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应用并发症及护理干预.pdf
4页120120 例肿瘤患者例肿瘤患者 PICCPICC 置管应用并发症及护理干预置管应用并发症及护理干预目 的 : 探 讨 并 研 究 肿 瘤 患 者 经 外 周 置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 PICC) 应用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方法:对我科于 2011 年 6 月至 2011 年 12 月住院患者成功穿刺的 120 例PICC 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相关资料,得出肿瘤患者 PICC 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方法 结果:120 例给予 PICC 置管穿刺的肿瘤患者有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及导管脱出等,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均可痊愈 结论:PICC 留置期间经常见到的并发症大多数都可以找到其发生原因,而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观察及医护人员的积极有效干预,均可以做到很大程度的减少其损伤程度,及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并发症; 护理干预我科自 2011 年 6 月 ~ 2011 年 12 月共为 120 例肿瘤患者成功的进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 PICC)操作术,在术后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各种并发症, 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总病例数为 120 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其中消化道肿瘤 20 例,呼吸道肿瘤 26 例,血液系统肿瘤 27 例,妇科肿瘤 28 例,乳腺肿瘤 19 例PICC穿刺部位包括:头静脉 10 例,肘正中静脉 13 例,贵要静脉 97 例本次所选用PICC 导管均为 BD 公司生产的规格为 4F 和 5F 导管,导管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 94.17%(113 /120) , PICC 置管成功率为 100%, 导管的留置时间为 (76.4±21.5)d1.2 置管方法对于可以实施 PICC 置管的所有肿瘤患者均给予密切观察,如发现有任何病情或症状变化情况均需要详细的记载与护理记录单及穿刺记录单上,对于 PICC置管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记录并统计结果, 然后对其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产生PICC 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精心有效的护理,减少损伤程度2. 结果120 例肿瘤患者行 PICC 置管操作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有导管异位、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等,置管静脉、各种并发症及发生例数等详细强狂详见表 1 所示。
3. 讨论由于 PICC 具有可靠安全、操作方便、可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其中尤其非常适宜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辅助治疗,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其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在PICC 导管留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很多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有可能会导致 PICC 导管留置的失败[1],本次研究针对 PICC 置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3.1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是由于施术者在行置管时无菌操作失败, 导致导管装置污染以及来自患者皮肤表面细菌菌群的迁移或者其他部位的感染所导致护理对策:首先应该对PICC 专业操作人员给予系统性培训,使其无菌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关键在行PICC 置管的操作过程中,尽量使用无菌大单、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在置管过程中,应该时刻树立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无菌造作的规范流程, 最大可能地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其次, 应该合理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穿刺部位菌群较多, 而对于成年人而言下肢穿刺时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而在上肢进行穿刺时发生感染的几率则相对较高。
在进行置管操作后应该经常对穿刺的部位进行持续性的评估,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护理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并需要更换肝素帽每周一次,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输注静脉营养、脂肪乳、血制品及血液等具有潜在危险性液体时,更换输液器的频率应该高于输注其他液体,如果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血制品时每24h便需要更换输液管道1次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2]如果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或隧道感染,或者发生全身感染而不能很好控制时必须果断给予拔管处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果仅为皮肤局部感染, 则只要加强局部护理即可, 在患处局部涂抹百多邦并定期换药处理观察本次研究中有 40 例患者均为局部感染, 经过给予上述操作处理后 4 ~ 5 天后感染处红肿消退,均未出现全身感染情况3.2 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在 PICC 导管留置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多,比如施术者在置管钱对患者评估不充分,病人的血液粘稠度较大,但仍然按照常规 1 周封管 1 次,就相对容易发生堵管,或者患者既往存在血栓病史;患者没有来医院冲封管以及护士操作方式不正确也是经常发生堵管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便秘、剧烈咳嗽以及导管移位等均可以引起血液回流、纤维蛋白堆积、血凝块,及药物沉淀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甚至堵塞等均属于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
护理对策:在PICC 并发症中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常高,在给予患者输注脂肪乳剂、白蛋白、血浆等高PH、高刺激性的药物时,用氯化钠溶液 20ml 脉冲式封管, 禁止经此导管直接采集血液标本,如果发生导管堵塞时绝对不可以强行进行推注液体,也不能够使用导丝、暴力等来清楚血凝块,否则会出现导管破裂或栓塞的危险可能[3]如果在留置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时应首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关闭等,排除以上各种原因以后,采用尿激酶 10 万单位,用氯化钠溶液稀释为 20ml,用三通管接头分别接抽取尿激酶 10 万单位和空 10ml 的注射器,首先用空注射器抽吸,经三通接头调节,负压可以让尿激酶进入导管内,保留 20分钟, 然后将导管中溶解的血液及药液抽出,若一次不行则可以重复多次抽取直到导管畅通为止 本次研究中出现 25 例导管堵塞的患者有 16 例诊断为血栓性堵塞,给予上述方法处理后均成功解决3.3 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机械性静脉炎是行 PICC 置管术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具体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局部触红、出现硬结、红肿等症状,它的出现与PICC 导管的的选择是否适宜、PICC 导管在体外部分的固定是否牢固、患者的凝血状态及体质、PICC 尖端的放置是否准确有很大关系。
护理对策:对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嘱其需要放松机体,抬高患肢,使用药膏外涂、 微波照射、 湿热敷或在肿胀部位采用 25%硫酸镁溶液湿敷或温水热敷,每日两次,每次 20 ~ 分钟,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中一共有 25 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患者, 经过采用上述处理后, 经 3 ~ 5 天后患者症状即可基本改善,继续带管治疗,使化疗等可以顺利进行4. 小结由于肿瘤患者需要长期输注高浓度营养液、 化疗药物、 血液制品等, 而 PICC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且穿刺成功率较高,患者的自由活动基本不受到明显限制,因此 PICC 是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但是 PICC 留置管期间可能经常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会带给患者很多不便因此PICC 导管留置后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出现各种PICC 置管相关性并发症作为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其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找到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并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 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等.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 PICC 主要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12A) :33-36.2. 姜承英,叶玲荣,余丽娟,等.38 例肿瘤患者 PICC 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 :105-107.3. 刘小渊,袁卫华,肿瘤患者50 例 PICC 置管化疗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 :1758-1759.4. 梁磊,瞿春霞,周桂英, 等.PICC 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4) :318-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