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心理学概论.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9074964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心理学》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一、个体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是指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例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性格以及信仰、期待、做梦……等等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流行观点把人的心理看作复杂的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人的复杂心理系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人的心理的动态一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来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看成是个性,从而又可以区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自我;从人的心理能否被觉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等。

      一)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一般是通用的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系统通过感觉我们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明暗、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等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一群人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感知过的经验能贮存在头脑中,必要时还能提取出来,这叫记忆借助感觉系统认识周围世界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它只能使人认识到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事物人了解世界的知识显然不是仅仅由感觉知觉提供的人还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加工会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例如,人们关于基本粒子的知识和遥远的星球的化学成分的知识等,都是借助于思维而获得的。

      正常成人的思维同言语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用言语把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能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这就是想象例如,人们能想象出前人类社会的生活情景、“外星人”的形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为了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识过程 (2)情绪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满意或不满意,或愉快或不愉快,还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认识、情绪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例如,思维总要经过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试行解答、加以论证等加工程序又如,憎恨的情绪,总要经过认识对象的丑恶品质,从而产生否定它、摒弃它的态度体验。

      克服困难的意志过程也一样,人总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出改造这个事物的目标,制定一定的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克服、排除内部和外部的障碍,然后才达到目的的这当中都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称为心理过程,是因为其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呈明显的动态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情绪与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识活动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识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认识活动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精神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相反,消极的情感、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再者,情绪和意志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2.心理倾向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总会表现出某种倾向性,这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状态其中,注意是一种认知性的心理倾向,表现为认识活动对庞杂而多变的各种刺激的选择和集中;而动机则是一种情意性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人的认识、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在程序加工过程中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例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但在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灵感状态、迟疑状态或刻板状态此外,认识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等,都是心理状态通常,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例如,俗话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感知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果断……表现为心理上的振奋状态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也不同于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例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记得牢,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迟钝;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等等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总是以个人特点的形态而固定下来的 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

      首先,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没有对环境相互作用的意志行动,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便无由形成,同时也无法表现出来其次,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例如,漫不经心的心理倾向不仅会降低认识和行动的效率,而且长此以往易使人情绪低落;又如,在思维过程中不同的思维品质(灵敏性、逻辑性、广阔性等)制约着对问题解决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速度、方向、转换等)第三,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说心理特征是个人恒常的、稳定的特征,那么心理倾向则是可变的、流动的如果某类心理倾向(如漫不经心)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也愈来愈长,那么这类心理倾向就有可能转化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粗心大意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心理倾向的性质内向、顺从的人受到挫折时多半产生内疚、自责等心理倾向;而机灵活泼、自信心强的人对挫折往往是泰然自若当然个人的心理特征也会随情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之,从人的心理现象的动态一稳态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是既有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

      它们构成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的内容 (二)个性心理 人是社会的个体,是某一社会享有一定权利的成员,能够而且应该承担与此相应的社会角色和履行义务,从而实现其自身的潜能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相同,各自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史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的心理结构包含极复杂的成分可以把个性结构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 1.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例如,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有高度发展的数学才能,有的人有高度发展的音乐才能这是能力上的差异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有的人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有的人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有的人敏感、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这是气质上的差异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有的人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有的人急功近利,有的人疾恶如仇,这是性格上的不同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等个性是人在活动中满足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称为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想要怎样生活?又必须怎样生活?由此而产生的愿望、态度、目标、理想、信念等等,都是由这个人的价值观所支配的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人的各种需要如果说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那么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3.自我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从心理形式上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属于认知的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认定、自我评价等等,统称为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使个人认识到自已的身心特点、自己和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个人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和他一生的时间内他始终是他自己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等问题属于情绪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等,统称为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税纳自己”等问题属于意志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 自信、自律等等,可统称为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等如“我怎样节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使我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等自我意识的上述三种表现形式综合为一个整体,便成为个性的基础——自我自我使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等造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如果自我发生障碍,人就有可能失去自己肉体的实在感,或者感觉不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觉得自己陷入了麻木不仁的状态,或者感到自己不能做主,总是受人摆布等等,导致人格障碍、个性结构中的诸种心理成分不是无组织的、杂乱无章的,它们是由自我进行协调和控制而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稳定的整体。

      总之,从人的心理特征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上来看,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就是他的个性个性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个性心理(其主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三)意识和无意识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绝大多数是当事人能够觉知到的,但也有不少是当事人不能觉知到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