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ppt
90页第六章 心理治疗,第一节、第二节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的原则、自由联想的概念、移情的概念、系统脱敏的概念、厌恶疗法的概念、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技术、森田疗法的原则、中医情志相胜疗法、心理咨询的概念 2、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满灌疗法的概念、理性情绪疗法的技术、暗示催眠疗法、三线放松功、移精变气疗法 3、了解:中外心理治疗的发展史、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治疗的概念,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运用医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术,在职业性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启发、引导,协助其积极面对现实,解决内心冲突和困扰,缓解不良情绪,消除异常心理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的分类,(一)根据不同理论学派进行分类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 该疗法认为:各种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源于潜意识的心理冲突 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治疗 该疗法认为:各种不良行为均来源于重复操作或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通过再强化和训练,就能消除不良行为3、人本主义理论的心理治疗 该疗法认为:各种心理困惑均来源于自我积极奋发潜能的暂时受挫通过关心、尊重、理解,使之重获信心,就能“实现自我”。
4、认知学派的心理治疗 该疗法认为:各种异常心理行为均来源于认识错误通过重建正确的理性认知,就能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治愈疾病二)根据心理治疗的形式进行分类 1、个别心理治疗 医生与病人个别接触,以了解病人的特殊心理问题,触及其隐私,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治疗的方法2、团体心理治疗 将病种、病情、心理活动大体相同的病人组织在一起,通过深入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借助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三)根据患者的意识范围分类 1、觉醒状态下的治疗 2、半觉醒状态下的治疗 3、催眠治疗,三、心理治疗的原则,1、共同参与,2、最优化,3、知情同意,4、保密,5、中立,第二节 精神动力学疗法,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 (一)主要技术 1、自由联想 让病人将真实的所思、所想,包括生活和家庭背景近况、社会环境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心理困惑、情绪反应等毫无保留的诉说出来的方法 原则:说出一切,2、阻抗分析 阻抗:病人在自由联想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谈话突然停止、转换话题、回忆困难、斥责治疗无效或要求结束治疗等现象阻抗出现,说明治疗已深及心理症结3、移情分析 移情:是指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患者将与自己与父母或者其他人物的情感联系,转移到医生身上。
4、释梦 通过分析梦的隐义,使病人了解潜意识心理冲突的方法5、指导阐释 医生在帮助病人克服阻抗,以及析梦的过程中,对反映心理症结的实质性问题进行解释、引导或劝阻的方法 指导阐释的原则是用易懂的语言告诉病人心理症结是什么,帮助病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人与人的关系,学会自我分析二)适用范围 经典精神分析疗法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某些性变态(露阴癖、窥视癖、同性恋等)、儿童期及青少年期行为异常和其它非重型精神障碍 经验证明,对职务较高、有一定领悟力、表达清楚、明确,而且颇具财力的人疗效较好第三节 行为疗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学习而获得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错误学习和不良强化的结果 治疗可以通过设计良好的环境施以积极的良性强化消除不良行为一、系统脱敏疗法,(一)、概念 系统脱敏亦称缓慢暴露疗法,指对病人欲建立的正常行为,经过逐步阳性强化,克制并消除已有的需矫正的靶行为,以建立和巩固正常行为的方法沃尔普,(二)、治疗程序 (5个步骤),1、明确靶行为及其与环境、剌激条件的关系 2、建立焦虑等级表 3、指导患者熟练使用拮抗焦虑的放松技术 4、脱敏(想象、现实),,一女大学生,20岁,在一次动物实验中,因抓青蛙的方法不对而使青蛙跳入衣领内,引起焦虑和恐惧。
而后表现为见到青蛙就惊叫、害怕、心跳剧烈,发展到看到图形,有人谈到青蛙也出现焦虑、紧张、出汗症状主动求医,要求治疗案例分析,1.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每次20-30分钟,隔日或每 日一次,共6-8次. 2.建立恐怖的等级层次:单纯恐怖症病人的不适层次表(5分制) 听人谈论青蛙 1 看到蛙的图形 2 看到远处的蛙 3 近距离观察蛙 4 抓住蛙背 5 或采用10分制,病案分析,李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文静腼腆,待人诚恳,自制力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因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相貌平平,家境贫困而产生了自卑感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面前颇感压抑,因此,很少与人(尤其是男生交往)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近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老在注意自己,颇敢难为情课后照镜子观察,未发现有不妥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气促以后一见到男老师迎面相逢或远远看到,就面红耳赤最后发展到不敢去上课,不敢与任何男同学讲话病人因此而苦恼不安迫切求治具体治疗方案:,1、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共8~10次 2、建立恐怖的等级层次,如:,,,,,,,看到男同学 