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doc
19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金融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姓 名: 学 校: 学 号:—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2012年2月25日摘要 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32、 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 42.1、 经济周期的影响 42.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原因 52.3、 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一般机理 62.4、 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体制性原因 72.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法律原因 103、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构思 123. 1、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准备阶段 133.2、 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实施阶段 134、 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原则及对策 154. 1、我国在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54.2、 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 155、 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论文摘要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给个人或者企业,企业逾期很长还款或者 甚至无偿还能力,导致银行长期回收不了资金的贷款不良贷款可以说是 银行体内的“毒瘤”,侵蚀银行的利润或资本金,严重的还会引发银行破 产国际金融史上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一-银行不良贷 款问题。
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国际银行业,成为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主 要原因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 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 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 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不良贷款问题同样存在, 深入剖析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和现实根源、探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 问题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 不良贷款成因 不良贷款对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资金来源 已从国家供给制向金融市场融资转变在这一特定的转轨时期,银行不良贷款问 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羁绊正确处理银行 不良贷款问题不但有利于解决银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三者 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大计分析世界银行的经营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导致银行经营失败的原因众多, 但是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导致银行经营危机的首要原因因此,银行不良贷款问 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规定,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逐步放 开,2006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将取得国民待遇今年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激烈竞 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选择一方面要集中精力与外资银行等竞 争对手拼抢市场、争夺人才、较量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处置不良资产和消化历史包袱,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1得不把实际利润的 绝大部分用于消化不良资产,这就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目前,由于国家控制资金价格和存贷款利差较大,国有商业银行盈利处于历 史较高水平,但是放开资金价格,实施利率市场化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测 算,如目前的存贷款余额和比例不变,则存贷款利差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四家国 有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将减少1000亿元以上如果不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完成自 己的资产优化、结构调整、实现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利率市场 化压缩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甩掉历史包袱形成有效竞争能 力就将极为困难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脆弱 性的具有放大机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其偿付能力的下降,银行流动性风 险的增加,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会降低商业 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下 降,削弱了商业银行对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前面对迅速打开的国门和激烈竞争的 压力,政府和银行都意识到金融不良资产问题不仅必须解决,而且必须限时尽快 解决,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严重偏高,尤其以四大国有银行一-中国 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 增多,成为金融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我国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总额中占90%左 右;银行信贷的75%左右又是由四大国有银行贷出;而这些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 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革,作为负有帮助国有企业脱困任务的政府附属机构,国 有商业银行在过去20年中积累了大量逾期贷款银行系统存在的风险突出的外 部表现就是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牵涉面广, 却成因复杂,难以具体区分国际上优秀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多在3%以下,而 我国内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3. 3亿元,比 年初减少629.8亿元:不良贷款率1. 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其中中 小企业不良贷款比例为4. 05%还高于3%二、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现状,都是因为不良贷款所造成的所以我们 要正确的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虽然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有 客观环境的原因,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银行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消化不良资 产,减少信贷资产风险,只有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努力才能实现下面就对各 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经济周期的影响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一经济周期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实 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各种经 济浪潮的冲击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己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正在经受着国内外 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信贷是互为反馈的过程;银行信贷是 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手段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经营战略目标经济周期 波动影响信贷资源配置:1.对信贷投放总量的影响;2.对信贷行业的结构影响; 3.对信贷客户结构的影响;4.对信贷产品结构的影响同时经济周期波动影星信 贷经营结果鉴于经济周期波动对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所以保持信贷业务可以持续发展 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
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可能表现出的过于 乐观或过于悲观,往往会使信贷总量过渡扩张或过度收缩,信贷资产质量大起大 落,严重阻碍着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危及银行生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 把可持续稳健发展作为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其次信贷资源合理配置是商业银行 完成目标的只要手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济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只要产生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大量而且严重的 短期行为和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造成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1、 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据统计分析,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占不良贷款比例的90%2000年国有工 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 7%o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为4& 8%,到2005年,企 业流动资产负债率猛增到74.3%,其中流动资产的负债率高达91.5%,根据国家 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字,2009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 8%o即企业的生产周转资 金几乎全部靠贷款支持在国际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为50%左右,我国大量 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基本保持这一正常水平,其他非国有企业的 负债率也相对较低,可见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状况相当严重国有企业不但负债 额高,而且债务结构也不合理。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债 务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基本上各占3/4和1/4,而长期负债的80%左右、流 动负债的3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有1/3靠企业的结算 债务来维持国有企业是国家银行贷款的主要债务人,其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偿 还能力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亏损不断增加企业经济状况的衡量,还可以用每元贷款所创造的利润来衡量我国自从建 国以来工业生产企业贷款的利用效率从1952年每元贷款所产生的利润为3. 19 元,此后,逐年下降,到1995年,每元贷款仅能创造0.35元的利润从这种下 降趋势说明,贷款的使用效率在逐年下降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其偿还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经常经营不善、亏损, 甚至破产,使得贷款的偿还失去了经济保证企业的贷款在逐年增加,而每年贷 款的盈利能力在日益下降,企业的还债能力不断减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企 业贷款一方面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的还贷能力不断减弱,这就成了银行不良 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根源2、 银行经营中的问题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之外,银行经营中的问题, 也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银行经营管理上的失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经 营管理的失误这种失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贷款项目的审查不负责 任,流于形式不对项目的发展前景以及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等诸多因素做深入 细致的分析工作,造成贷款项目的决策失误这种失误,要么是因为一方面从事 项目调查人员的专业有限,知识面窄,不熟悉贷款项目所在行业的经营状况,不 能正确把握项目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信贷审查人员不愿意做深入细 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是在办公室看申请报告,根据借款人申请报告所描述的情 况进行信贷决策这些申请报告,难免有些虚假成为和人为的情况,以此为基础 进行决策,难免失误其次,贷款批准后对贷款运行质量缺乏监控贷款发放之 后,监控工作是确保贷款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我国银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欠 缺他们认为一笔贷款批准后,合同手续俱全,贷款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 很少注意贷款后的跟踪工作,不了解借款人对贷款的使用情况,不知道贷款是否 使用于指定用途,有无挪作他用;更不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变化 等另外,贷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责、权利脱节,责任的归属界限不清,对贷 款的回收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长期以来,银行都有信贷膨胀的冲动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当1984年下半 年中央酝酿198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关部门曾经提出过各专业银行可 以自己支配信贷资金数额,以1984年的实际贷款数为基数核定结果是,一 些金融单位不归大局,为了增大信贷基数,竟相放贷,导致银行信贷急剧增长 在1984年一年银行贷款总额增加989亿元,比1983年增长2& 8%同时,“差 额管理,多存多贷”的管理模式,又加上“允许银行跨地区折借”,鼓励了银行 的大规模放款,使得银行超国家规模放款大大增加银行为了自身利益,用信贷 资金办房地产公司,办“三产”等三)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贷款的一般机理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不参与其使用,收集到的信息并非 完全及时、准确、全面处于相对信息劣势地位,进而无法对借款者的信用质量 和资金偿还概率作出可靠判断,企业为了获取贷款,有时会隐瞒真实的经营状况, 利用银行掌握信息较少这一点,逆向选择,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这就是信息不对 称性造成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机构具 有在脆弱性、不良贷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中交易的各方 所掌握的信息有差别,即信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是非对称分 布的。
因而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及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确 定通常情况下,代理人行对于为他人来说总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也就是说,借 款人信息优势于商业银行,借款人对其财务状况、欲投资项目的预期成本风险、 收益情况有着比商业银行更深刻的了解,且有提供虚假信息的动机因而,银行 依据不完整、不准确的信息所坐车的贷款决定,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