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文学精1ppt课件.ppt
291页儿童文学 参考书目 黄云生主编 儿童文学教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版黄明超著 儿童文学教程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版陈子典主编 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版张美妮著 幼儿文学概论 重庆出版社 1996年出版韦苇编著 经典伴读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 2006年版韦苇著 世界童话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王晓玉主编 儿童文学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第四章儿歌儿童诗第五章童话寓言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第七章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第八章儿童科学文艺第九章儿童图画文学第十章儿童戏剧儿童影视文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儿童文学 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鲁迅 幼者本位 郭沫若 儿童文学之管见 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 儿童的文学 美杜威 儿童本位论 当代朱自强 儿童文学 儿童本位的文学 思考 儿童本位论的提出 有何积极意义的历史意义和不足 专为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思考 西游记 静夜思 鲁滨逊漂流记 伊索寓言 等都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的文学 它们属于儿童文学吗 工具论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专写论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思考 列举具体作品说明上述观点的不足 儿童文学 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 认识 娱乐 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结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 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 儿童文学的范围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 独立的文学门类 首先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 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如 牛郎织女 老虎外婆 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 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如元代卢韶的 日记故事 明代萧汉冲的 龙文鞭影 清代程允升的 幼学琼林 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 陶冶性情 的成人文学作品 如 千家诗 神童诗 等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 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如 西游记 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水浒传 中的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等 比较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 浪 是落魄的醉汉 踉跄在海边 呵 那一片温暖的港湾 能收容漂泊不定的浪子 浪 浪花 浪花 哗 哗 哗 蹦蹦跳跳的跑来了 好像娃娃跟我耍 浪花 浪花 露白牙 咬着我的小脚丫 赫然藏起不见了 浪花 浪花 哗 哗 哗 跟着风婆婆回家了 它把玩具给我啦 浪花 浪花 送的啥 新螺象面小镜子 海星像块花手帕 思考 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童心 童趣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 它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 思想 情感 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 游戏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 儿童作品的情节找不到任何寓意 而是由一连串小游戏构成的大游戏 儿童在这场游戏中可尽情地放松自己 作为读者的儿童 也在游戏的审美中渲泄了平时的压抑 而且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灵的补偿 富于幻想 惊险 神奇是儿童文学常表现特色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不同之处还有 有的文学体裁专属于儿童 如儿歌 童话 儿童故事等 目标指向的区别 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 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 郑渊洁 我可不怕十三岁 刘心武 随风飘来的玛丽阿姨 淘气包艾米尔 列夫 托尔斯泰 小姑娘和蘑菇 文化底蕴的差异 成人文学强调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开掘题材内容 讲究历史的 文化的积淀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 讲究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 人道精神 温暖与快乐 幽默与巧智 想象与幻想 激流三步曲 人生 白鹿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拇指 法贝洛 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接受对象的差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纯真 稚拙 欢愉 变幻 朴素 纯真 稚嫩 纯洁 美好 童真美的表现 童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言行 心理活动等表现 集中于在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 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 寄给蛤蟆的信 我是男子汉 如果今夜起风 不要害怕 妈妈 我是家里的男子汉 我已经六岁 我是男子汉 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 把不听话的风 赶到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 稚拙 稚气 拙朴的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 拙朴的综合化 艺术化表现 是儿童天性的综合化和外显化 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独特的神态 语气和行为心理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 藉人物的言行 心理 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 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叙述人语言 简单句 色彩感 儿童口语人物语言 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 真实再现儿童的心理 性格 年龄特点 例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 呼噜噜 呼噜噜睡大觉 大头儿子在公园的草地玩 太没劲了 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 可小头爸爸动也不动 哼 气死我了 大头儿子朝地上看了看 忽然拿起一只大皮鞋 走到树下 卟 扔进树下的废物箱里 还有一只拿出来 把它挂在树上 嘻嘻 大头儿子开心了 他回到爸爸那里使劲推 这下终于把爸爸弄醒了 欢愉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营构欢愉的手段 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欢愉的效果 富于喜剧色彩 变幻 幻想 荒诞 动态美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一 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美的熏陶 提升审美趣味 学会辩别美 认识美 确立正确的美丑观 培养感受美 理解美 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审美接受特点 读 听儿童文学讲述儿童文学评价 模仿与创造 三 儿童在文学接受中进行审美教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直觉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 非功利性原则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及任务 二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 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一 有助于人格培养 二 有助于智力发展 三 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课后思考题 