1,想到这位老师 2,远看这位老师 3,这位老师迎面走来 4,相距1米看着这位老师并与之交谈 5,(三)使用注意 实施前,应使用肯定的语言讲明本疗法的有效性,以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实施系统脱敏应按等级表从弱到强,依次进行若病人对某一级感到强烈焦虑、恐惧而不堪忍受,可退到下一级,重新训练同时,应及时赞许和鼓励病人的每一个进步 实施后应与病人共同讨论总结,对失败之处应说明原因,鼓励病人坚定信心三)适应症及评价 恐怖症、强迫症是系统脱敏法的首要适应症 也可用于矫治酗酒、烟癖等具有外显性的不良行为 实践证明,该疗法可操作性强,治疗效果确定,但是,对没有明显环境刺激因素的广泛性焦虑症疗效不肯定二、厌恶疗法 1、概念 把不良行为与令人产生厌恶的刺激相联系,因厌恶而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的方法一)理论基础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当患者的不适行为即将出现或出现时,附加一个令人不快的刺激,如:催吐药,针刺,没有危险的电击和使人感觉厌恶的体验.为了避免这种厌恶体验,患者只有放弃或终止原有的不适行为. 例如:用来治疗同性恋,酒瘾,烟瘾等,(二)治疗方法 选择厌恶刺激(必须是患者厌恶的刺激) 当出现靶行为时,给予厌恶剌激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
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厌恶疗法之方法介绍,橡皮圈厌恶疗法: 在患者手上套上一个橡皮圈,每当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或不良欲望出现时,就弹击橡皮圈,连续弹击直到欲念消失为止 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使用注意 所选择的厌恶剂要适当即量要足够,度要适中,时间要长,只能产生心理上的厌恶,而非生理上的痛苦 治疗前须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因为厌恶疗法涉及道德问题,是一种惩罚性治疗措施 治疗前须提出要求,确保病人能持之以恒因为厌恶剌激物如橡皮圈、电剌激等,往往需要由病人自己操作使用,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将无益于治疗适应症 强迫症、性心理障碍及酗酒、烟癖、拔毛癖、药物成瘾等不良行为是该疗法的首要适应症 厌恶疗法也曾用于精神科病房来矫正精神病人的适应不良行为。
三、社会学习疗法(示范疗法),是指让病人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或神经症性反应的方法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和指导二)治疗程序 选择榜样,确定观察内容 安排示范情景,实际参与三)适应症及评价 示范疗法主要适用于矫正各种恐惧、回避行为、强迫症等实践证明,该疗法对自我领悟力好、可塑性强、症状轻的病人效果明显四、满灌疗法,满灌疗法又称快速暴露法,是指让病人不经过逐级脱敏而直接进入能产生强烈焦虑和恐惧的真实或想象环境,要求病人在此环境中保持一段时间,不允许逃避,直至心情平静、恐惧消失,以消除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的方法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励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者用录像、幻灯放映最使病人恐惧的情景,以加深病人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 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使患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病人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焦虑反应也就相应的消退了或者直接把患者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重新实际体验,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承受力弱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以免发生意外六、正强化和消退法 七、生物反馈训练 八、放松疗法,第四节 认知疗法,创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理性情绪疗法,(一)理论背景,A: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系统(Belief-system) C: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D: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方法 E:获得所设想的疗效(Effect),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二)基本技术,1、角色变换法(换位思考),角色变换又称为角色颠倒辩论,是指让病人扮演医生,医生扮演病人,角色颠倒进行辩论,通过医患之间的思维交锋,以改变患者不合理信念系统的方法实践运用:空椅子技术,(一)倾诉宣泄式,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
来访者把自己内心想对他说、却没机会或者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已经去世,来访者因他们的离去,内心非常悲伤、痛苦,甚至伤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积在内心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椅子所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所代表的人物倾诉此时,可以让他向空椅子倾诉,宣泄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某种解脱二)自我对话式,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可以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先让其坐在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让他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这样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罪恶感和自责心理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将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