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喧哗与骚动》.doc
12页
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喧哗与骚动》 --------------------------------------------------------------------------------几黑东 | 读书专栏 | 2009-3-13 16:52:03 | 收藏 | 阅读 278 次 〔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是外界的,也是内心的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和旗手,也是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他一方面描绘南方,同时又表现了二十世纪“现代人”所关切的重大问题,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罪与赎罪问题,历史负担与如何对待这一负担的问题等福克纳作品中这些深刻的社会主题和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意义使得人们不仅仅把他作为一个描绘地方色彩的乡土作家来看待在艺术表现上,福克纳一方面继承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一方面对小说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尝试他用“多角度”的手法增加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感;运用“时序颠倒” 、 “对位式结构” 、 “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小说如奇峰叠岭,变幻莫侧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其作品无穷的魅力因此,福克纳既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一个大胆的革新者。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使福克纳震惊文坛,并确立了他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人们称他是“当代描写失败、背叛及死亡的艺术大师”,“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 发表于 1929 年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他自己曾说,他所以最心疼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曾最使自己“心烦” 、 “苦恼” ,这就好比做娘的固然疼爱当上了牧师的儿子,可是她更心疼的,却是做了盗贼或成了杀人犯的儿子 《喧哗与骚动》何以最使福克纳“心烦” 、 “苦恼”呢?这得从头讲起小小邮票王国里的探索小说《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有名的内心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这是麦克白得知夫人去世的消息时对人生所作的总结这是对生命的厌倦,是精神的毁灭,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在绝望之中对于人和人生的彻底否定不过从他独白的气魄来看,我们不难推测他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宏伟的事业,因而在憎恨的同时,又多少带有一种惋惜的心情福克纳运用这一典故,可谓是匠心独具。
康普生家族成员的精神抉态,南方贵族和种植园主们行将灭亡前的绝望心情,与麦克白多么相似!他们大都有过辉煌的过去,有过显赫的历史,而这一切已变成了行走的影子,要从历史的舞台退下了麦克白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福克纳对南方既爱又恨的沉痛心情是显而易见的整个时代在喧哗,整个南方在喧哗;人们的内心在骚动,福克纳的内心也在骚动因此, 《喧哗与骚动》的诞生,与福克纳个人的经历,其家族的兴衰,整个南方的历史变迁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着的威廉·福克纳 1897 年出身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投落庄园主家庭里他的曾祖父威廉·福克纳,南北战争时曾统领过南军的一支队伍,战后修建过铁路,当过州议员,创办过大学他从一无所有到后来变成庄园主,还曾写过小说,后为政敌所杀这位文武兼备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美国南方传统的气质到福克纳祖父默雷时家道中落,留给福克纳的“财产”只不过是其家族从极盛到败落的那些故事,这为后来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素材福克纳没念完中学就退学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为身高不够标淮而未能参加美国军队,但还是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他和当时“迷惘的一代”一样,对帝国主义战争感到厌恶迷惘、失望和悲观成了这一代人思想的总倾向。
战争结束后,他在家乡的州立大学只念了一年书就离开了学校,因为他对学校教育不感兴趣192‘年,福克纳到了新奥尔良,结识了当时有名的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 ,反映“速惘一代”的内心痛苦与幻灭感1927 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蚊群》 ,写艺术家和“半瓶子醋”的艺术爱好者,其主题的深刻性还不如第一部这两部小说不但没有受到欢迎,反而遭到某些文坛凤雅绅士的奚落和讽刺,他也被称为“乡巴偌” 他在逆境中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这个乡巴佬的“乡”字,却给了他灵感他发现了现代人精神视觉的盲点—乡土意识;同时他也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于如何运用文艺这一形式,形象地表达这种“乡土意识” 他熟悉的那些自己家族兴衰的故事在脑海里捅现,并由此联想到他家乡的兴衰,联想到整个州、整个南方的兴衰家乡的土地,家乡的风情,家乡的人物,他是多么熟悉!这不是最好的创作主题吗?一阵激动,一阵狂喜中,灵感之泉从他的脑海中流出他说:“我曾一度觉得我和所有出版者的地址、书单已经绝缘我对自己说,现在我能写现在我能替自己制作一只花瓶,就像古罗马人放在身边不断地吻瓶口而使瓶口渐渐磨损的那种花瓶:”福克纳所说的“花瓶” ,指的就是他正在构思的小说《沙多里斯》和《喧哗与骚动》 ,同时也包括他的“约克纳帕塌法”体系。
他说:打从写《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它不完,我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地充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华这块地虽然打开的是别人的财源,我自己至少可以创造一沙自己的天地吧①【①李文俊编福克纳评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年版,第 274、156 页 】福克纳所说的“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实际上记载着历史风云的变幻,是南方历史的一面镜子他所说的“创造一个自己的天地” ,就是要以家乡的历史和所见所闻为素材,用小说这一文艺形式再现美国南方的历史他这是找对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那是一块写不尽的土地美国内战前,种植园主是南方的统治阶级,他们集资本家、地主、奴隶主三者于一体,残酷地剥削黑人奴隶的劳动这些奴隶主们炫耀自己血统的高贵,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贵族家史他们把南方看成是自己的乐士,认为它应该有自己的特殊传统、特殊制度、特殊文化,其实质就是要永远做奴隶主但北部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南部的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势不两立,南部诸州奴隶制的存在,日益变为美国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南北战争以北方资本主义的胜利、南方奴隶主的失败而告终内战结束后’ ,北部的经济大大发展,工业生产也迅速提高,而南部诸州的经济已为四年的战争消耗殆尽。
