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式汇编.pdf
6页给排水专业各章节计算公式汇编 一、用水量计算 注: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在不能由工艺要求确定时,也可以按下式估算: Qi=Qb(1-n) Qi--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 m3/d q---城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m3/万元 B—城市工业总产值; n—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二、流量关系及调节构筑物容积——重点掌握 1.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n 水处理构筑物及以前的设施: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 T——一泵站每天工作时间,不一定为 24h n 管网设计流量:满足高日高时用水量 n 二泵站: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 不分级供水——高日高时流量 分级供水——最高一级供水量 n 清水输水管: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 无水塔时与管网设计流量同 有水塔时按二泵站最高一级供水量设计 2.调节构筑物容积计算 清水池有效容积 W=W1+W2+W3+W4(m3) W1——清水池调节容积 W2——消防贮水量,2h 灭火用水量 W3——水厂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 W4——安全贮水量,一般为 0.5m 深 n 清水池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一、二泵站供水的流量差) ——清水池的调节作用 无供水曲线时估取 W1=(10~20)%Qd n 水塔的有效容积 W=W1+W2 W1——水塔调节容积 水塔调节二泵站供水量与用户用水量的差额 依二泵站供水曲线和用户用水曲线计算 或按 Qd 的百分数估取——教材 P13 W2——消防贮水量,10min 室内消防水量 3、水泵扬程的确定 A、一级水泵扬程的确定 Hp=H0+∑h ——扬程计算通式 H0——从吸水池最低水位到出水池最高水位的高差 (取水构筑物吸水井最低水位——混合池最高水位) ∑h——从吸水管起点到出水管终点的总水头损失 ∴ Hp=H0+∑h= H0+ ∑hs+ ∑hd B、二级泵站扬程计算 无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起点:清水池或吸水井最低水位 终点: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液面 设网前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起点:清水池或吸水井最低水位 终点:水塔最高水位 设对置水塔管网的二泵站扬程 设计时:同无水塔管网 最大转输校核时:终点:水塔最高水位 掌握扬程计算基本公式:Hp=H0+∑h 4、 水塔高度的计算 依据能量方程,根据管网控制点最小服务水头 Ht=Hc+hn-(Zt-Zc) Ht——水塔高度,水柜底高于地面的高度,m Hc—控制点 C 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 hn—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从水塔到控制点的管网水头损失,m Zt—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m Zc--控制点 C 处的地面标高,m n 与水塔在管网中的位置无关 n Zt 越高, Ht 越小:建在高处,水塔造价低 输水和配水工程 n 用户的用水量包括集中用水量和分散用水量 (对分散用水量)比流量 qs:假设所有的分散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长度上,此时,单位管长向外配出的流量称比流量。
n Q——设计流量,Qh n ∑q——集中流量总和 n ∑l ——管网总计算长度 l——管段计算长度 1、 沿线流量 ql :在假设全部干管均匀配水前提 下,沿管线向外配出的流量 ql= qsl (与计算长度有关,与水流方向无关) 3、节点流量: 集中用水量一般直接作为节点流量 分散用水量经过比流量、沿线流量计算后折算为节点流量,即节点流量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qi=0.5∑ql 0.5——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的折算系数 4、 管段计算流量 qij ——确定管径的基础 5、 管段流量 qij 与沿线流量 ql 的区别: 计算目的不同,算法不同: ql:在假定前提下,管段向外沿线配出,其值的大小沿线减小,无水流方向问题,只有数值大小,用以定节点流量及管段流量; qij :是依据节点流量得出的管段内大小不变的流量, 含义上 qij=本段沿线流量的折算流量 q+本段向下游转输的 qt,依据水流连续性计算,有方向性,用来确定管径、计算水头损失 n 前提条件:必须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满足节点连续性方程 i 点的连续性方程: qi+∑qij=0 (流入 i 点和流出 i 点的流量代数和为 0) qi——i 点的节点流量 qij——从节点 i 到节点 j 的管段流量,“流入为负,流出为正” 6、管径计算 由“断面积×流速=流量” ,得 树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结合例题 n 管网校核 n 消防时 最高时流量+消防流量:Qh+Qx 水压要求:10m n 事故时 事故供水量:最高时流量×70%: Qh×70% 水压要求同最高用水时 n 最大转输时 最大转输时流量: Qt 水压要求:能够供水至水塔最高水位 n 在各校核流量、水压要求下,较核设计时所选水泵是否能提供相应的流量及扬程 三、输水管渠水力计算 n 位置水头 H=Z - Z0 是固定的,正常供水时和事故时可利用的水头差相等; n 平行设置的几根输水管若管径相同,则各条输水管的摩阻相等; n 输水管分段若是等分的,则各段的摩阻相等; n 事故供水量应为设计水量的 70%以上。
n 平行 2 根输水管,通过连通管等分成 3 段可满足事故时供水量Qa≥70%Q 设计 正常供水时: 事故时 又 H1=H2,则 n=3.86≈4 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