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粮食收储改革方案短期难问世.doc
3页我国粮食收储改革方案短期难问世8月初,据可靠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上报的粮食托市收储改为对种 植户直接补贴的方案未能获得国务院审核通过,这意味着棉粮价格依然会 在收储价之上高枕无忧,之前由于恐慌所造成的过度下跌将得到修正,棉 粮期现价格后期或出现一波补涨时机不成熟对于7月份的直补传闻,国都期货机构部总经理陈雪峰认为这并非捕 风捉影,发改委之前曾就改革方案征求过中粮、中储粮的意见,多个企业 也收到过其下发的文件,再加上多年来实施的低价收储、临时收储政策严 重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很多专家和学者也认为改革势在必行,市场 投资者认为直补政策或将推出也是有迹可循由原来的收储保护向市场化 过渡必须建立完善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而差价补贴对粮食市场扭曲较 小,因此成为较多业内人士眼中的首选记者了解到,发改委此次上报的 直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以差价补贴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 策,但粮改方案为何在最后审定环节未通过,陈雪峰认为,主要因为目前 施行直补政策的时机不成熟,一方面农业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农户种植面 积、产量、地理信息等基础性数据并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直补的对象是 谁、补多少,都是个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储粮作为粮食政策收储主体存在 着种种管理漏洞,在其整顿完善之前不宜轻易启动粮食收储政策改革。
在大型国有农业集团从事研究工作的刘春芳介绍,农业补贴政策在美 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这些国家农户承包地登记、确权及 农业普查等信息工作做得十分完善,能够准确甄别和确定各农户的种植面 积与产量等实际情况,因此粮食估产、各类政策性补贴、农业保险(放心 保)发放等工作比较顺利,但目前我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另外,由于 长久以来形成的体制,发改委、地方粮食局、中粮、中储粮等关系错综复 杂,抢粮、“转圈粮”、粮食出库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 是加快农户登记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整顿中储粮等重要农业职能部门刘春芳认为农产品也将逐渐市场化,而发改委此次上报的方案没有通 过主要是因为目前条件不具备,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储政策会永远执行下 去由于国内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较为繁杂,刘春芳预计即便相关职能部 门加紧改革进程,直补政策最快面世也得等两三年,而且需要从部分试点 开始棉粮或补涨对于直补,市场的理解就是价格市场化据了解,在发改委的方案中 差价补贴是由政府每年确定棉粮的预期目标价格,而农民则按照市场价格 随行就市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为了保证农民种植积极性, 有关部门将按两者之间的差价给予适当的补贴。
由于国内许多农产品都大 量进口,一旦推进市场化,不少农产品价格将大幅走低目前比较适合直 补的有我国东北主产区的大豆、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的油菜籽,如果试点 成功,才有可能逐步推广到棉花、食糖、小麦、水稻等农产品而之前受 传言影响最大的正是豆类产品及油菜籽,豆油期货价格在7月份连续三周 下跌,一度创下了 2009年以来的新低,主力合约1401 —度跌破6900元/ 吨陈雪峰介绍,以大豆为例,进口到港价在3900至4100元/吨,而国 产大豆种植成本较高,为4600至4800元/吨,直补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 度上保障农民积极性,但对于市场价格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点从7月 份大多数棉粮期货价格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在直补政策没有被通过的消息传出之后,许多品种应声上涨,白糖期 货价格重新站上了 5000元/吨的关口,自7月底以来连续4周上涨;而大 豆价格在重挫之后也有所上升,目前比前期最低点已经上涨了近200元/ 吨对于后市,刘春芳认为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在未来几年仍是农 产品市场的主要政策,可能有部分试点,但其范围和影响不会很大,目前 的棉粮价格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直补政策在国内建立完善的信息系 统以及完备的职能部门之前很难推广,因此中期来看收储价格对于期、现 货价格的支撑依然存在。
尽管在直补政策受阻的消息传岀后棉粮价格已经有了小幅补涨,但陈 雪峰认为补涨的幅度还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