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篇.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45486333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4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关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篇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众所周知,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 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 体之一实习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各种实习报告供给学生下载参 考如有不满意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以下为—正文实习目的和任务实习过程完成工作量统计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1、1气象、水文焦作的气候属大陆季风型温暖带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4.9°C,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4.4mm,年最大降水 量为921.6mm,年最小降水量为289.4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 左右区内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门河,丹河属黄河水 系,其余属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 河流1、2地形与地貌焦作市区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 全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 陡峭,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地面起伏大 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由 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80-200m。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互相作用下,形成了山区和冲洪积平 原二个一个地貌单元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 平原共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分述如下:山地1、 构造侵蚀中心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 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1000T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 峰林地貌组成山体岩性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2、 构造溶蚀低山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 500-1000m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组成山体岩性多为中奥 陶灰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及大型溶洞3、构造剥蚀丘陵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200-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 平缓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系灰岩和石炭一二叠系砂页岩山前倾斜平原分布于山前一带,由季节性河流堆积而成由坡洪积斜地、 冲洪积扇群、扇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组成1、 坡洪积斜地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近山前地带,由重 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 呈倒石堆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裙,坡积裙相连组成坡积斜 地2、 冲洪积扇在丹河、西石河、山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 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

      不同时期, 不同河流的洪积扇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组 成物质为粉质粘土、粘土、卵砾石等3、扇前洼地分布于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一于村一墙南一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 地面标高95-85m,微向东南倾斜组成物质以粉质粘土、粉土 为主,夹有沙层4、交接洼地分布于新河一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和太行 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粘土、粉细砂土组成 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90m,微向东南倾斜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采煤引起地 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 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km22、区域地层2、1地层本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 系、上古生界石炭一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 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出露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主要岩性为中等程 度变质作用形成的片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1000m震旦系:分布于山区马鞍石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界呈角度 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砂岩,厚度100-500m,寒武系: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 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总厚度300-500m,分下中上三统下统主 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下部为紫红色 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下统是中厚层 状结晶白云岩奥陶系: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 炭一二叠系地层之下,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整合接触总厚度 500m,分中统、下统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岩性为青灰色 细晶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中统广泛分布于山 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 藏于石炭系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地层,厚度约400m岩性 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石炭系:山区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区则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 下,是一套由灰岩、泥岩、页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数 层,厚 70-90m二叠系:隐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夹 可米煤层厚度为70T20m三叠系:未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为砂岩、页岩,夹煤层第三系:未出露据钻孔资料,下部为砾岩、泥岩、砂岩、 灰岩互层,上部是粘土、砂砾石互层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分中更新统、上更 新统和全新统中更新统:零星分布于近山前地带上部为坡洪积成因的粉 质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钙质结核:下部为松散卵砾石、含砾粘 土和粉质粘土等。

      厚20-88m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山前倾斜平原上由冲洪积黄土状粉 土、粉质粘土、砂及砂砾石组成,厚5-60m粉土、粉质粘土中 富含钙质结核和小砾石,局部有钙质结核层,柱状节理和大裂隙 发育全新统:分布于南部黄河和沁河冲积平原上,由浅黄色粉土 及砂层组成厚10-40m3、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1、地质构造本区广泛发育了燕山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迹,断裂 构造尤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 形成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倾角为10° — 20°区内主要构造体系轮廓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和北西 向构造工作区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断裂构造以隐 伏构造为主东西向构造主要包括凤凰岭和盘古寺一新乡断裂,两条断裂 规模大,切割深度较大,早、更新世活动较强烈,并对区域型构 造格局和地形、地层分布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凤凰岭断裂沿走向大致分为三段,各段活动略有差异西石 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条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错断古生界地 层,断距小于100m,上新世以来断层落差约为250m,局部见有 断裂错段晚上更新世一早中更新地层,表明中更新世前断层曾有 过活动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断裂沿山前向东延伸,在地貌 上构成山区和平原自然分界。

