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和区域差异 复习提纲.doc
4页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复习提纲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1.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度量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2. 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和“寒”两大地理特征,进而使这里的水文、植被、动物、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高寒区的特征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的不同地方之间也存在着差异3)开放性——区域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使地理环境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二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1. 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1)影响自然区域差异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分布、海拔高度等2)具体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差异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气候特征的差异——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年降水量的分布则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地形地貌差异——地势是西高东低受气候和地貌影响,反映出来的植被、土壤、水文特征的差异。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改造利用自然方面的差异其中,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2. 三大自然区(1)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显著,表现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2)三大自然区内部地理特征表现为相似性,内部的相对一致性是区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划分区域的重要依据3)划分界限:东部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以西)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涉及到一个区域和界线的问题,关于区域应掌握两大特性,即整体性和差异性,关于界线,则需掌握过渡性和非确定性,因为界线的确定综合了多种自然因素,是个大致的界线,它在某一段可能会与某个要素的等值线重合,也可能不与任何自然要素重合,但有科学依据例: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3000米等高线与东部季风区为界,其科学依据是只有海拔超过3000米后,才能打破近地面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对湿润的夏季风起屏障作用3.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1)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青藏高寒区位于中低纬度的我国西部地区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 文 特 征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植被和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
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区域特征形成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4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自然区>100C积温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农作物作物熟制东部季风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14000C—32000C三面环山平原广阔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针阔叶混交林草甸草原灰化土暗棕壤黑土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32000C—45000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高原为主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干草原棕壤栗钙土旱作为主冬小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45000C—75000C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黄棕壤黄壤红壤水田作物为主一年两到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75000C多低山丘陵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水田及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三熟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区20000C—30000C1000—2000米高原宽广坦荡少有山脉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草原、荒漠栗钙土棕钙土草原牧业为主东部边缘旱作业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32000C—45000C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大荒漠草原高山上有森林棕漠土灰漠土草原牧业绿洲农业青藏高寒区<20000C南北各为东西向山脉、西北为高原、东南为南北向高山峡谷高山高原气候为主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谷地中有森林高山草甸草原土荒漠土山地自然景观随高度呈垂直变化山地高原的牧业和河谷地带的耕作业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四、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省、市、区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9个省区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三)经济发展的差异:1、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2、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3、 差异原因:区域位置;交通条件 〖分析〗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