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公司企业管理体系.docx
38页泓域/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公司企业管理体系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公司企业管理体系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一、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可行性 3二、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3三、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5四、 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12五、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 16六、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现要求 18七、 公司概况 21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2八、 项目简介 22九、 SWOT分析 26十、 项目风险分析 32十一、 项目风险对策 35十二、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36劳动定员一览表 36一、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可行性管理体系一体化的由来以及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都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以及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广泛认证和重新修订密不可分研究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这三个标准,发现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作用、目的、关注焦点、适用范围、过程控制切入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这几个方面虽然三个标准存在上述差异性,但是QMS、EMS和OHSMS都是组织整体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们相互依赖并服从于整体管理系统的要求。
加之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这三大标准在性质、理论基础、管理原则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同和相似性(见表6—6),因此,同一企业内不同管理体系的目标及功能的实现都应当并且可以在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中得到统一确定和协调控制二、 企业实施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益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除了关注顾客的要求(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或期望)之外,还必须确保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不污染环境并满足更多的社会责任等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多种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家标准,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其他管理体系然而,当多个管理体系在同一企业中独立运行时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1.重复由于各类管理标准的主要关注对象不同,且都是在不同时间以独立形式发布的,因此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标准认证的需要,宁愿做重复劳动,出现了三本手册、三套程序文件、重复内审、重复管理评审的现象,这显然白白浪费了资金、时间和精力等组织资源2.冲突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有多个专业管理体系各自为政、独立运行,就极有可能出现资源配置上的冲突和工作接口的矛盾,进而导致体系运行的协调成本增加和整体的管理效率降低。
3.浪费从内部审核角度看,如果不同管理标准的审核员对同一问题(例如文件的控制)有不同的解释和要求,企业的有关人员就会无所适从从第三方认证角度来说,由于认证审核不统一,企业为了获得三种证书,就不得不接受三种外部审核,这不但使企业的审核费、交通费和接待费大量增加,而且还要耗去管理人员和员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可见,企业为了向相关方证明自身的经营活动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必须按照多个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以取得多张认证证书,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又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因此,为了增强综合的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寻求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便在确认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以最合理的管理成本;同时达到管理的整体高效和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满足各方要求的目的根据系统论原理和国内外企业一体化的实践,实现管理体系一体化对于企业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管理体系一体化是简化贯标工作,降低认证成本的需要;②管理体系一体化是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③管理体系一体化是增强竞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三、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一)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与人类日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密不可分。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被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一个又一个公害事件的发生让全世界触目惊心,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000人死亡;1953—1956年,日本因甲基汞而引发水俣病事件;1979年在美国因三哩岛核电站泄漏造成直接损失10亿美元;1986年因瑞士化学公司仓库起火,30吨剧毒物入河而使1000英里流域内的鱼类死亡,300英里流域内的水不能饮用面对这些危及当代乃至后代生存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也采取了对策和行动:1972年,美国学者受罗马俱乐部委托,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增长的极限》,它所倡导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同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3年在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东京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由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首脑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声明》。
里约环发大会后,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广泛探讨,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们相继提出生态指南管理和生态消费的问题,许多企业也自动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善,开始评价自身的环境管理活动同时,一些标准化组织着手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英国标准化协会(BSI)于1989—1992年着手制定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影响下,欧共体理事会在1993年6月以法规形式公布了《关于工业企业自愿参加环境管理与环境审核联合体系条例》,简称为“生态管理和审核制度”除英国和欧洲外,加拿大也制定了类似的标准ISO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其宗旨是支持环境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并维持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可持续性ISO/TC207目前的工作是通过制定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以实现对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从1993年6月到1996年10月ISO/TC207先后制定并颁布ISO14000系列标准,并于2004年颁布其修订版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ISO14000系列标准按属性可分成三个子系统:基础标准子系统:ISO14050:1998标准《术语和概念—术语使用原则指南》。
基本标准子系统:ISO14001: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1996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支持技术子系统:包括环境审核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ISO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审核员资格要求》;环境标志ISO14020:1998《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和ISO14021:1999《环境标志和声明——1型环境标志和声明——原则与程序》;环境管理ISO14031:1999《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估—指导纲要》、ISO14040:1997《环境管理一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指南》和ISO14041:19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清单分析》;环境因素ISO导则64:1997《产品标准中的因素》基础标准”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它统一了各标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基本标准”是指在ISO14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中起主导、统帅作用的标准支持技术”是指对基本标准的实施起支撑作用的标准三)2004版ISO14001的主要特点2004版标准的名称已发生变化,由1996版的《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改名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这一修改是为了和2000版ISO9001取得一致。
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特别使用和ISO9001相同的结构和用语;强调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性;强化环境因素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总之,2004版ISO14001标准是经过国际各界人士的充分修改才发布的,它与ISO9001的相容性将更有助于企业实施综合的管理体系同时,2004版ISO14001标准也提高了符合性评估的要求,而对某些工业,特别是电气和电子零件业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应利用这个新版本的过渡期来评估及实施需作出修订的地方,以展示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对环保所作出的承诺关于2004版ISO14001标准的实施时间表,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了《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1996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ISO14001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2006年5月15日之后,所有的1996版认证证书将不再有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模式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主要在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并不断改进其环境表现(行为)来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1.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想ISO14000标准始终强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应该将环境管理独立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2004版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增强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2.强调领导作用和立足全员参与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指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最高管理者的支持不仅是组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动力,而且能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组织和资源的保证,同时环境的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而且要渗透到组织内“所有的层次与职能”3.预防为主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总目标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因此在标准的要素中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环境方针”要求最高管理者在方针中承诺预防污染;规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等环节都要具备预防的功能。
此外,在遵循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标准强调将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产品或过程的全部生命周期之中,以实现全过程预防污染4.持续改进的思想ISO14000系列标准对“持续改进”的定义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反复发生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表现(行为)的全面改进这一持续改进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二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指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按照标准的运行模式,经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审的动态循环不断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改进ISO14000系列标准采用了PD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