1 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它包括哪几层意思 2 结合小学教学实际 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儿童文学 3 儿童文学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 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5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第二章历史和今天 一 从 自在 到 自觉 儿童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所形成的对儿童的认识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 20世纪以前 自在 的儿童文学20世纪初 自觉 的儿童文学西方 贝洛的 鹅妈妈故事集 二 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 1 民间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产生的重要母体2 作家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促进了儿童文学的由民间传统向创作传统的转变格林兄弟改编的 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茅盾 周作人等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3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标志着儿童文学从民间走到现代形态 三 审美形态的发展 一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类型化1 母题类型化2 结构类型化3 人物类型化 母题 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 或事件 场面 手法 意象 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 刘绪源 母爱型 内容 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 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 审美 审美感情的升华 审美基调 亲切温馨 爱的母题 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 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 白雪公主 海的女儿 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 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 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祥 父爱型 内容 直面人生 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七只乌鸦 十二兄弟 审美 揭示人生难言与奥秘 基调 端庄深邃 爱的母题的意义 渴望母爱 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 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顽童的母题 张扬儿童活泼 顽皮 淘气的天性 内容 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审美 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 奇异狂放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 渴望自由 向往无拘无束 尽情翱翔的天地 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 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自然的母题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容 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 审美 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基调 悠远率真 自然的母题的意义 给人带来超脱感 惊异感 亲近感 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 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结构的类型化 1 开头结尾模式化 很久很久以前 2 故事形态的类型化如灰姑娘型的故事 3 情节结构模式化 三段式结构 人物形象类型化 人物性格单一 缺乏个性 三 审美形态的发展 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 1 体裁样式分化2 题材领域的拓展3 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 新媒介与儿童文学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新媒介促进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新媒介促进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课后思考题 1 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简要说说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3 新媒介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作家 一 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1 独特的精神气质 审美感知的独特性 星星 索德格朗 审美情感的独特性审美想象的独特性 契合儿童的想象特点 2 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独特的感受力邱勋 三色圆珠笔 如何对待曾经犯错误的孩子独特的生活经验童年记忆深入儿童 3 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奇特的想象力 契合儿童审美想象 幻想 泛灵 万物有灵 自然万物人格化 人造化 从 自我中心 出发观察世界 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创造或改造世界 木偶奇遇记 幽默感安徒生任溶溶诗意及讲故事的才能郑春华 洗衣服 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 儿童文学的作者 成人 教师 儿童自身自觉型 统一在 为儿童而创作 的总目标动机教育型 张天翼社会使命型 曹文轩娱乐型 提倡以儿童兴趣为中心 投儿童的接受心理所好 郑渊洁 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 自发型 没有明确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因特殊的心理内驱力写出适合儿童欣赏的作品童心型 创作心理接近儿童 具有儿童般天性的作家 儿童崇拜型 童年回忆型 难忘的童年构成童年情节 并成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和动机 中国少女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儿童读者成人读者也是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原因 角色需求 潜在童心的阅读选择 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年龄的阶段性 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婴儿期 0 3岁 幼儿期 3 6岁 童年期 7 12岁 少年期 13 18 儿童文学的划分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 幼儿期文学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童年期文学浅显性故事性趣味性少年期文学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 儿童对文学的接受条件 儿童对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阅读兴趣 艺术感知力 知识积累 文学能力客观条件 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 儿童对文学接受的特点 婴幼儿接受 语音层面的接受 侧重语音 游戏的感官接受 属于初级的感官性接受童年接受 能借助文本语言对作品的形象体系进行复现 理解作品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 属于二级的想象性接受少年接受接受中不仅可领会表层画面 且能理解深层意蕴 属于三级的理解性接受 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再创造的儿童性 感情冲动 入情状态明显心理距离缩短甚至消失 分不清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 课后练习题 1 儿童作家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文学的作家有哪些类型 2 根据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的要求 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 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一 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故事性 故事性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 它是指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