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现代教学.doc
8页1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现代教学【摘 要】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是受到过程哲学影响的教育哲学,对现代的教育有很多借鉴价值,通过对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思想的透视,可以来解析现代教学中的某些现象关键词】现代教育;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关于哲学的论述中,对于教育哲学阐述的比较少因此,也较少受到国内学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但是,过程教育哲学中很多富有智慧的思想对我国的教学确实有很多借鉴之处一、过程教育哲学思想英国著名教育家、前牛津大学副校长亚历山大·邓洛普·林塞在《教育的目的》一书的序言中说:“这是一位伟人的观点、他那广博的知识涉及人类探索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加上他天赋特有的洞察力,使他的观点有着不同寻常的新意…… 怀特海教授的这些论文充满了真正的智慧” 1.超越僵化观念,重视首创精神2怀特海认为,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过去的教育就几乎完全的被各种僵化的观念所束缚,而这种僵化观念到了现代发展的更为明显他界定说:“僵化的观念是一种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的观念简言之是一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 ”受这种观念的消极影响,教育满足于传授陈腐知识,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天才的创造活力,是一种毫无价值并且有害的教育。
怀特海认为:“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使之僵化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变革,无不是要推翻僵化的观念教育要承担起服务人类,增进自由的重任,就必须超越现代教育的这种僵化观念,重视首创精神 创造是与历险、享受、自由密切相关的在怀特海看来,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的要创造,就会有历险因为教育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传统模式和秩序的突破,所以是一种历险现代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教学秩序固定化使人按照固定的程序或模式去执行和从事教学人的思想和创造力就减少了,变得愚钝怀特海认为,秩序与创新并不矛盾,秩序是一种变化和发展着的秩序,即一种必然包含着新质的秩序,如果一种秩序不能迈向更高的秩序即不能实现新质,那么就应当变革这种秩序所以教育中要有秩序,但同时也要有创造教3育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变革中发展和前进的2.克服二元对立,重视培养智慧二元对立这一特征具体到现代教育上表现为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对立,倡导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立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对立,主张教育的多元化,倡导教育要启迪智慧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 ”有了知识才能产生智慧,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慧。
一个人有很多知识,但不一定就拥有智慧,在怀特海看来,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现代教育把知识和智慧对立起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刻板的灌输,形成了缺乏鲜活生命力的知识和一群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当我们扔掉了教科书烧掉了笔记本以后我们才真正的拥有智慧智慧要在自由中才能得以产生,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纪律但是在现代教育中过分的强调了纪律,限制了人们思维的自由,按照固定的程序和形式把自由和纪律对立起来,人的创造性、想像力被禁锢,把活泼向上的年轻人变得“少年老成” ,这是教育的悲哀43.注重教育过程怀特海所指的教育过程事实上是一种教育的节奏,他认为“自然是活动的” ,有四季交替,这是一种周期性的反映人的智力发展也是一样的教育,必须遵循这种节奏性的特点来把握教育的规律他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所受的教育过程分为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三个阶段,并对此三个阶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他指出:“一般来说,教育的全过程要受这种三重节奏的支配 ”整个智力的发展就是由多个这种三重循环的阶段交替构成的,教育必须适应每个阶段的特点,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无视这种教育的节奏便是现代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用怀特海的话说,现代教育就是一种“墨守成规” 、“胆怯守旧” 、 “死板无效”的教育。
事实上怀特海并不完全否认考试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考试是教育节奏在精确阶段的一个很必要的手段但是,如果把考试作为教育的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的时候,从理论上说,它就成了一种非人的教育4.把握教育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不能用简单的话语来表达怀特海认为,在苏格拉底看来, “教育”这个词语本身就蕴含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教育就是教师来诱导学生固有的知识因此,教育的艺术应该是一种诱导的即说服的艺术,它的5根本是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进步——怀特海 ” 二、如何看待现代教学1.教学世界 ——仍离不开自然与生活现代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变得枯燥而乏味,随着课改大潮的涌来,先生“教死书” 、学生“读死书”的现象仍有“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趋势,令人遗憾我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幼童们在成长初期就面临着压力,损害了身心健康小学阶段,小学生的任务繁重,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除了应对大量的作业以外,休息日和放假时间还要同时肩负英语和奥数的压力中学阶段包括初高中,便是对小学阶段的愈演愈烈,“读书改变命运”使中学阶段充满了“科举功利主义”的味道。
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走入社会后还要重新习得经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形势,这些都是由于教学与生活世界相互分离而形成的那么,教学应该是贴近自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系统性、经验性的凝练顾名思义,它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知识的魅力,把课堂创造成教学的乐园,突出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关注个体的6价值、人文关怀和情感倾诉教学要回归自然与生活,必然要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2.教学过程 ——启迪智慧高于知识给予在现代教学中,人们重视知识的获取,强调知识的给予,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启迪智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意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和流畅,不在意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在意教师是否优化了教学方法,不在意学生是否能够自由表达;在意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不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诚然,没有知识作为基础,人不可能聪明但也许你能轻易的拥有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因为知识是人对有限知识的理解,而智慧是富于创造的,它超越了知识知识可以给予,智慧却无法传授只有拥有了智慧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知识的给予是不可缺少的,但智慧的启迪是更重要的。
面对多种多样浩如烟海的知识,唯有启迪智慧才能乘风破浪,不在乎教师在课堂中“表演”得多么完美,要看我们的学生是否有参与的机会,有多少思考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要让他们打开心灵,树立自信,对知识有深刻的想象,渴望和感受只有我们的教学本身富有智慧,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当我们7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并且学会了创造和运用知识时,我们才真正的拥有了智慧,这才是成功的教学3.教学方法 ——教师走开放创新之路固有的书本和教材束缚了教师的思考和创新,照本宣科由传统教学一直演变到现代,仍然缺少改变大学课堂表现的尤为明显,知识的枯燥伴随着单一的课堂讲授,令课堂教学重复着低效改变课堂的学习氛围,首先就是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目前, “教学方法最优化”受到了界内人士的批判,认为灵活的课堂是充满着多变性的,没有人能预测它的结果,我们想用“最”来选取一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教师们也由此受到了压抑和限制对于课堂教学,教师要走一条开放、创新之路除了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教学内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科学选取,灵活运用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够在教学风格,性格特点等做出相应的改变,突出个体的教学创造,显示为人师的魅力。
因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境过程,在这个情境中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进行创造,教学方法运用的精要就在于教师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应用参考文献】8[1][英]A.N.怀特海著,徐汝舟译. 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出版社 2002.9[2][英]A.N.怀特海著,杨富斌译. 过程与实在[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5[3]曲跃厚,王治河.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 2004,(5)[4]张广斌.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2) [5]陈新见,候祥渠.对教学最优化的质疑 [J].教学与管理,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