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话说二月河:布衣本色不像作家像农民.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993109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话说二月河:布衣本色不像作家像农民 作家二月河 作者:田永清 二月河,这个名字此时此刻广为人知,它是与作者创作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相联系,是与依据小说拍摄制作并且反复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联系的人们称他是写皇帝的“专业户”,是著名遐迩的大作家还有人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读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观众这些说法绝非溢美之辞,事实确实如此 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人们都说,二月河是个谜,连他的名字也是个谜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1945年农历九月诞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当时,人们正沉溺在抗日斗争成功和上党战役报捷、家乡获得解放的快乐之中于是身为县武委会主任的父亲凌尔文和战友们经过一番探究,集体给这个初生婴儿起了一个名字———“凌解放”凌解放”与“临解放”谐音,带有渴望和迎接解放的意思 二月河是凌解放的笔名,是他年满40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运用的他当时的考虑是:自己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二者有点不协调,于是想改用一个笔名到底用什么笔名呢?还得顺着“凌解放”找思路。

      凌者,冰凌也;解放者,开春解冻也冰凌融解,不正是人们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吗? 其次,他还着重说明,二月河特指黄河,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947年,刚刚两岁的他,便伴同都是老八路的父母,过黄河南下,后又几经辗转,最终在河南南阳定居凌解放取笔名二月河,是提示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数典忘祖 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而起步腾飞的从今,二月河的创作活动,便一发而不行收,恰如春天黄河解冻的冰凌,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一泻千里,好不壮丽!他说明说,自己的原名和笔名本身就是一个谜语,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有一位写对联的高手,还据此出了这样一个上联:“二月河开凌解放”,至今还没人对上令人满足的下联 他曾被教师讥为“饭桶”、“废物” 有人猜测,二月河小时候确定很机灵,是个王勃式的神童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二月河没有上过大学,只是个中学生,而且是小学留一年级、初中留一年级、中学留一年级,直到21岁才从中学毕业的凌解放从小喜爱特立独行,率性而为,不受成规约束这既是天性使然,也与后天的环境有关。

      少时因为父母工作非常劳碌,加之频繁调动,所以时时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或是寄宿在亲友、同学家里那时的凌解放顽皮顽皮,喜爱喧闹,经常摸鱼、抓螃蟹,玩得非常痛快他不爱上课,猴子屁股坐不住,而且字写得歪七扭八,缺胳膊少腿,所以不被教师所喜爱 凌解放对正课不感爱好,但对一些课外读物却非常痴迷上初中时,他就靠着爱好,兴致勃勃地读完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读中学时,他又偶然读到了《红楼梦》,对这部书更是情有独钟、如饥似渴凌解放功课不好,又特殊喜爱读这些杂书,这在当时自然被视为大逆不道教师不喜爱这样的学生,生气时甚至称他是“饭桶”、“废物”,断言他确定不会成才 二月河从不隐讳他的这段经验,还经常津津乐道地讲给挚友们听成名之后的二月河认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成果,分数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生的素养、特性和实力确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尽管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仍旧可以成为一名在某一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学问家他的经验,从侧面旁证了一个道理:“到处留心皆学问”,“好的书籍赛过好的大学”二月河经常挂在嘴边的这两句话,确实是他的经历之谈 “落霞三部曲”横空出世 此时此刻一提到二月河,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其实,二月河原来对探究《红楼梦》颇有爱好,并且写过一些很有独到见解的论文但起先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论文发出很久,还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闻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看到了他的论文,慧眼识珠,说他的论文“想象丰富,用笔细腻,是小说笔法”,“可以浮一大白,用汉书下酒”冯先生确定在《红楼梦学刊》上登载他的论文,并汲取他为“红学会”会员,还邀请他参与了1101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红学会”其次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事物的开展往往就是这样,势必性往往表现为偶然性,偶然性又往往演化成势必性就是在那次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由《红楼梦》谈到曹雪芹,由曹雪芹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又由曹寅谈到康熙皇帝座中有人感慨,像康熙这样一位雄才大概的出色人物,这样一位了不得的政治家,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像样的写他的文学作品问世,真是奇哉怪也!这时,始终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二月河,开玩笑似的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来写!”全部人都为之注目,但一笑了之他们或许认为,这个面孔生疏、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这个从部队转业的连级干部,是说妄言狂语,或一时兴起而已 二月河可不是说大话、吹牛皮,他说了就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好。

