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doc
6页全国高等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教育评估标准指标内容:一、教 育 质 量本项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的评价,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1.德育标准1.1.政治思想满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求和德育标准1.2.职业道德与修养 理解服装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哲学、艺术和人文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智育标准服装设计与工程按专业方向分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和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智育标准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有所区别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归纳为四个方面:1)服装设计;2)相关知识;3)服装技术;4)公共课程,共计28项条款服装工程方向归纳为四个方面:1)服装技术;2)相关知识;3)服装设计;4)公共课程,共计28项条款本标准用“了解”、“掌握”和“有能力"三个词来分别确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达到的水平了解”指具有一般知识;“掌握”指对该领域知识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对之进行阐述和运用;“有能力”指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有一定的创造性2.1.服装设计专业方向2.1.1.服装设计本项包括“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及“服装设计表达”三项内容。
2.1.1.1.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1)掌握服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服装设计必须满足人们对服装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不同需求的原则2)掌握功能、技术、艺术、经济、市场、社会、文化等诸因素对服装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3)掌握服装面料、色彩原理与造型设计方法,以满足服装设计与市场的要求4)掌握服装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及服装结构设计了解工艺技术与材料在服装成衣应用中的基本关系5)了解服装设计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2.1.1.2.服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6)掌握从市场调研、流行趋势分析、服装设计和产品策划等到纸样设计及样衣制作实施等各环节的内容及要求7)初步掌握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有能力在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8)有能力应用服装设计原理进行服装产品方案设计,能综合分析影响设计方案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调整和取舍9)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及专业人员协作的工作方法,初步具有综合和协调的能力 2.1.1.3.服装设计表达(10)掌握服装设计的效果图表达方式,有能力根据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与手段,形象地表达意图及设计效果11)有能力用书面及口头的方式清晰而恰当地表达设计意图。
12)掌握服装CAD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有能力使用专业软件绘制设计图和编制设计文件2.1.2.相关知识本项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装与心理”以及“服装与市场”三项内容2.1.2.1.服装历史与文化(13)掌握中外服装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服装风格的成因14)掌握传统服饰文化及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特征,有能力借鉴传统服饰文化、民族民间服饰文化进行服装设计 2.1.2.2.服装与心理 (15)了解服装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服装环境是否适合于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辨识与判断能力 (16)掌握现场调查与观察、收集并分析有关人们需求和人们行为的资料,并体现在服装设计中2.1.2.3.服装与市场(17)了解服装市场的需求特点和营销策略,能针对不同消费者设计开发相应产品;(18)了解服装品牌的经营方法,能初步进行品牌策划工作2.1.3.服装技术本项包括“服装结构”、“纸样与工艺"、“服装材料"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四项内容2.1.3.1.服装结构(19)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形态间的关系20)有能力在款式设计中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达到合体性和功能性的要求。
2.1.3.2.纸样与工艺(21)掌握基本服装品种的纸样设计方法和缝制工艺22)能将设计的服装转化为纸样,并说明缝制工艺要求2.1.3.3.服装材料(23)了解各类主要服装材料的用途和性能,能根据设计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24)能在现有的材料上进行重新设计或改造,在设计中充分表现其风格和特点25)了解服装材料在实际生产和穿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设计中给予注意2.1.3.4.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26)了解成衣生产的历史和现代化成衣生产的特点及要求27)了解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2.1.4.公共课程(28)公共课程达到教育部主管部门对受评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要求 2.2.服装工程专业方向2.2.1.服装技术本项包括“服装结构”、“纸样与工艺"、“服装材料"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四项内容2.2.1.1 服装结构(1)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服装结构与人体形态间的关系2)了解服装结构与款式设计和成衣生产的关系2.2.1.2纸样与工艺(3)掌握基本服装品种的纸样设计方法和了解缝制工艺4)有能力将设计的服装转化为纸样,并说明缝制工艺要求5)能使用一种以上服装CAD软件进行纸样设计。
