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风的中医护理张悦ppt课件.ppt
21页肾风肾风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肾风 肾风病是古人用中医病位、病因命名的疾病,即肾脏亏虚、感受风邪,使肾受到损害而发生水肿、尿浊、尿血、眩晕、腰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肾风有急肾风、急进性肾风、慢肾风、隐匿性肾风之不同,需加以鉴别一、常见证候要点uu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 :浮肿日久,面目四肢浮肿不甚,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时见自汗或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uu肾络瘀阻证:肾络瘀阻证:肾络瘀阻证:肾络瘀阻证: 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浮肿时发时止,面色无华,骨痛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uu风伏肾络证:风伏肾络证:风伏肾络证: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黄或白uu湿热蕴结证:湿热蕴结证:湿热蕴结证:湿热蕴结证: 遍体浮肿,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uu肾虚湿瘀证:肾虚湿瘀证:肾虚湿瘀证:肾虚湿瘀证:四肢浮肿不甚,面、唇、肤色晦暗,腹部青筋暴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或经少经闭,小便黄赤。
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uu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或腰部冷痛,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或白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血尿1.辨尿色、性状,定期检查尿液,观察尿红细胞量增减、反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活动、睡眠、疲劳等,以及有无感染等病因影响2.血尿辩证多属于或兼有肾络瘀阻证,遵医嘱予活血化瘀类中药,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口腔、牙龈等部位有无出血,女患者月经期经量改变等(二)泡沫尿(蛋白尿)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检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3.大量泡沫尿(蛋白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度床旁活动,卧床时须定时翻身,做足背屈、背伸等动作,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4.做好口腔、皮肤、会阴等护理,避免因感染致病情反复,蛋白尿增加5.遵医嘱艾灸,可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三)水肿 1.及时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重症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严重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3. 适当控制饮水量,指导患者量出为入,保持出入量平衡4. 使用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应重视血压监测、观 察尿量,及大便的次数和量,防治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的休克及电解质紊乱5. 遵医嘱中药泡洗 6. 遵医嘱中药外敷7. 遵医嘱中药熏蒸(四)头晕、血压增高1.头晕、血压增高是肝风内扰的表现,但早期症状隐匿,应加强巡视、监测血压, 头晕发生时,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脉 滑数、血压明显升高、视物模糊、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2.肾风病患者出现郁怒、躁动等肝阳亢盛现象,应避免言语、行为、环境因素等不良刺激应用降压药物时,还应重点观察服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一般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对于蛋白尿>1g24小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五)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1.少尿、无尿是肾风重症,关注血压、心率、神志、24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心肺功能的影响。
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保持出入平衡2.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3.遵医嘱艾灸,取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4.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六)、腰膝酸软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注意肾外因素导致的腰痛2.行肾穿刺患者术后往往有腰胀痛的情况,一般术后3日内忌在腰部行各项物理治疗3.艾条温和灸:选择肾俞、气海、关元等穴位,每穴灸15分钟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腰骶等穴5.遵医嘱中药外敷,取 双侧肾俞、三焦俞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内服中药:服补益类中药,应注意观察有无外感伤食、气滞、湿困等征象,以防补益药滋腻助邪应用活血类中药,注意观察皮肤、粘膜、口腔等部位有无出血情况,肾穿刺前后应遵医嘱停用祛风除湿中药如雷公藤多苷片,遵医嘱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胃肠道不适应,并观察月经周期的改变,若出现经期紊乱、闭经等异常表现,及时向医生反映2.注射给药注射给药(二)特色技术 1.1.中药外敷中药外敷: ①芒硝外敷芒硝外敷:将芒硝捣碎成粉末或细颗粒,入敷药专用袋内,均匀摊开,贴敷于治疗部位,每次敷药8-10小时,每天1次。
②药熨药熨(中药热奄包):将中药制作成热奄包,以40~50℃为宜,外敷于内侧肾俞/三焦俞等穴位,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感觉,如出现局部皮肤烧灼/热烫的感觉立即停止治疗治疗结束后用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2.中药泡洗:中药泡洗:双下肢水肿患者中药泡洗时,膝关节以 下皮肤应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40~42℃,每日或 隔日1次3.3.中药熏蒸中药熏蒸4.4.中药全结肠灌洗中药全结肠灌洗:适用于肾风病(慢性肾脏 病3~4期)患者,药液温度37-39度,置管深 度50cm 5.5.艾灸艾灸6.6.耳穴贴压耳穴贴压7.7.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清爽,起居有时,避免六淫邪气入侵2.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防止感染3.避免肾损害加重因素,如过度劳累等慎用肾损害药物等4.定期监测血压,控制血压于合理范围5.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如太极运动等6.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的自我保健方式,如按摩足三里、肾俞穴等,补益肾气 (二)、饮食指导1.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2.湿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苦瓜、鲫鱼等3.风伏肾络证:宜食祛风通络食品,如木瓜、丝瓜、樱桃等。
4.肾虚湿瘀证:宜食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的食品,如山药,桃仁、樱桃等5.肾络瘀阻证:宜食活血散结,补气行气的食品,如山楂、桃仁、香菇、海带、金桔等6.脾肾阳虚证:宜食健脾益肾、温阳利水的食品,如山药,木瓜,薏苡仁(三)、情志调理1.顺情从欲: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抑郁善优,情绪不宁,护士应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2.说理开导: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担心副作用,心理压力大,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做好针对性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3.自我放松:鼓励患者采用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操等达到怡养心神、舒畅情志的效果4.分心移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活动,如种花植草、烹饪、棋艺等 谢谢大家!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