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自学能力”参加工作后才深刻地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极少我的专业是园林技术,而我也工作在一家园林方面的公司,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任务。
我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要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由于我工作的公司要求较严,每周一到六得去上班,有时候业务繁忙,晚上需要加班,这样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很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放任自己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必须严于律己,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才能做好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对着电脑整理资料,给公司做做网页,或者跟着同事们外出去栽植、养护树木,统计树木数量以及观察其生长状况等,显得枯燥乏味一直以来,我都是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工作以后才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我们刚出来工作,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餐费和日常开支,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就会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所以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我是学园林技术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当我真正踏入园林行业,真正搞园林的时候才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段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的路做准备。
在这期间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学习了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小组每一次开会都有值得我学习、深思的地方职位可以短时间原地踏步,但思想决不能原地踏步,自己必须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然后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也许很多理想不能实现,但我应该坚持下去如果我停滞不前,将很快就会被单位淘汰,甚至被社会淘汰面对以后的机遇,我要努力学习更多的东西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斗转星移,三个月的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段时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过去三个月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公司使我健康成长,使我充分的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繁忙的3个月中,在公司同事的关心下我受益匪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一直在为了不被时间丢下而拼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 回想自己在学校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会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不得不微笑并含着热泪坦然回首我所走过的每一步路。
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园林实习报告篇2(5158字) 1、1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1布局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西园(8张)“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她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她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1、1-2建筑艺术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她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2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2、2-1布局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2、2-2建筑艺术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