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科常用化验数据及功能检查ppt课件.ppt
49页内分泌科常用化验数据及功能内分泌科常用化验数据及功能检查检查2019-12-26LOGO1;常用化验数据〔注:不同版本参考范围常用化验数据〔注:不同版本参考范围有所不同,下面含下划线的为本院的参有所不同,下面含下划线的为本院的参考范围〕考范围〕 红细胞计数(RBC) 成年男性 〔4.0-5.5〕×1012/L (4.30-5.80)*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3.80-5.1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白细胞计数 (WBC) 〔4-10〕×109/L (3.5-9.5)*10^9/L 血小板计数(PC) 〔100-300〕×109/L (125-350)*10^9/L2; 血红蛋白计数 (Hb) 成年男性 120-160g/L 130-175g/L 成年女性 110-150g/L 115-150g/L 新生儿 170-2OOg/L 空腹血糖〔FPG〕 3.9-6.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4.2%-6.2% 甘油三酯〔TG〕 0.56-1.70 mmol/L 3; 胆固醇〔TC〕2.84-5.68 mmol/L 3.1-5.7mmol/L HDL-C1.14-1.76 mmol/L 1.O3-2.07mmol/L LDL-C2.10-3.10 mmol/L 1.70-3.64mmol/L 尿素氮〔BUN〕 3.6-14.2 mmol/L 肌酐〔Cr〕44-133 umol/L 40-97umol/L 尿酸〔UA〕150-420 umol/L 90-420umol/L 总胆红素 3.4-20 umol/L 0-20umol/L 直接胆红素0-7 umol/L 0-6umol/L4; 谷丙转氨酶(ALT) 0-40U/L男9-50u/L女7-40u/L 谷草转氨酶(AST) 0-40U/L男15-40u/L女13-35u/L 碱性磷酸酶(ALP) 40-160U/L 42-128u/L 尿比重 〔SG〕 1.003—1.030 晨尿常 1.020左右 24小时尿为 1.015-1.025 胰岛素 27.9-83.6pmol/L 空腹17.8-173pmol/L C肽 0.3-1.3nmol/L 空腹 0.37-1.47nmol/L 5; 血清总蛋白 〔STP〕60-80g/L 血洁白蛋白〔A1B〕 40-55g/L 血清球蛋白〔G〕 20-30g/L 血洁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 血清钠 -145 mmol/L -147mmol/L 血清钾 3.5-5.5 mmol/L 3.5-5.3mmol/L 血清钙 2.2-2.7mmol/L 2.1-2.7mmol/L6; 甲状腺素总量〔TT4〕 64-154nmol/L 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TT3〕1.2-2.9nmol/L 游离甲状腺素〔FT4〕 9-25pmol/L 12-22pmol/L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2.1-5.4pmol/L 2.8-7.1pmol/L 超敏促甲状腺素〔TSH〕0.3-5.0mIU/L 0.27-4.20mIU/L 7;内分泌科常用检查内分泌科常用检查8;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目的] 经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根据血糖浓度变化,间接了解胰岛β细胞的贮藏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及其他糖代谢疾病。
[顺应症] 主要用于疑似糖尿病确实诊和排除,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挑选.其它糖代谢异常疾病的病因诊断. 9; [原理] 正常人口服大量葡萄糖后,可使血糖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岛β 细胞释放胰岛素,抑制 α细胞,减少高血糖素的释放,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升高的血糖下降,恢复正常当患糖尿病,胰岛功能妨碍,或与糖代谢间接相关的腺体功能妨碍,胰岛素受体数量与功能发生改动,或其它要素的影响,改动了服糖后的血糖变化过程本实验根据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变化的特点,对不同缘由所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10;◆方法]◆ 受检查者实验前3天起,膳食中含糖量(成人)为300g/d,并停服降糖药,激素及其它影响糖代谢的药物.于实验前夕晚餐后禁食,禁食时间为10~16h为宜实验前8h内制止吸烟、喝酒或饮咖啡◆ 实验当日晨,护士应把实验用的一袋7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ml温开水中,待糖完全溶解后,定点发给病人,嘱病人5min内饮完并于病人第一口时开场计时,以便定时采血,采血时间记于黑板上◆ 葡萄糖用量也可以按每kg规范体重1.75g计算,但总量不超越75g.试管注明次序,于服糖前及后30、60、120、180min各抽静脉血一次,并留尿测尿糖。