      在焦作市以东的平原区,断层隐伏 于新生界地层之下盘古寺一新乡断裂是一条规模较大,切割较深的区域性活动 断层裂,对全区地形地貌、构造格局和地层厚度都有较强控制作 用断裂分为三段:柏山以西,构成山区与济源盆地的分界线, 两侧基岩落差700—1000m,沿断层局部见有破碎带,下盘为古 生界地层,上盘早更新世地层被断层错断,中更新世地层无明显 变形迹象有关地质资料证实,该断层活动时代为N2—Q2自 柏山至修武大高村,断裂隐伏于第四系下大高村东断层两侧沉 积地层及构造均不同,其南是武陟隆起,其北是修武地堑据煤 田物探资料,该断层自古生界以来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正断层活动 特征,新生界地层最大断距达800m该断层现在仍在活动,沿 断裂也曾记录到一些小地震活动北东向断裂是本区最发育的构造,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九里山 断层、马坊泉断层和薄壁断层,规模较小断裂更多,有三十九号 井断层、王封断层、三号井断层、西仓上断层等这些北东向断 层将焦作西部地层切割成地垒和地堑断块,将焦作东部的地层切 割成南升北降的阶梯状断块九里山断裂为一隐伏正断层,与薄壁断层组成地堑,其间沉 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底层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断层在第 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活动强烈。

      薄壁断层是区内的的一条 基底断裂,下盘出露太古界、震旦纪和下古生界地层,上盘为上 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在晚第三纪时活动比较强烈,近期仍有微 弱活动的迹象1973年10月辉县2级地震和11月修武的2.2 级地震与断裂活动有关北西向断裂有平陵断层和武陟断裂,断裂规模和活动性都次 于其他方向断裂2、新构造活动本区新构造活动比较活跃,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差异性升降 运动,即山区强烈上升,平原区不断下降基岩山区由于强烈上 升,基岩裸露,沟谷深切,山坡陡峭,河床堆积物很少,河谷断 面多呈“V”字型平原区由于长期下降,相继沉积了中更新统、 上更新统,其中上更新统厚度就达500-700m,最厚达1000m以 上现代的地壳变形资料表明,不均匀升降活动仍在继续老构 造继承性活动,近期以来,在新地应力场作用下,区内一些断裂 如凤凰岭断层、盘古寺-新乡断层、薄壁断层、九里山断层等均 继承性活动或复合型活动,物探、地震、卫星照片等方面的资料 均明显地显示出活动迹象地震活动比较频繁3、区域地震活动焦作历史地震活动水平较低,自有地震史料以来,仅有过一 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即1587年4月10 日在35.3N、113.5E的修 武县发生的6级地震,震中距离焦作城区约26km,对焦作造成6 度烈度的破坏。

      由于焦作处在河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河淮地 震带的交接部位,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上的中强震,会对焦作市造 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对焦作造成5度烈 度以上破坏的历史地震共有12次,其中造成6度破坏的地震有 7次区内现今时常发生小地震,自1970至今年,共记录到ML2 3级地震3次,最大的地震为1979年3月20日修武4.0级地震 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有一定联系,1587年修武5.5级地震发生 在北东向马坊泉断裂与东西向朱营断裂交汇处,1979年修武4.0 级地震发生在盘古寺-新乡断裂与平陵断裂的交汇处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2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 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2、 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 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3、 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 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4、 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5、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 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实习工具:罗盘仪、地质锤等实习时间:20—年11月22日至20—年11月23日实习内容:1、 认识三峡库区的基本地貌、岩层的产状(用罗盘仪进行测 量)以及岩石的特征。

      2、 实地了解三峡库区的山体、河流的一些特征3、观察并学习如何对库区的边坡进行治理4、 了解库区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类型5、 观察并学习链子崖危岩体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响实习具体情况及内容:1、观测岩层其中包括观察岩石的类型和特征,观测岩层的产状(测量是 用罗盘仪)1.1岩石种类及岩层产状的一些概念在课本上我们学到了岩石的类型有三种,即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 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 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 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其处在高温、高压及其 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 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在野外工 作中可以只测量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可以根据前两者算出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 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倾角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