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隔浦莲周邦彦翻译赏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x****3
  • 文档编号:315939933
  • 上传时间:2022-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隔浦莲周邦彦翻译赏析隔浦莲周邦彦翻译赏析,这是北宋闻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写园圃中美丽的夏景来寄寓思乡之情原文: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周邦彦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旧身在江表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字词说明:①中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中山,在溧水县东一十五里,高是一丈,周回五里县圃:县衙所属的园圃姑射亭:周邦彦为丽水县衙后圃的亭子所起的名字据南宋强焕《题周美诚词》:“(周邦彦)于治后圃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姑射,取自《庄子·逍遥游》,该文说:姑射山中有神人居住,这个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②新篁:新竹翠葆(bǎo):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这里比方竹子的枝叶南朝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子作》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③“曲径”句: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语本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④“夏果”句:化用韩愈“冰盘夏荐碧实脆”诗意脆果,簇新脆嫩的果实⑤金丸:原指金弹子《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李白《少年行》诗:“金丸落飞鸟”,是此句所本但此处金丸是喻指金黄色的果实⑥浓霭:深厚的雾气⑦沼:小水池池之圆者为池,曲者为沼⑧“浮萍”二句:化用张先《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诗句⑨纶(guān)巾:亦称“诸葛巾”,是一种以丝巾带做成的头巾羽扇:以鸟羽做成扇子羽扇纶巾,是古代风流儒雅的士大夫的装扮苏轼《念奴娇》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⑩“困卧”句:用陶潜的典故,表示自己心情的恬淡《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日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义皇上人屏里吴山:屏风上画的杭州山水吴山,杭州西湖东南的一座山,为西湖名胜之一这是化用温庭筠《春日》诗:"评上吴山远,楼中塑管悲"江表:古人通常把长江以南称为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翻译: 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

      去收取果香四溢的簇新脆嫩的果实了,金黄色的果实下落,惊起飞鸟深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热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前帘花,屋檐檐影颠倒了过来他也和古代很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家乡他(周邦彦)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家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家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短暂安慰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旧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创作背景: 此调标题为“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中山距江苏溧水县不远,周邦彦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春至绍圣三年(1096)曾任江苏溧水令 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赏析: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旧身在江表   此调标题为“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中山距江苏溧水县不远,周邦彦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春至绍圣三年(1096)曾任江苏溧水令此词当是作于此时毛晋汲古阁本《片玉集》前载有宋代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邑,……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可以想象其襟抱之不凡,而又睹新绿之池,隔浦之莲,依旧在目。

      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要》谓“当属元祐癸酉(1093)官溧邑所作此调疑为美成自度  全词写盛夏避暑生活,上片描摹盛夏景色,勾画出中山县圃姑射亭的环境,“新篁摇动翠葆葆是盖子的'意思翠葆即翠绿色的盖子,夏日微风吹来,新篁摇曳,翠盖亦随之晃动,似觉凉生几席,幽静曲折的小径始终通向看不到的遥远的地方,引人遐想,夏季果实丰收,“新脆”二字最富妙用,读者似乎尝到了簇新脆嫩的果实,似觉果香四溢,齿颊留芳金丸落,惊飞鸟”,化用了李白诗句“金丸落飞鸟”(《少年子》),此处金丸比方夏果接着,作者目光转移到池塘: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浓翠,形容岸草,比干脆写青草富于美感着一“迷”字,就涂上了词人的主观感情色调,给予了青草以迷人的吸引力写池塘蛙声的热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上片景色的描写并非简洁的排列,而是具有下列一些特点:第一,作者擅长视察,选择了一些最能反映夏季生活特点的典型景物,如新篁,只有夏季才有,秋冬的竹子不能叫新篁聚雨、蛙声、夏果、更是夏季特有的景色其次,作者运用了最能唤起读者审美情趣的色调美夏季草木繁茂,江南大地成了绿色的海洋,所作者实行以绿色为主色调,如新篁、翠葆、浓翠等。

      再加上夏果、金丸的色泽调配,使眼前夏景,色调斑斓,更富于迷人的魅力,令人神往第三,作者将视觉与听觉交相作用例如池塘,既有岸草浓翠,又有蛙声热闹,真是绘声绘色第四,作者通过绘画布局手法,使盛夏景色的支配各得其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美的境界  换头,前三句由写景到抒景,四周环境描写缩小到词人详细住处,一座小小的临水亭院,“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这句化用杜甫诗“灯前细雨檐花落”《苕溪渔隐丛话》曾指责这句词说:“檐花二字用杜少陵‘灯前细雨檐花落’,全与出处意不合其实在杜甫之前,还有人用过“檐花”丘迟诗“共取落檐花何逊诗“檐花落枕前李白诗“檐花落酒中”李暇诗:“檐花照月莺对栖都用了“檐花”,各人所写自不相同,不能尽合周邦彦用“檐花”加上“帘影”只是化用前人诗句描写他所居亭院的幽美、闲静与前所写环境之幽美相互组合,协调一样,更增进了环境的整体美没有必要和杜甫所写的“檐花”用意相合所以《野客丛书》不同意《苕溪渔隐丛话》的看法:“详味周用‘檐花’二字,于理无碍,渔隐谓与少陵出处不合,殆胶于所见乎!大抵词人用事圆转,不在深泥出处,其组合之工,出于一时自然之趣《野客丛书》的看法是颇有见地的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由四周环境写到居处,由居处写到居处中的主子。

      从远到近,由大到小,范围逐步收缩,最终集中到人,足见其层次结构之谨严困卧”表示他此时虽在避暑,但心情并不开心他有一首《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下片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这与《隔浦莲近拍》是同在溧水夏天写的可见他在溧水任上心情苦闷,心情消沉,有如社燕飘流之感因此,他也和古代很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家乡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家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家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短暂安慰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旧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依旧身在江表一笔刹住不再往下说,他那悲观、惆怅的心情,读者可以思而得之了  作者所写的避暑环境幽美、闲静,上片词意乐观、轻松,而下片的词意忽转低沉、沉重,上下两片词意似不统一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其实这也是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写法,中山县圃姑射亭的环境、居处如此美妙好玩,他尚且不留恋而思乡,有江表作客之感,那么他对溧水令一职的厌倦,也就可知了。

      个人资料: 周邦彦(1056 —1121)字美成 ,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 ,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 ”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 徽宗即位 ,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 【隔浦莲周邦彦翻译赏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