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路景观特点及设计技术综述.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7092727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52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路景观特点及设计技术综述孟 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1 前言公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截至2006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45.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美国8.1万公里高速公路)居全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仅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才完成的工作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也成为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社会的现代化程度愈高对公路的需求与依赖愈大,同时,人们的需求也由单纯的解决便捷、安全的出行向“安全、便捷、舒适”的综合要求发展,如何提供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公路景观技术来实现2 公路景观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已经对公路景观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公路景观是指“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图景”由此可见公路景观是由路内景观(公路线形、构造物等)和路外景观(公路所处自然及人工环境,如平原、山岳、河流、村镇等)组成的3 公路景观的特点公路景观属于景观学的范畴,同时又是公路工程学与景观学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学科,因此公路景观除具备普通景观学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属性3.1 功能性与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不同,公路景观的承载主体是为交通运输服务的公路工程本身,公路的基本属性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交通服务,所以公路景观的首要任务必须是满足这种“安全、舒适、快捷”为前提,所以公路景观的安全性、环保性等功能性要求均是公路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独特属性。

      3.2 动态性公路景观的服务主体是大部分时间驾车或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这种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属性决定了公路景观的动态性特点,同时结合对人的视觉生理功能分析可以知道,速度愉快人们的视域越窄(见图4.1-1),由此可见不同的行驶速度人们所感受到的公路景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公路的景观问题是必须注意速度这个因素图4.1-1 行驶速度与视域的关系图3.3 整体性由于公路景观是由路内景观和路外景观组成的有机体,所以在考虑公路的景观问题是就要二者兼顾,既要考虑公路使用者在公路上行驶时的景观视觉感受,同时也要考虑处于公路之外的居民对公路的视觉景观感受,缺少任何一方的公路景观都是不完美的3.4 宏观性公路工程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短则十余公里,长则数十甚至上百公里,公路景观则是一种“点线面”混合结构的景观,公路景观是随着车辆的移动变换空间和时间的,这种空间宏观性特点,这和时间上的大尺度决定了公路景观的也决定了公路景观的研究尺度是以宏观为主的,而不应放在局部细节的“精雕细刻”上4 公路景观设计范畴及原则4.1 范畴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公路景观设计还只能对公路用地范围之内的内容进行设计,即路域景观的设计或路内景观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公路景观设计可以成分广义的公路景观设计和狭义的公路景观设计两个概念,广义上的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对组成公路的所有元素进行景观角度的考量并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或设计方案,狭义的景观设计往往指以绿化为主的公路景观设计,也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公路景观设计的范畴,广义公路景观设计范围列举如下:(1) 公路线形的景观考虑。

      公路线形是公路景观的基础,没有好的线形的公路景观本身就是有缺憾的、先天不足的公路线形的景观考虑主要侧重于对地形地貌的保护和利用上,目的是使公路形成流畅、景观多变的视觉景观廊道2) 公路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包括桥梁、隧道、涵洞、挡墙等构造物的景观设计等3) 公路服务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包括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管理设施区等的总体布局、建筑单体的风格、选型等景观设计4) 公路标志、标牌、安全设施等的景观设计5) 公路绿化设计即狭义公路景观设计,指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设计,包括互通立交区、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边坡绿化防护、附属服务设施区庭院绿化等等4.2 设计原则公路景观特殊的功能要求决定了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适合其特点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以下几个原则是目前公路景观设计常用的: (1) 以人为本原则提供舒适快捷的服务是公路行业立足之本,应突出体现公路设计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处处从方便人的使用角度考虑公路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处理好人、车、路的关系公路与车辆是人的活动的延伸,公路设计理念应由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公路设计与建设应体现为人的观点,不应片面追求效率与速度,而造成对人的不尊重与伤害。

      如发达国家的公路设计大到服务区、观景停车区功能的设置、分区,小到标志牌的设计、休息设施的布置,乃至为残疾人专门设置的卫生间、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等等,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对使用者的关怀,处处弥漫着“人本主义”的设计原则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之一公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为公路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公路建设必然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包括永久占地及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对于占用大面积土地的工程取弃土场的处理应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的关系3)师法自然原则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却被大自然逼入了困境;过分崇尚人的价值,却使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大自然中的万物构成了地球上互相联系的生命之网我们人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世间万物生态链条中的一环,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节点一旦生态链条断裂了,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倡导建构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精神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圣性,恢复大自然的尊严,重新确立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从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大自然的朋友,这并不表明人类倒退了,而是人类对大自然原有认识的扬弃,是人的精神在更高起点的回归。

