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限理性理论与文化预设.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412157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6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限理性理论与文化预设    唐淑华 王 扬(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 4041 00)Summary:有限理性理论长期以来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研究,语用预设的研究也主要限于语用学领域内本文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对文化预设进行研究,揭示文化预设的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文化预设的运用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文化预设的效果,而不是最佳效果Keys:有限理性理论;文化预设;不确定;有限性;最大满意度H313 :A :1009-8135( 2010) 02-0126-04在经济学领域内,许多学者对有限理性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几乎还没有语言学家把有限理性理论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迄今为止,也还没有语言学方面的学者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去研究语用学方面的现象文化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学者们长期以来都是从语用学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把有限理性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文化预设的研究,可以清楚看到文化预设的效果如何在不同语境,遇到不同对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完全相同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作为人的说话者与听话者的理性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所以他们所运用的文化预设的效果也常常是有限的,即文化预设的效果具有有限性。

      本文从有限理性理论的角度对文化预设运用的不确定性、有限性进行初步探究,从而提高对文化预设的运用和理解一、有限理性理论与文化预设的简单回顾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1]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人赫伯特.亚.西蒙( Herbert.A.Simon)教授在其所著《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即人是有限理性的有限理性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其有限性和不确定性语用预设( presupposition)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G Frege)在探讨意义(sense)和所指( reference)的区别时注意到20世纪60年代前才进入语言学领域到了70年代,斯托纳克尔(Stalnaker)等语言学家注意到,语用预设与语境密切相关语用预设是话语前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任何信息,语用预设存在投射问题,[5]具有合适性魏在江[6]曾把语用预设分为:事实、信念预设、状态预设、行为预设、文化预设和双关预设等类型。

      作为语用预设的一种,文化语用预设即交际双方所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到历史地理、社会风俗习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诸方面这些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可能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但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象对某一文化预设也有不同的认识程度,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言,文化预设的效果就更可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二、文化预设效果的不确定性1921年,Knight指出的有限理性的根基是所谓根本的不确定性(Fundamental uncertainty),根本的不确定性是指决策者根本不知道变量有几个可能的值,更不知道每一个可能值发生的概率凯恩思学派的经济学家称这种根本不确定性为认识力的不确定性( epistenuc uncertainty)市场不可预测问题,正是人的有限理论造成的根本性社会不确定性的特点语言交际的环境是复杂的,许多并非仅存在于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文化预设所面临的读者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文化预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交际双方和语言环境,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一)文化预设的运用者对于读者或听众的身份变化和认知水平有何种可能,是不确定的有限理性的倡导者们认为环境从根本上说要比普遍盛行的选择模式更加不确定。

      在理性的选择模式里,不确定意味着不知道决定结果的可能性在有限理性的模式中,不确定也涉及对问题本质的不了解它也可能涉及包含两个内含的含混概念一是指情形,其特性是清楚的,但相关的重要性不清楚第二,更根本的含混是可选择的状况的定义是模糊的,或者它有多个意义,可以同时进行相反的解释环境中的含混和不确定性又反馈回决策者人们都偏爱关心结局,在理性选择的范式中,人们把实现他们所希望的结果的可能性总是最大化但如果结果是模糊的,我们的喜爱也一定是含混的如果我们喜爱的是含混的,理性选择的支柱一既定的可传递的偏爱一就不可能成立[9]许多文化预设的使用,并非仅仅是对某一文化背景下的某一个固定的读者,甚至有可能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如跨文化领域中比如:芳芳牌唇膏在中国,“芳”是“香”,“美好”的意思,与“美”,“香”,“华丽”等联系在一起,这一文化预设故能引起中国人的好感但在英语中“fang”被释义为“along, shar tooth, esp. ofdogs and wolves”(长而锋利的牙齿,尤指狗和狼的牙齿)和“a snake´spoison tooth”(蛇的毒牙),这一文化预设在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者是绝对没有想到的,所以“芳芳牌唇膏”的文化预设的效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交际对象,同一文化预设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下面是一个服装店的店名:衣拉客——时尚休闲男装用此店名,店主充分地运用‘拉客’,把一种不好明说的信息预设在里面,赢得男士顾客视觉上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但在刘杲等所编的《汉语大词典》里,‘拉客’意思是:a.指妓女招引客人;b.(旅馆、饭店等)招揽客人有的人可能会把‘拉客’联想到妓女,有的可能会联想到招揽客人,甚至有的人把‘衣拉客’联想到‘伊拉克’,一个饱经战火的混乱国度也不是没有可能,作为预设的使用者来说,他很难确信大众会产生哪一种解释正如理性选择的范式一样,文化预设的使用者也总是把他们所希望读者进行的理解的可能性最大化,但是其结果如何,他们自己也很难确定个体行为存在的环境几乎总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人类的认知模式,不确定性对选择的重要性要比理论上认可的预期的效用要重要得多人们不仅不知道策略性选择的结果如何,而且也不知道选择过程的本身,甚至对他们自己的喜好也不清楚[11](二)复杂的环境决定了文化预设效果的不确定性魏在江认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话语可能有多个预设,一个预设也可能有多重含义这种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预设的效果是不确定的。