◆ 同一时辰预备两根管,其中一根采血1~2ml不抗凝,测血糖值送生化室另一根管采血3~4ml不抗凝,测C肽及胰岛素释放曲线送内分泌实验室11;[ [正常反响正常反响] ] 空腹血糖在 空腹血糖在6.7mmol/L(120mg/dl)6.7mmol/L(120mg/dl)以下以下, ,尿糖阴性尿糖阴性; ;进糖后血糖迅速上升进糖后血糖迅速上升,30-60min,30-60min不超越不超越9.43mmol/L(170mg/dl),2h9.43mmol/L(170mg/dl),2h血糖下降血糖下降至空腹程度或稍高至空腹程度或稍高, ,但不应超越但不应超越7.22mmol/L(130mg/dl).7.22mmol/L(130mg/dl). 12; [结果断定] Folin-Wu法血糖测定值:正常人空腹血糖≤120mg/dl,尿糖阴性.服糖后0.5h 血糖≤170mg/dl,1h≤180mg/dl,2h≤130mg/dl,3h≤120mg/dl,且以上各时点尿糖定性实验均为阴性.在4个时点中,如2个时点血糖高于正常人参考值,即为本实验阳性 注:1mmol/l=18mg/dl13;[ [忌讳症忌讳症] ]1. 1. 重症糖尿病重症糖尿病,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8.4mmol/L,>8.4mmol/L,酮体阳酮体阳性者性者. .2.2.呕吐呕吐, ,腹泻腹泻. .3.3.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14;馒头餐实验馒头餐实验[原理] 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可代之以馒头100g〔干面粉重〕或大米2两〔大米100g〕兴奋胰岛β细胞,了解胰岛β细胞贮藏功能。
[方法] 根本同OGTT,将口服葡萄糖改为2两馒头,5分钟内吃完,其他方法一样 15;血C肽测定[原理] C肽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胰岛素原经蛋白酶和羧肽酶作用下,生成一个分子的C肽和一个分子的衔接肽由于C肽和胰岛素以等摩尔的浓度从胰岛β细胞释放至血,故测定C肽的浓度可反映β细胞的功能C肽和胰岛素没有交叉反响,故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测定C肽更能准确地判别β细胞的分泌功能16;[正常值] 0.40pmol/L(0.5~2pg/ml),口服葡萄糖1h后C肽测定值升至最顶峰〔2.24pmol/L〕,以后缓慢下降,3h值仍高于空腹值 [方法] 同OGTT实验17; 胰岛素释放实验 [目的] 用于了解胰岛功能,鉴别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或诊断胰岛β细胞瘤 [原理] 血糖浓度是调理胰岛素分泌的主要缘由,摄入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量添加根据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不同时间血中胰岛素升高的程度,即反映β细胞功能形状不同类型的糖尿病,β细胞功能形状各异, 服糖后血中胰岛素变化程度,规律也不同18;[方法] 同OGTT,于测定血糖的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
[结果断定] 1. 正常值:空腹血浆胰岛素正常约为5~20mu/L,在糖负荷后,正常人的血浆胰岛素程度迅速升高,约30~60min 达顶峰,后迅速下降,3h后恢复正常程度 2. 临床意义: 〔1〕Ⅰ型糖尿病患者进糖后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无明显峰值出现19; 〔2〕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曲线在肥胖者偏高,在非肥胖者大多偏低,但顶峰值常延迟至120min以后,3h仍高于空腹值 [顺应症] 可疑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症分型困难的糖尿病患者 [忌讳症] 已确诊的脆性糖尿病,其它同OGTT [本卷须知] 同OGTT实验20;饥饿实验饥饿实验[原理] 胰岛素瘤患者自主地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使病人不能耐受饥饿而易发生低血糖症当禁食后,那么易激发低血糖发作如禁食加运动那么可促进低血糖症较早地出现[顺应证] 适用于疑诊胰岛素瘤,临床无发作且空腹血糖又不低者21;[方法]1.禁食72小时法:从晚餐开场后禁食至72小时止,假设无低血糖发作,可运动2小时诱发低血糖发作2.低血糖发作时,抽静脉血测血糖并同时测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素/血糖比值,即胰岛素释放指数 胰岛素释放指数=血清胰岛素〔uU/ml〕/血浆血糖 (mg/dl)22; 对某些血糖很低而胰岛素不很高的病人,应计算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
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血清胰岛素〔uU/ml〕* 100 /血浆血糖 -30 (mg/dl)23;[结果断定和意义]1. 正常人血浆免疫反响胰岛素〔μU/ml〕/血糖〔mg/dl〕<0.3;胰岛素瘤者那么>0.42. 也可用修正指数计算正常值<50,胰岛素瘤者>853. 假设C肽程度低,而胰岛素程度高,疑心外源性胰岛素所致低血糖能够性大24;[本卷须知] 实验过程应严密察看,备好高渗葡萄糖注射液,一旦低血糖发作,立刻终止实验,取血后即行药物急救25;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地塞米松抑制实验◆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中生物作用最强的激素之一,仅需求很小的量即能到达与天然皮质醇类似的作用,因其量小,分布在血中浓度很低,难以用常规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法测出,故对测定本身皮质醇分泌量无影响本实验利用地塞米松这一特性,经过其对垂体、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造用,及由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的程度,来了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能否高于正常,其能够的病变在那个器官26; ◆根据给与地塞米松的剂量和方法不同分为4种方式,临床意义也各有不同◆ (1)午夜一片法地塞米松实验◆ 方法 是对照日晨8时抽血测定皮质醇,当晚24时口服地塞米松0.75毫克(肥胖者可增至1-1.5毫克),次日晨8时再采血测定皮质醇。