      专家、学者们在“红学会”上争论的这个话题,果真成了二月河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的爆发点和起始点从今以后,他靠着长期的积累和顽固的毅力,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创作原那么,以1年1卷、30多万字的速度投入创作,硬是把清朝康、雍、乾盛世130余年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画卷,活生生地呈此时此刻了世人面前 二月河写出这样的宏篇巨著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他顽固学习、长期积累、艰辛写作的结果对于写作,二月河有两个譬如:一个是说,每写一部书,就等于穿越一座大沙漠,的确感到孤独而空寥,完全是一个独行客当然在行进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有些地方写起来很困难,感觉就像是在沙漠里边绕过去,就有一片绿洲在等待着自己另一个是说,写作是一种资源消耗,既是体力的消耗、脑力的消耗,同时也是学问的消耗、感情的消耗资源当然是越消耗越少,要想资源再生,就必需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为了充溢自己,多年来他在夜间坚持读书、写作,很少在1点之前就寝 二月河刻苦学习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到一家图书馆去看书,从上午看到中午,忘了休息,忘了吃饭,管理员锁了门他也不知道下午人家来上班了,发觉他还在那里看书。

      还有一次,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边走边看,入了迷,脚指头碰在一块大石头上,鲜血直流,而他竟浑然不觉 二月河笔耕不辍更是出了名的3部大书530余万字,都是他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为了追求最正确效果,他固执地坚持不用流行的电脑进展写作他幽默地说:“爱吃面条的人都知道,手擀面比起机器轧的面来,味道好多了!”在夏天酷暑季节,他夜间坚持写作时,把两条腿放进桌下的一个水桶中,这样既稍感凉快,又可防止蚊虫叮咬在冬天的寒夜,写到两三点钟,实在瞌睡难耐,他就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用以驱逐疲倦、醒悟神经写完《康熙大帝》第一卷时,他因劳累过度得了“鬼剃头”他的女儿摩挲着他的头说:“这一块像尼加拉瓜,这一块像苏门答腊,这一块像琉球群岛他就是这样,在南阳那块盆地,阅读、思索、写作了20多年世界上一般的人都耐不住孤独,真正耐得住孤独的人都不一般二月河就是一个真正耐得住孤独的很不一般的人 二月河不但写了康熙皇帝,还写了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还写了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上把他的这三部书称为“帝王系列”,把他称作“皇帝作家”对此二月河却不大同意,他认为称作“落霞三部曲”更为恰当他说明说,自己是怀着特别伤感和缺憾的心情写这三部书的。

      书中一方面虽然展示了封建社会最终这个盛世很绚丽、很绚丽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太阳快要落山了,黑暗就要到来了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产生、开展、兴盛到衰落以至灭亡这样一个过程 二月河把这三部书比作是自己的三个女儿人民日报一位记者问他:那你最喜爱哪个女儿?二月河稍加思索,这样答复:我最喜爱的是历史上的康熙其人,写作上最满足的是《雍正皇帝》,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最大的是《乾隆皇帝》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谋篇出神入化,布局呈大家气象,真可谓宏篇巨著、雄文华章,必将成为传世之作毫无疑问,二月河本人也堪称一代手笔 二月河公式:名气=才气+运气+力气 二月河很观赏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平常最喜爱两个座右铭,一个是刻在南阳卧龙岗一通石碑上的10个大字:“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他常说:“君子守中不务外,我内心里的确不想做什么官,我只想老诚实实做个写书的人二月河还有一个座右铭,叫作“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这是他在长期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深刻体会在他身上,既有粗暴豪放的一面,也有严谨细致的一面,他把自信和虚心很自然很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二月河给自己制定了“三条守那么”:一是守时,二是守信,三是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他认为,只有坚持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才能用心致志,全力以赴,获得胜利 有些人知道我与二月河比拟熟识,经常问我对二月河的印象如何我用六个字加以概括:“大作家,土老帽”二月河是个大俗大雅之人,他不像某些名人那样“人一阔脸就变”此时此刻二月河还像20年前的凌解放那样朴实、忠厚、淡泊、随和看上去他不像风度翩翩的大作家,倒像风尘仆仆的老农夫布衣本色是二月河人格底蕴之所在 生活中的二月河不讲究穿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他一脸佛像,特殊爱笑,成天乐呵呵的,和谁都谈得来,什么事都想得开,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二月河知名后成为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各种各样的争论也接踵而来许多人都向二月河发问:您只是一位中学生,一位部队的连级转业干部,您的学问是从哪里得来的?您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怎样写出来的?对于此类问题,二月河这样答复:我有一些才气,但才气不大,假如才气很大怎么还会三次留级呢?我热爱文学和历史,但在这方面的智力最多也就是中上等水平;我碰上了好运气,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有人出来协助我,改革开放又为我供应了比拟宽松的创作环境,再者清史小说比拟冷门,许多人感爱好、情愿看;最主要的我是靠力气,这是最重要的。

      我想一个人无论怎样笨,只要认准一件事,每天干它十几个小时,这样坚持一二十年,总会弄出点东西来 我想把二月河上面所说的这“四气”,概括为一个简洁的公式,作为本文的完毕,这就是——— 二月河公式:名气=才气+运气+力气 〔编辑:点儿〕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