      在此笔者也借用魏先生引用过的例子:(1)有一对夫妇,丈夫是一个著名的妇科医生一天,他俩一同到超级市场去买东西忽然一位中年妇女挤了过来,热烈地吻了他们然后拉住那位妻子的手,激动又大声地说:“我得让你知道我是多么感谢您的丈夫啊!当别人都失败了的时候,他却成功地使我怀了孕!在这样特殊的语境下,“他却成功地使我怀了孕!”存在诸多语用预设的阐释,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在说话者和这名妇科医生看来,她的意思是这位妇科医生成功地通过手术使她怀了孕对妇科医生的妻子来说,她的丈夫与这位女士有染,或者丈夫又成功了一例手术,完全取决于妻子对丈夫的了解程度,不能由说话者决定而对于这三者以外的其他人,也可能会理解成:这位外科医生与这位妇女有不正当关系知识论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认为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truth--conditions)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归附语境的变化而变化[13]这种语境的复杂多变性导致了文化预设效果的不确定性三、文化预设的有限性人们作决定时总是想有理性的,他们想做出理性的决定,但他们不能总是理性诺思认为,人的有限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14](一)人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文化预设的有限性任何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是极其有限的比如:(2)I suspected she nught be right and I wrong; but l would not ponder the matter deeDly: Like Felix,I put it off to a more convenient season.(Bronte: Jane Eyre.Ch.6)Felix,费力克斯:《圣经》中一个遇事拖延的法官,是一个文化词汇,对于熟读《圣经》的西方读者来说,文中的预设简直就像吃饭要用嘴、睡觉要闭眼一样不言而喻但并非每个西方人都熟悉《圣经》,更不用说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从读者对象来看,该文化预设的效果就非常有限类似文化预设现象在文学作品种比比皆是如a Shylock(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a 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anUncle Tom(汤姆叔叔),指逆来顺受的人,尤其是黑人;a Horatio Alger story(霍雷肖.阿尔杰式的故事),指一种神话般的“飞黄腾达”的经历,往往描写穷小子艰苦奋斗往上爬,最后功成业就,成为富裕的社会名流的故事;an Ivy Leaguer(名牌大学学生),指美国八大名牌大学学习的富家子弟。

      这些文化预设的运用,对于读者的文学修养都有较高要求,效果受读者认知水平的限制,具有较大的有限性西蒙把有限理性分为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其本质区别在于着眼点不同程序理性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理性,而不只是注重结果本身,结果总是一定行为过程的结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只要保证了行为程序的理性,结果自然是可以接受的;而结果理性则强调结果对预定目标的符合程度,而不在意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程序西蒙教授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由于无法准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从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应该注重程序理性因此,在人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我们应当侧重程序理性,加强对行为过程的考核、控制只要程序合理、过程规范,结果理性自是程序理性的必然结果,而不应刻意追求结果理性比如“霸王”牌洗发水这一品牌名语用预设的使用者想让大众把他的洗发水与项羽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该洗发水的功效,这是刻意追求结果理性大众在对该文化预设的阐释过程中,大众有可能把该洗发水与一种霸王属的植物联系起来,也有可能把生产该洗发水的商家与霸王项羽或者蛮横不讲道理的人联系起来在该文化预设时,没有更好地注重程序理性。

      Oscar Wilde认为把人定义成有理性的,是最不成熟的有限理性认为有理性的人是慎重考虑所有的可能显示一个能做出选择和推导的问题的所有信息,这是经济学和哲学领域里对理性的普遍观点,人的理性有限性决定了人们运用的文化预设效果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二)环境的复杂性决定文化预设的有限性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的行为完全取决于任务的环境如果我们知道决策者所在的环境和目标我们就有可能推导出决策者的行为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决定了有限理性的人的所作所为也是有限的,文化预设也不利外环境也即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它包括自然的环境,如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合、语言、具体的上下文,等等同样也包括交际双方的一些内化的因素,那些由于(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个人的经历已经深埋于心中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理、行为准则和规范、文化修养、个人体验,等等自然环境的多样化和交际对象的不同,同一文化预设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当今社会,国际交流如此频繁,更不用说国内不同地方的交流同一文化预设在不同环境中,对于不同的人群所产生的功效就非常有限在中国汉族,女孩苗条是美丽;在白族,对女孩来说,黑为金,胖为贵两种不同的文化,使得交流中文化预设的运用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