◆ 27;28; [结果分析]:对照日皮质醇程度应在正常范围(8点,184.9-593.4纳摩尔/升)之内,服药后应降至82.8纳摩尔/升以下 [临床意义]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能否正常的挑选实验如服药后>82.8纳摩尔/升,应进一步选择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29;(2)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实验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 结果分析 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纳摩尔/24小时,血皮质醇应<82.8纳摩尔/升 临床意义 如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不被抑制,提示存在皮质醇增多症30;31;(3)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实验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2毫克,1次/6小时,共2天留尿、查血方法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结果分析:服药后,血、尿皮质醇值降至对照值的50%以下为有反响 32;◆临床意义:用于鉴别柯兴综合征的病因在柯兴综合征病人,因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的高皮质醇血症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再给予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也不会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多大影响,血、尿皮质醇亦变化不大。
而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垂体病变引起的柯兴病会有一定抑制造用,使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皮质醇分泌也相应减少,抑制率多能到达>50%33; 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又称皮质醇增多症(hvpercortisolism)或柯兴综合征1912年,由Harvey Cushing首先报道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34;(4)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方法是口服地塞米松0.75毫克,1次/6小时,共5天分别于服药前一天及服药第三、五天留24小时尿查17-酮类固醇 结果分析:服药后尿17-酮类固醇与对照值比较,被抑制达50%以上为正常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了解肾上腺分泌的性激素能否正常如根底尿17-酮类固醇高于正常,经地塞米松抑制后,可下降50%以上,提示升高的17-酮类固醇来源于肾上腺;如小于50%,提示能够来自性腺或其它部位 35;卧立位血醛固酮实验卧立位血醛固酮实验[ [目的目的] ] 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 ,是肿瘤或特发性是肿瘤或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 .[ [原理原理] ] 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正常人在隔夜卧床,上午8 8时血醛固酮值约为时血醛固酮值约为110-330pmol/L110-330pmol/L,坚持卧位到中午,坚持卧位到中午1212时血浆醛固酮时血浆醛固酮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相一致;如取立位浓度下降,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相一致;如取立位时,那么血浆醛固酮上升,由于站立后肾素时,那么血浆醛固酮上升,由于站立后肾素- -血管血管紧张素升高的作用超越紧张素升高的作用超越ACTHACTH的影响。
特醛症患者的影响特醛症患者在上午在上午8 8时至时至1212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时取立位时血浆醛固酮上升,并超越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轻度升高,越正常人,由于患者站立后血浆肾素轻度升高,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加强;醛固加上此型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加强;醛固36;卧立位血醛固酮实验卧立位血醛固酮实验 酮瘤患者在此条件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酮瘤患者在此条件血浆醛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由于患者肾素由于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更重,立位后也不能升高肾素反响性肾瘤由于站立位所引后也不能升高肾素反响性肾瘤由于站立位所引起的血浆肾素变化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起的血浆肾素变化使血醛固酮明显升高 [ [方法方法] ] 第一天第一天: : 卧位血醛固酮测定实验卧位血醛固酮测定实验 1. 