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探讨论文.doc
2页软件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探讨论文软件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探讨论文预读:摘要:摘要:软件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实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中北大学软件学院软 件工程专业以“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暨培训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产业人才云”概念 下的共建共享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对该模式、 体系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关键词:软件工程;产业人才云;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 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自成立以來,积极摸索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2 0 1 1年,由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经信委、省教育厅、中北大学共同投资, 由中北大学软件学院承担建设了“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暨培训基地",已同I BM、微 软、Orac 1 c、SAP、戴尔、浪潮、Adobe、Auto Desk、阿里巴巴、中 国软件评测中心建立了校企联合实训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 明确定位,探索共享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课程体系.1 “产业人才云”概念下的共享模式高校传统教学一般釆用“3 + 1 ”模式,即前3年为课堂教学,最后1年为实习(训),教学任 务主要由本校专职教师承担.“产业人才云”模式下,形成产业界、教育界、政府、机构和个体 从业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规模化、高质量培养产业所需的合格人才[1 ].如图1所示,学生 大一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学生选择技术方向(如PHP、J A V A.A n dried、大数据等).充分利用各种共享资源为企业进行定制化培养,然后进入“人 才云"库,既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乂能使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技术方向,满足学 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暨培训基地"平台开展不同层次的共建共享. 第一层:硬件环境共享•所有联合实训实验室互为支撑,实现企业信息化、云计算应用软件开 发、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数字校园以及智慧城市、大数据等技术 开发环境共享,将多元化的元素集中化,方便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第二层:软件资源共享.将 Oracle. SAP、A d o b c等国际主流软件部署到服务端,学生可以访问各种资源, 拓宽学习途径.第三层:校企共享.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推进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探 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2 ] •引进企业加入基地平台,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打破传统“3 + 1 ”模式中仅最后一学期实习的模式,可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安排实习、实训.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同时将现代企业理念和规 范管理融入实训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讲授和实验同时进行,在学生管理上以学校管理制度为主, 融入企业相关制度,考试方式采用项目形式进行.鼓励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项目划分 为不同阶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第四层:“人才云"共享•建立毕业生资源信息库,招聘企业可 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录用合适的毕业生.同时,建立校友平台,将毕业学生就职岗位发布在平台 上,为在校学生提供参考.2教学体系构建2 . 1 “ 1 + 2 + 1 (学年)"教学体系共建软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培养计划,搭建实训平台,开展课程建设[3 — 4 ],改革传统的“3 + 1 ”模式1+2+1(学年)”模式培养•传统的“3 + 1 ”模式下,前3年授课,最后1年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实训,而 第四学年学生而临考研、找工作,实习实训时间难以保证.将课程结构分为综合教育课程、学 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4部分[5 ],采用“ 1 + 2 + 1 (学年)"模式,即第 1学年进行公共课程、专业通识课程教学,第2、3学年完成方向课程学习,第4学年由企业 进行培养,完成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且实训时间提前一个月,大三暑假即开始;兼顾就业需求•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2・2课程体系共享模式下,要求学生具备软件工程管理学科的 基本素养,适应市场不同领域的技术需求•基于此思想,依据“基础型 专业基础型 方向应用型 工作型‘的思路和“个性化培养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完成“基础型"教学,主耍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第二学年完成 “专业基础型”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完成软件 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并掌握一门基础的软件开发技术;第三学年完成“方向应用型"课程学习, 培养从事某一方向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第四学年以项目形式完成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该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标准化培养”和企业的“定制化培养二将软 件工程专业所应具有的理论素养和市场所需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模块化”的知识传授 和依托企业项目的“整体化"传授有机结合.具体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3教学改革效果[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亟需培养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应用型软件工 程创新人才】6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1 + 2 + 1 模式增加了实践时间,且真正融入企业中进行,缩短了学生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时间.(2 )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近几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软件专业类大赛,平均每年获奖6 0多项. 2 0 1 2 - 2 0 1 5年,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3项.“基于A □ droid的液晶视力表"、“基于移动终端的云签到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下即时通讯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被评为国家级项日.(3)适应市场需求.在合作企业遴选上,学院组织专 家对意向合作企业进行筛选,要求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开课,结合学生反映、教师评价进行 选拔.通过与所遴选出的企业联合培养,在教学中跟上新的技术方向,切合市场技术发展动态, 适应市场需求.(4 )提高就业率.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中北大学软件学院2 0 11、2 0 12 级学生的就业率有一定幅度提高,且就业层次有所提升,部分为知名企业和上市企业,如阿里 巴巴、上海商派、广联达等.招聘过程中,企业非常认同学生的综合能力,认可学院的培养模式, 并有意建立合作关系.(5 )实现资源共享.“共享平台”并不单为本校软件学院学生服务,将实 训结果推广到中北大学以及山西省其它相关院校,兄弟院校可利用“共享平台”进行课程设 计、实训、实习,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为“共享平台建设积累经验.参考文献:[1 ]李波,宋文爱,孔祥艳.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管理观察, 2015(4):116-118.[2] 徐洪智,覃遵跃.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 索,2 0 1 3 (6):1 28-1 30.[3] 刘腊梅,郭伟,高明月.基于平台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5 (3) :4 2 3 - 4 2 6.[4] 王新年.整体项日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 0 1 2( 5 ):7 7 - 8 0.[5] 金彩琴,汪万紫,裘国永,等.国内若干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比较[〕]・中国科 教创新导刊,2 0 1 1 (11):149-150・[6] 徐玲.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 0 1 5 (8):205-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