还有黑人的问题南方奴隶制度被推翻后,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自由人、美国的居民,然而种植园主不甘心失败,和北方的资产阶级及在战争中的暴发户勾结起来,成为新的统治阶级,重弹白人优越论的老调,照样压迫与奴役黑人1865 年 5 月 29 日约翰逊总统发表通告,对叛乱的统治者实行大赦,恢复他们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并恢复战争期间被没收的财产(奴隶除外)的权利,把已解放的黑奴变成在从前主人的种植园内继续做工的无权的劳动力然而,旧南方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要全部恢复过去的旧秩序是不可能的,他们带着复杂的怅然若失的情调缅怀“战前美好的日子” 他们伤感仿徨,悔恨自己的失败,僧恨新的现实;他们越缅怀过去,越觉得抬不起头来,投落情调主宰着他们的思想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的脑海中只不过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 历史的镜头在福克纳的脑海中一个又一个闪过对家乡的热爱,对南方的历史既骄傲又沉痛的思索,一种家族的命运感,在种族向题上的内疚感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陌生感,所有这一切都撞击着他的心灵作为一个种植园主的后代,他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叙述南方的过去,探索南方的未来,为南方投落的地主庄园的崩溃唱一曲无尽的“挽歌” 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福克纳在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处境和南方投落的同时,渐渐地,他的沉思演变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互有联系的图景,这幅图景构成了多部小说的基本地理背景和内容。
福克纳把他的艺术世界规定在美国南方,那个“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塌法县约克纳帕塌法一词是他家乡牛津镇附近一条小河的名字,源于印第安语,意思是“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 他用它来象征自己的故乡,却包含着很深的含义它反映了美国本土印第安文化传统对福克纳乡土意识强有力的影响,反映了他对正在逝去的文化传统和南方由盛到衰的历史既眷恋又伤感的情怀历史就像这条小河, “一切都没有发生,然而一切都发生了” 它体现了福克纳对大自然、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福克纳以饱醮感情的笔墨写道:这片土地,这个南方,得天独厚,它有森林向人们提供猎物,有河流提供鱼群,有深厚肥沃的土地让人们播种,有滋润的春天使庄稼得以发芽,有漫长的夏季让庄稼成熟,有宁静的秋天可以收割,有短暂温和的冬天让人畜休憩①【①《福克纳评论集》 ,第 43 页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乡情!“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还暗含了福克纳的创作方法,即“意识流” 人物的内心独白,就像静静流动的小河那样自然,那样随意,乡愁的流露如春水的流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塌法,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所描绘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起着类似的作用,它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保留着宗法制的社会,同时又被认为是面临着必须改变的地区。
由于福克纳对约克纳帕塌法县的逼真描绘,人们便给他小说中频频出现的这个地方,起了“约克纳帕塌法世系”这样一个名称这个世系的主要脉络是县里杰弗生镇及其周围农村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千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 1800 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少数几部作品外,福克纳把他的人物都置于密西西比州这个想象中的县里他在自己画的一张地图下面这样写道一一那里有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一个居民,散居在二千四百平方英里土地上的确, “世系”中人物众多,光有名有姓的就有六百人左右这些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这本书的事和另一本书的事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福克纳自己的话来说, “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遣去,不受空 I'ul 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有人认为,约克纳帕塌法体系的形成是受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启发,是对南方历史的巴尔扎克式的再现,①【①〔美〕丹尼尔·霍夫曼主编《美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年版,第 215 页 】是二十世纪的“人间喜剧” 然而这仅仅是推测但这一“世系”的形成,曾从舍伍德·安德森那里受到了某种启发,则是可以肯定的。
1924 年,福克纳在新奥尔良与当时最受推崇的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交上了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散步、闲聊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 ,描述美国中西部一个叫瓦恩斯堡小镇里的人们孤独的生活福克纳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大加赞赏,并以瓦.恩斯堡为雏形,构思他的“杰弗生镇” 安德森描写瓦恩斯堡镇人们的仿徨与苦闷,他们受到的精神压抑和心理变态;福克纳则描述杰弗生镇若干大家族兴衰的历史这两位作家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相似之处安德森这样描述瓦.恩斯堡的环境:肥沃的土地,春天里绿油油的玉米,漫长而炎热的夏季,严酷冷峻的冬季不但无损于大地反而使大地更加生气勃勃我们前引福克纳“这片土地,这个南方,得天独厚……”的描绘,与安德森的显然极为相似序曲过后是高潮大凡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之前,总会有一个序曲福克纳于 1928 年写成的《沙多里斯》 ,即是这是以约克纳帕塌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中明确地区别了两种人:一是以沙多里斯为代表的没落的种植园主阶级;一是以南为暴发户斯诺普斯家族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对于前者,福克纳说:“这个名字的发音便包含了死亡,包含了一种十分诱人的厄运 ”对于后者,福克纳则抱着憎恶的态度,因为这些人贪得无厌,不受任何道德观的约束。
因比,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一个冲突的中心:冲突的一方是沙多里斯一家,他们是按传统行事的人物;冲突的另一方是北军及其在重建时期的各式各样的同盟者,以斯诺普斯为代表,他们不让沙多里斯传统得以继续下去福克纳所有成功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