1.实验前一天晚实验前一天晚10PM10PM至次日至次日12N12N病人需绝对卧床休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憩憩 2.8AM 2.8AM抽血测血醛固酮抽血测血醛固酮( (根底根底) )37; 3.抽血后病人需继续卧床4小时至中午12N 4.12N抽血测血醛固酮(对照) 第二天:立位血醛固酮测定实验 1.实验前一天晚10PM至次日上午8AM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憩 2.8AM抽血测血醛固酮(根底) 3.抽血后病人需起床或行走4小时至中午12N 4.12N抽血测血醛固酮(对照)38;[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1.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病因分析。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病因分析2.2.卧位测定值用于确定有无原醛症,站立位测定值卧位测定值用于确定有无原醛症,站立位测定值主要用于原醛症的病因诊断主要用于原醛症的病因诊断3.3.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特点是高肾素高醛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特点是高肾素高醛固酮4.4.醛固酮减少:原发性肾上腺皮质醇功能减退症醛固酮减少:原发性肾上腺皮质醇功能减退症, ,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5.5.需求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响性需求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醛固酮瘤,肾素反响性腺瘤,特醛症的患者腺瘤,特醛症的患者39; 生理盐水抑制实验生理盐水抑制实验1.患者坚持卧位至少8h,实验前后抽血查电解质,醛固酮,测血压2.静滴生理盐水2000ml,于4小时滴完3.结果分析 正常盐水抑制后醛固酮〈50pg/ml,或至少<100pg/ml 原醛患者不被抑制,醛固酮〉100mg/ml留意:输液期间尽量坚持卧位 实验期间禁食,禁水40; 禁水-加压素结合实验 [目的] 禁水后测定尿比重、尿浸透压、血浆浸透压及血钠程度的变化来判别尿崩症的病因 [原理] 尿崩症患者缺乏垂体后叶激素,虽然限制饮水,但远端肾小管由于没有ADH作用,不能很好吸收肾小球滤过的水分,因此尿量并不减少。
假设继续大量的排尿,而未饮水可发生脱水景象41;[方法] 1.实验前普通自动限水8~12h,如病情严重者可限水4h 2.实验日晨8时排空膀胱开场禁水,同时留尿比重、尿浸透压及抽血测血浆浸透压并记录体重、血压、脉率 3. 8时后起,每小时搜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浸透压至2次尿浸透压差<30mmol/kg.H2O后,再抽取一次血浆浸透压 4. 当实验结果符合尿崩症时,即刻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5u,实验再继续2h,每小时搜集尿液1次,分别测尿量、尿比重及尿浸透压42;[结果判别] 完全性尿崩症:尿浸透压70~28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50% 部分性尿崩症:尿浸透压:250~70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比原来升高9% 正常尿浸透压>700mmol/kg.H2O,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约5% 精神性多饮:尿浸透压450-900mmol(kg.H20)〔自动限水数周后〕,注射垂体后叶素无明显上升<5% 肾性尿崩症:浸透压与尿崩症一样,但对垂体后叶素无反响43;生长激素胰岛素低血糖刺激实验生长激素胰岛素低血糖刺激实验[目的] 由于低血糖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强刺激,给予胰岛素使血糖下降时,那么可经过下丘脑的糖中枢调理人GH分泌,以了解垂体GH贮藏功能。
[操作方法] 1.实验前空腹12小时,次日晨八点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空腹取血5毫升置于血清管中测血糖及生长激素;44; 2.随后按0.1~0.15u/kg体重静脉注射普通胰岛素参与生理盐水2ml中一次性注射;肥胖、库欣综合征或肢端肥大症为0.2~0.3u/kg,疑心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可用0.05u/kg体重 3.于注射后30,60,90,和120分钟各取5毫升血测血糖及生长激素,同时测指血血糖45;[结果判别] 1.注射胰岛素后,任何一次血生长激素≥10ug/ml,即可除外生长激素缺乏症 2. 5ug/ml 4.老年人、有癫痫及严重低血糖发作史、心脑疾病患者制止做此实验47;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方法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方法1. 嘱病人留尿之日早上7时排尿一次〔不论有否尿意〕,将尿全部排尽弃去,之后一切排出的尿液均留在红色小桶里;2. 次日早上7时〔24小时后〕排最后一次尿〔不论有否尿意〕,将尿液留在小桶内,然后告知值班护士;3. 将24小时的尿搜集搅匀倾倒〔用量杯或者清洁小桶与其相互倾倒6-10次〕,并记录24小时总尿量,把数值用油性笔标于尿常规试管外表; 4. 取满一尿常规的尿液,盖紧试管盖,立刻送检48;谢谢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