      公路景观绿化应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减小人为的痕迹,使得人们在设计和施工中,对自然的干扰、破坏,努力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国外发达国家在从边坡防护方式到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栽植;从绿化植物种的选择到标志、护栏材料的使用等等方面均体现出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模拟,使公路工程充分融入到周围自然环境中,公路使用者甚至无法感觉到公路的存在,仿佛公路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后天修建4)和谐统一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讲“和谐”是公路设计的终极目的,如何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设计作品自身内部以及作品与环境的和谐是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在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建筑造型充分吸收、借鉴、继承当地传统建筑及地方文化的优良元素,同时又考虑到建筑所处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使每一件作品都与众不同,而又富有乡土文化的气息,达到公路建筑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5 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法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公路景观理念及景观设计成功经验,“保护、恢复、自然、乡土”是目前常用的公路景观设计手法。

      其中“保护和恢复”侧重对原地域环境的尊重,并且应努力贯彻“先保护、再恢复”的工程建设理念,“自然和乡土”则侧重景观设计的技术手段5.1 保护性设计保护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前充分调查路线沿线分布的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中合理布置线位充分保护并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自然、人文资源,使公路与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和谐共处、互为依存保护性设计的前提是摆正公路与所经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公路工程应是环境的自然组成因子,而不是“惟我独尊”的征服者,公路作为“后来者”应充分体现出对原有环境因子的“尊重与谦让”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的生态系统,地形、地貌,植被(含古树名木等),自然的河流等,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名胜古迹、村庄学校等如当高速公路在植被良好的林区通过时设计人员应当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除非迫不得已,任何通过后天人为的绿化方式也无法与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替而形成的结构功能稳定、物种景观多样的自然植被景观相媲美,所以在设计时应强调对原有植被的保护与利用,因征地需要,非移走不可的树木、植被,可考虑先集中假植然后回栽到与其原生境条件相似的地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有历史及景观价值的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更应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

      隧道进出口的处理对环境影响最大,应采用零开挖洞口,淡化洞口处理,而不应开挖后强调人工化的洞门结构形式 5.2 恢复性设计恢复性设计是指在公路绿化设计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针对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边坡,以往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建植种类成份较单一的草皮而达到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但是人工建植的看似景观整洁优美的草皮却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内在要求,经过一定时间后,不是枯黄消失重新形成裸露的边坡,便是被当地野生的植物吞噬殆尽,效果极不理想在边坡植物防护技术一直领先的日本,一种新的边坡植物防护的理论逐渐成为工程设计中的主导,这种理论的核心便是“恢复设计”,设计人员在确定一处边坡的施工工艺时,首先要对该边坡的地质条件、当地气候、水文条件及周围原有植被的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模拟原有植被类型的边坡绿化植物选择方案,方案中不仅要考虑草本地被植物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配如当地原有的乔木及灌木植物种子,目的就是恢复原有的植被类型,依照这种设计方案而施工形成的边坡植被类型能较快地与原有植被融合而不会因原有植被系统对产生“免疫”而失败同时,公路建设所形成的取弃土场的绿化恢复也属于此范畴。

      5.3 自然式设计基于“和谐统一”理念的要求,大部分高速公路所处区域是以自然为主的野外环境,公路绿化设计选择“自然式”设计手法便成为必然自然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自然式设计的核心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路域生态景观,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5.4 乡土化设计乡土化设计是指通过研究公路所经区域所具有的独特的“乡土材料、乡土文化及乡土建筑技术”等,经过科学地分析论证,以继承与发展的态度融入到公路设计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体现地域特色、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乡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乡土建筑材料、乡土植物材料、乡土建筑技术、乡土文化营造个性公路景观”等方面,这些方面如果应用的恰当,不仅可以创造出独具“个性”且与环境协调的公路作品,而且由于使用了最普遍、常见的材料和技术等,可以最大限度低降低工程造价。

      如干垒式建筑技术可以为公路挡墙设计所借鉴,民族建筑符号使用到公路工程构筑物中可以赋予构筑物鲜明的地方特色,公路绿化植物选择上遵循“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等,绿化树种的选择不仅是绿化施工成败的关键,如果选择、引种不当可能会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报道,入侵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的豚草,入侵西南地区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广东的薇甘菊,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地区作为饲料引进的空心莲子草与水葫芦,沿海省区引进的大米草等都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 • • • • • • • • • •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