2.2.1.3.服装材料(6)掌握各类主要服装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以及对成衣生产工艺的影响.(7)初步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理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方法8)初步掌握服装材料在实际生产和穿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2.1.4.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9)掌握服装工业制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使用服装CAD软件推板10)掌握成衣生产的历史和现代化成衣生产的特点及要求11)初步掌握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2.2.2.相关知识本项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装与心理”以及“服装与市场”三项内容2.2.2.1.服装历史与文化(12)了解中外服装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服装风格的成因;(13)了解传统服饰文化、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2.2.2.2.服装与心理 (14)掌握服装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服装环境是否适合于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辨识与判断能力 (15)有能力进行现场调查与观察,收集并分析有关人们需求和人们行为的资料2.2.2.3.服装与市场(16)初步掌握服装市场的需求特点和营销策略,初步掌握服装营销的基本原理17)初步掌握主要的市场调查方法,能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服装市场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18)了解服装品牌的经营方法,能初步进行品牌策划工作2.2.3.服装设计本项包括“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及“服装设计表达”三项内容2.2.3.1.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19)了解服装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0)了解功能、技术、艺术、经济、市场、社会、文化等诸因素对服装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21)初步掌握服装面料、色彩原理与造型设计方法,以满足服装功能与市场的要求22)了解服装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服装结构设计、工艺技术与材料应用等表现服装成衣的基本规律23)了解服装设计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关系2.2.3.2. 服装设计的程序与方法(24)了解从市场调研、流行趋势分析、服装产品策划和设计等到纸样设计及样衣制作实施等各环节的内容及要求25)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协作的工作方法2.2.3.3服装设计表达(26)了解服装设计的效果图表达方式,能初步用效果图表达设计意图27)能初步用书面及口头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2.2.4.公共课程(28)公共课程达到教育部主管部门对受评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要求3.体育标准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体育标准的要求 二、 教 育 过 程本项包括两方面:1)思想政治工作;2)教学管理与实施。
1.思想政治工作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条例并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2.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管理与实施包括五方面: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教学实施,实习,毕业设计,计16项条款2.1.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1)教学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2)能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上次评估建议更新教学计划3)鼓励在满足评估基本条件下,进行教学改革,发展自己的特色4)各种教学文件,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作业指示书等详实完备2.2.教学管理(5)能基本执行教学计划6)保证教学质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备,并能贯彻执行7)教学档案及学生学习档案管理规范8)各教学环节考核制度完备,并严格执行2.3.课程教学实施(9)能根据教学计划,选用或自编合适的教材或讲义,重视教材建设1O)课程内容充实,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并能联系实际,反映社会需要与学科的发展1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2)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2.4.实习 (13)各类实习完备,安排合理,对学生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其中服装设计专业方向设计实习不少于6周,市场实习不少于2周;服装工程专业方向生产实习不少于8周,市场实习不少2周。
14)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指导,以保证实习质量2.5.毕业设计和论文(15)毕业设计和论文课题尽可能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结合选题的内容、难度和综合性均应高于课程设计16)有足够的讲师或讲师以上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和论文任务,提交完备的毕业设计文件和论文资料 三、教 学 条 件本项内容是达到办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包括五个方面:1)师资条件,2)场地条件,3)图书资料,4)实验室条件,5)经费条件1. 师资条件l.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点,招生规模一般以每年60人~150人为宜,服装设计专业方向不低于20人,服装工程专业方向不低于30人专职教师编制数应与招生人数相适应,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1:12为宜1.2.专职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O%l.3.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O%,并有正教授1人以上1.4.有服装设计、服装史、服装技术和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能独立承担80%以上的必修课,兼职教师人数不得超过本系(学院)专职教师人数的2O%1.5.由专业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或聘请有实际经验的高级服装(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及主干课程的讲授任务。
1.6.服装设计课,每10个学生应配备专任教师1人每班(20人)服装设计课教师中讲师以上职称者不少于2人1.7.服装设计专业方向教师不少于10人,其中至少应有教授职称者1人或副教授职称者2人以上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教师不少于8人,其中至少应有副教授2人以上1.8.设有专业教研室(研究室或研究所),教师队伍有后备力量,基本形成梯队,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和服装设计创作活动,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1.9.有稳定的服装教学辅助人员(实验员),不少于3人1.10.有稳定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2.场地条件2.1.本专业必须具备一定面积的专用的、固定的教学场地2.2.有专门用于服装设计课教学的专用教室,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设计桌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