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铡美案》.doc
4页——京剧《铡美案》之《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一、教案背景:一、教案背景: 《多彩的京剧行头》是人教版六年级《多彩的的京剧行头》 单元中的欣赏课本课为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京剧知识,建议 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2、会背唱《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唱段 二、教学课题:二、教学课题:《多彩的京剧行头》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多彩的京剧行头》是以传统京剧唱腔《包龙图 打坐开封府》为主要内容,从中认识传统京剧中所包含的行头及 表演的动作这段唱腔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唱 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 直正义的威慑力量随后四句用西皮原板演唱,表现了包拯用平 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至“我料你在原郡定有 前妻”这句时,速度减缓,好像在试探、观察陈世美的反应随 后,见陈世美态度恶劣,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唱 腔的速度还原、句逗缩短、节奏紧凑,好像包拯开始激动起来 包拯用激烈的言词、激动的情绪,历数陈世美的罪状这部分唱 腔节奏紧凑、一字一板,演唱得铿锵有力最后,唱段在坚定的 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愤怒、蔑视、除恶务尽的决心。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计算机上网学习的手段,了解和初步掌握戏曲行 头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听赏、感受传统京剧的唱腔韵味,增强对国粹的喜爱3、通过欣赏、演唱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进一步感受 京剧中裘派的演唱风格 4、初步学会京剧演唱过程中水袖的基本动作:单提袖和双提 袖,模仿京剧唱段的动作,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 教学重点: 1、运用计算机上网的学习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头 2、模仿裘派的演唱风格、水袖的基本动作表现《铡美案》 教学难点:掌握水袖的基本动作:双提袖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境,自然入境 1、导入:师生问好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京剧《铡美案》的唱段、了 解了剧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出示课件---多彩的京剧行头 时间:1 分钟 2、吊嗓练习:老师范做并指导学生 女同学用“咿”~、男同学用“啊”~进行练习 目的:找准位置,喊开嗓音,为唱戏作准备 时间:2 分钟 (二)、主动解难,深入感受 1、用京剧道白的腔调说话 自练一句,例如:(师:)你会上网吗?(学生回答:)我 会~ 2、个人上网查找京剧片段《铡美案》中的行头和现代人 服饰有什么不同?(可以根据老师介绍的网址完成任务,也可以 在百度或 Google 中自行搜索来完成)学生汇报。
3、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资料解答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1)、什么叫行头? (2)、你知道京剧的行头有哪些吗? (3)、包公的行头是什么样子(通过图片来解答)? (4)、水袖表演有哪些基本动作? 要求:小组商讨自选一个问题解答将查找到的答案保存在 新建的文件夹中,文件夹自取名字 时间:13 分钟 (三)、参与研究,体验成功 1、小组汇报成果 展示的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图片的形式,可以是文字 的形式……组内选一个代表发言 2、学习水袖的基本动作 单提袖:教师范做准备姿势:单抖袖 动作说明:左手大拇指对准水袖的折缝,用袖法中的“勾” 将水袖提起来叠好课件) 双提袖:教师范做 准备姿势:双抖袖 动作说明:双手大拇指对准水袖的折缝,用袖法中的“勾” 将水袖提起来叠好课件) 方法: (1)、先看基本动作说明,然后随老师学做单提袖 (2)、组内研究双提袖的动作说明,自学教师进入小组中指 导学生自学3)、请个别学生展示,全体学生共同学习 (4)、观看《铡美案》片断,观察剧中主人公的动作,并再次 模仿学习 要求:心里默唱,手做动作 (5)、随着京剧片断边唱边表演 (四)、比较内化,升华情感 1、观看电影中和舞台中的《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两个唱段, 比较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谈出感受。
2、请班级的“小演员”穿着服装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满意之处: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 ,无论从唱腔、表演、服装、道具、 布景等各方面都体现出其博大的艺术造诣根据京剧的自身艺术特 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其本身的艺术特点并从其自身特点中 挖掘出京剧艺术的精髓之处 课上,我与学生沟通的及时,引导的恰当学生欣赏的积极性很高, 对我提出的问题也很有兴趣回答问题也很踊跃学生在学习重要知识 时,能够认真倾听,学生们表现的态度也尤为积极而且分析出的观点 也很有代表性 (二)不足之处: 在学习水袖及表演过程中,细微的地方指导的不是很到位三) 、改进意见:在今后的欣赏教学中注意以下方法: 1、在平时的唱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渗透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 2、督促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积累 3、利用工作之余和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交流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