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浙科版必修3.docx
15页章末检测试卷(第三章)(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会发生的是( )A.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MHC复合体传递给B淋巴细胞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的病毒并使之裂解C.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D.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答案 C解析 在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而不能将抗原—MHC复合体传递给B细胞,A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内环境中病毒的藏身之所——靶细胞,并使之裂解,B错误;在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下,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2.(2018·浙江诸暨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细胞介素2和抗体都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能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C.多种淋巴细胞中,只有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B细胞合成分泌了大量的抗体答案 C解析 白细胞介素2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A错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主要靠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同时也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B错误;多种淋巴细胞中,只有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D错误。
3.(2018·台州外国语中学期末)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轻松和愉快会使T淋巴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轻松和愉快会使T淋巴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说明轻松和愉快会使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则不健康的心态会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4.下图是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与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 D5.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C.抗原 D.抗体答案 D解析 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含有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故D选项正确6.(2018·宁波北仑中学期中)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B.bC.cD.d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a为辅助性T细胞,b为B淋巴细胞,c为效应B细胞,d为记忆B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7.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淋巴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答案 C解析 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会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8.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来源于单核细胞的分化,具有超强吞噬能力B.存在于细胞外液,等待吞噬异物,吞噬对象具有特异性C.游走于毛细血管之间,进入组织细胞吞噬病菌、病毒D.接受外界刺激,释放多肽类物质,增强其他细胞免疫能力答案 A解析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不能接受外界刺激,也不能释放多肽类物质,且巨噬细胞吞噬对象没有特异性;巨噬细胞在细胞外液中进行吞噬,不进入组织细胞。
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的是效应B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的细胞也是免疫细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不是过敏反应10.在特异性免疫中,下列不属于抗体作用的是( )A.使抗原凝聚B.中和毒素C.使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D.使靶细胞裂解答案 D解析 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凝聚;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和细胞外毒素;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1.(2018·湖州高二检测)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侵染需依赖于免疫调节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C.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将抗原都降解为氨基酸D.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一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 B解析 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T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先进入胸腺,在此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与T淋巴细胞有关,因此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B正确;抗原的化学成分不都是蛋白质,因此,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将抗原降解后的产物不一定都是氨基酸,C错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12.(2018·“七彩阳光”联盟模拟)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对抗艾滋病靠特异性免疫B.艾滋病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C.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D.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答案 C解析 人体对抗艾滋病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B项错误;由于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故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C项正确;HIV的遗传物质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项错误13.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清除体内类毒素需细胞免疫的作用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其产生过程不需要白细胞介素2的参与C.类毒素是在鼠疫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由高尔基体分泌的D.进入人体的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答案 D解析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产生需要白细胞介素2的作用;患者清除体内类毒素需要体液免疫的作用。
14.(选考)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a能被效应B细胞特异性识别B.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C.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D.只有3种细胞器与MHC-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等过程有关答案 B解析 效应B细胞是由致敏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的一类分泌细胞,具有合成、分泌抗体的功能,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A错误;由图可知,①表示巨噬细胞,图示过程为巨噬细胞吞噬病菌,然后分解、消化并与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呈递到细胞表面,最后被②上的受体识别,因此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B正确;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通过囊泡以胞吐方式呈递到细胞表面,因而共穿过0层膜,C错误;MHC-Ⅱ分子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需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同时需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15.(2018·温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B.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致敏原C.若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则其不能进行体液免疫D.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以患者一定是出生后一段时间才感染的答案 D解析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过体液传播,若孕妇是艾滋病患者,则可能因妊娠、分娩、哺乳等过程将病毒传给婴儿,婴儿一出生就有可能是患者。
16.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效应B细胞 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答案 C解析 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17.如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①~⑦为免疫过程,a~e为细胞,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e中,只有e不具有识别能力B.⑥过程表示d细胞识别e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C.③过程b细胞内的内质网膜面积会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会增加D.一个d细胞表面有多个受体,能对应多种抗原答案 D解析 由图可知,a、b、c、d、e分别是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宿主细胞上述5种细胞中只有宿主细胞没有识别能力,故A正确;⑥过程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的过程,故B正确;③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释放多种蛋白质的过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会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变化不大,细胞膜面积会增加,故C正确;一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只能对应一种抗原,故D错误。
18.(2018·宁海中学质检)如图表示一个感染HIV的患者的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图中的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病毒的数量、抗体的浓度、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B.病毒的数量、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抗体的浓度C.抗体的浓度、病毒的数量、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D.抗体的浓度、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病毒的数量答案 A解析 开始时T淋巴细胞的数量多,病毒和抗体的数量少,所以③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由于①增多使②增加,且开始时②很快多于①,使①下降,随后①增多,②保持不变最后下降,说明②为抗体的浓度,①为病毒的数量19.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首次进入人体的致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致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答案 D20.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是由于婴儿先天缺乏( )A.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B.抗体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答案 A解析 先天性免疫缺乏病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21.人体在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B.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C.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