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社会《心里的小精灵》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3页幼儿园大班社会《心里的小精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心里的小精灵》的故事,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改变情感状态;2. 能够动手制作心里小精灵模型,通过画面、声音和触感感知情感状态;3. 能够用词语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如快乐、悲伤、恐惧、恼怒等;4. 能够理解情感的共鸣和相互支持,发现和解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问题情感态度1. 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珍惜生命、关心他人、懂得感恩;2. 培养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克服困难和挫折;3. 改变负面情感情绪,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二、教学内容1.故事讲解教师通过小班芭比娃娃说出故事的开端和大致情节,再自己讲述故事的具体过程故事主要内容如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经常因为各种事情感到沮丧和失落,甚至会对别人发脾气有一天,他在显微镜上发现了一群名叫“心里小精灵”的小生物小精灵们表示他们是在管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会帮助小男孩调整情绪和自信小精灵们带领小男孩去了感知世界,其中包括快乐之乡、悲伤森林、恐惧洞穴以及愤怒火山等每次小男孩进入一个新的地方,小精灵们都会为他打开一扇门,让他看到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
对于面对不同情绪时,小精灵们还会向小男孩演示如何自我调节情绪状态,例如通过微笑或深呼吸等方式,让自己从忧郁或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故事的最后,小男孩和小精灵们一起欢快地跳了起来,他从心里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感到自己充满自信和勇气2.课堂游戏和制作小精灵游戏一:自我识别情感状态教师出示不同情绪的卡片,例如快乐、悲伤、恐惧、愤怒等,让学生描述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并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二:感知世界探秘教师将故事中提到的不同情感体验地点(快乐之乡、悲伤森林、恐惧洞穴以及愤怒火山)制作成模型,让学生逐一进入,感知里面的环境声音、视觉、触觉,体验情绪的冲击,并使用情绪一旁的夹子将情绪词卡片夹在表示自己的心中的心形纸板上制作小精灵:学生使用泡沫球,黏土或纸板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小精灵并给小精灵取个名字,学生可将自己小精灵的外貌和名字写在贴纸上,贴在座位桌上,令其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3.情感经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实物心中经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情感状态,或是讲述自己面临困境时,是因“心里的小精灵”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使自己意识到一种更好的、积极的情感状态三、教学反思1.教学难点针对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差异,抓住教学重点即是促进学生自我情感调节的能力。
同时,针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表达及受他人情感影响的发展阶段,让学生通过受他人影响、分享经历,结合情感体验地点或设备感受情感与情感交流,建立情感共鸣关系,促进心智发展2.教学亮点本节课通过结合情境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情感体验的关注,启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情感理解、情感表达及自我情感调节能力的发展而情感经验分享课程设计中,增加了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关注点,由于各个孩子之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课程设计加入第三人称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大家展示情感的交流共鸣,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促进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3.以此教学经验的启示针对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注重情感教育课程的情境感性,情感互动性设计,有效地启发了幼儿内在的好奇心,激发了对情感的好奇和趣味性同时,课程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注重学生观察感受和模拟行为练习,让幼儿在平静的氛围中了解、接纳、理解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涵养情感的能力这一教学设计开拓了幼儿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新视角,有利于跨越幼儿园教育的家庭与学校围墙,打破常规性思维固化,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素养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