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doc
12页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密○………………………………………封○………………………………………○线……………………………2009年松江区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2009.4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 Fe—56;Cu-64 第Ⅰ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一定是有害的B.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C.pH小于7.0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2.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H2S分子的比例模型: B.NH4Cl电子式:C.苯乙醛结构简式: D.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黑火药爆炸时的主要反应是: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无毒的,所以燃放爆竹时不会污染环境B.该反应的发生需要点燃或撞击,所以它是一个吸热反应C.硫磺在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KNO3有强氧化性,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时不能随身携带4.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 A.2H2O + O2 + 4e → 4OH-B.Fe – 2e → Fe2+C.2H+ + 2e → H2 D.Fe – 3e → Fe3+5.以下关于纸上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纸上层析法适用于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B.纸上层析法分为上升纸层析法和径向纸层析法C.纸上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D.为了看到色斑,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上层析法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已知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氨酸属于a -氨基酸B.丙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C.两分子丙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D. 可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一种碱性气体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BCD淀粉—混合物苯酚—有机物液氯—非电解质胆矾—分子晶体明矾—纯净物纯碱—盐碳酸钙—强电解质食盐晶体—离子晶体盐酸—化合物水—氧化物醋酸—弱电解质金刚石—原子晶体8.下列工业生产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高炉炼铁:Fe2O3 + 3CO 2Fe + 3CO2B.氨的氧化:4NH3 + 5O2 4NO + 6H2OC.煅烧硫铁矿:4FeS2 + 15O2 2Fe2O3 + 8SO3D.制漂粉精:2Ca(OH)2 + 2Cl2 → CaCl2 + Ca(ClO)2 + 2H2O9.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茉莉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茉莉醛与苯甲醛互为同系物B.茉莉醛分子中最多有10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C.茉莉醛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D.在一定条件下,lmol茉莉醛最多能与4 mol氢气加成10.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向11.2 L NO中通入5.6 L O2,所得气体的分子数为0.5 NAB.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28 g,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C.1L 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D.通常状况下,22.4 L氢气所含分子数小于NA11.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下列图像所示的变化正确的是 ( )12.已知:H+(aq) + OH-(aq) → H2O(l) + 57.3 kJ对于下列反应: ①HCl(aq) + NH3·H2O(aq) → NH4Cl(aq) + H2O(l) + a kJ②HCl(aq) + NaOH(s) → NaCl(aq) + H2O(l) + b kJ③HNO3(aq) + KOH(aq) → KNO3(aq) + H2O(l) + c kJ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b>c>a C.a=b=c D.无法比较13.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合理的是 ( )A.用浓溴水鉴别:苯、CCl4、苯酚溶液、苯乙烯B.除去NO中混有的少量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用排空气法收集NOC.在制备乙酸丁酯的实验中,将得到的粗产品先用水洗,再用NaOH溶液洗,然后分液,可得到乙酸丁酯的精品D.SO42-的检验: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14.t℃时,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B.增大压强,W(g)质量分数增加C.升高温度,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增大X(g)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氮化钠和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3N + 3H2O → 3NaOH + NH3,NaH + H2O → NaOH + H2↑。
有关Na3N和NaH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N3->H+ B.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D.加热熔化时,都只破坏离子键16.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有关反应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A.2Na218O2 + 2H2O → 4Nal8OH + O2↑B.2KMnO4 + 5H218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518O2↑ + 8H2OC.NH4Cl + 2H2ONH3·2H2O + HClD.K37ClO3 + 6HCl → K37Cl + 3Cl2↑ + 3H2O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0g 10%的盐酸加热蒸发,得到50克溶液,其浓度为20%B.把3 mol/L的硫酸跟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1.5 mol/LC. 把200 mL 3 mol/L的BaCl2溶液跟100 mL3 mol/L的K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D.已知某温度KNO3的溶解度是31.6 g/100g水,在该温度下将20g KNO3溶解于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8.6%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12mol/LHNO318.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①NO3- ②Fe3+ ③H+ ④Fe2+ A.有①② B.有①②③④ C.有①②④ D.有①③④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H+ + SO42- + Ba2+ + OHOHOHOH- → BaSO4↓+ H2OB.标准状况下将112 mL氯气通入10 mL 1 mol/L的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 + 4Br-+ 3Cl2 → 2Fe3+ + 6Cl- + 2Br2C.用硫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制H2S气体FeS + 2H+ → Fe2+ + H2S↑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Ca2+ + 2OHOHOHOH- + 2HCO3- → CaCO3↓ + 2H2O + CO32-20.常温下,现有a mol/LNaX溶液和b mol/LNaY溶液,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pH(NaX) >pH(NaY),则相同浓度时HX、HY的酸性:HX>HYB.若a=b,并测得c(X-)=c(Y-) + c(HY),如果HX是强酸,则HY一定是弱酸C.若a>b,且上述两溶液呈碱性,c(X-)=c(Y-),则可推出溶液中c(HX)>c(HY)D.若两溶液等体积高考资源网混合,测得c(X-) + c(Y-) + c(HX) + c(HY)=0.1mol/L,则可推出a=b=0.1 mol/L21.如右图所示,将Cu(NO3)2·6H2O加热充分反应,关于A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有挥发性B.A物质是硝酸铜溶液C.A物质的质量分数约为58.3%D.A物质的质量分数约为63.5%2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CO2、SO2、HCl、HBr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X通过适量的氯水时,X恰好完全反应,没有任何气体剩余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于两支试管后,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与BaCl2溶液,结果均高考资源网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没有CO2 B.X中一定有SO2,产生的沉淀是AgCl与BaSO4C.X中一定没有HBrD.X中一定有HCl第II卷 (共84分)四.(本题共24分)23.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2)ZYQ的电子式是_________。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