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动物生产学(鸵鸟).ppt
36页第八章第八章 鸵鸟鸵鸟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鸽子经济用途、开展历史、现状及其前景;1、通过学习,了解鸽子经济用途、开展历史、现状及其前景;2、通过学习,掌握鸽子的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饲养管理2、通过学习,掌握鸽子的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饲养管理、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乳鸽及其鸽肉及其品质鉴定、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乳鸽及其鸽肉及其品质鉴定、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1、鸵鸟种类识别1、鸵鸟种类识别2、饲料种类及其利用2、饲料种类及其利用3、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3、遗传特性与繁育技术4、鸵鸟肉及其品质鉴定4、鸵鸟肉及其品质鉴定5、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5、场地规划与圈舍设计三、教学难点三、教学难点1、遗传特性与育种1、遗传特性与育种2、生殖特性与配种2、生殖特性与配种3、鸵鸟肉及其品质鉴定、3、鸵鸟肉及其品质鉴定、四、方案学时 6学时四、方案学时 6学时五、组织教学 五、组织教学 1、说明本课程学习方式及其有关要求; 1、说明本课程学习方式及其有关要求;2、本章以讲为主,以自学为辅;2、本章以讲为主,以自学为辅; 鸵鸟的养殖是一门新兴的产业,缘于鸵鸟全身都是宝。
鸵鸟肉(蛋白质为25.0%,脂肪20%,胆固醇50毫克/100克,热量418千克/100千克)的蛋白质高于牛肉、鸡肉和鱼肉,而脂肪、固醇含量都低于它们;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无异味,适合现代人们的膳食潮流鸵鸟卵的营养成分为:水分占75.1%,蛋白质为12.20%,脂肪11.70%,矿物质1.4%,碳水化合物0.7%,绝大局部的脂肪、铁、钙、维生素A和维生B1都存在于蛋黄中,其中精氨酸含量为572毫克,组氨酸含量284毫克,异亮氨酸672毫克,亮氨酸1336毫克,赖氨酸947毫克,蛋氨酸395毫克,苯丙氨酸660毫克,苏氨酸1013毫克,丙氨酸316毫克,丝氨酸832毫克,酪氨酸547毫克,维生素A 5.79微克,维生素E 0.64微克,叶酸48微克,泛酸0.75毫克,维生素B2 0.24毫克,维生素B1 0.5毫克,钙64.7毫克,碘80毫克,铁2.51毫克,镁13.92毫克,锰0.16毫克,磷196.7毫克,锌1.34毫克,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均高于鸡卵中含量,非必需氨基酸略低于鸡卵中含量 鸵鸟的脏器和组织器官在医药学领域开发潜力很大,其毛皮和羽毛(每隔8个月采收一次,约公斤,可连续产15年)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1860年南非驯养鸵鸟成功自60年代以来,以其独特的经济价值,草食性、生长快、繁殖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广泛饲养于世界各地,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1993年南非共和国饲养鸵鸟20万只,产品出口达5400万美元,其中的产值创造76%来自皮革,7.5%来自羽毛,16.5%来自肉我国广州自1988年引种养殖以来,全国20多个省市很快建立有200多家鸵鸟场,饲养量达8万多只所以鸵鸟的养殖现被誉为21世纪最有开展潜力的养殖业 据测定鸵鸟的屠宰率为60%(瘦肉率为63.6%),一组非洲里鸵鸟(1公2母)中,两只雌鸟年产卵为100~160枚(平均为130枚),种蛋卵乳化率为70%,育成率为80%,年育成鸟为73只,一岁鸵鸟活体重为100公斤,那么年产肉为78公斤,每只成鸟可产皮革1.2~1.85平方米在国际市场上,鸵鸟肉每公斤约44美元,每平方米鸵鸟皮革400元每组青年种鸟(1公2母)5.3~6.6万美元鸵鸟料(精料)肉比,在6月龄前为料肉比率为1.6:1,6月龄到1岁龄1.6~2.1,1岁龄后是2:1投入产出比为1:3~4,即投入2~3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本钱。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一、分类与分布鸵鸟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又名(鶆 )和澳洲鸵鸟(又名鸸鹋),均属于鸟纲鸵形目平胸总目但属于不同的目,即非洲鸵鸟属于鸵形目鸵鸟科鸵鸟属鸵鸟种,有5个亚种非洲鸵鸟有5个亚种,即东非亚种、索马里亚种、南非亚种、北非亚种和西北亚种其中东非亚种主要分布于东非,从肯尼亚中部到坦桑尼亚西南部;索马里亚种主要分布于肯尼亚东北,埃塞俄比亚东南和索马里;南非亚种分布于赞比亚南部和cunene河;北非亚种主要分布于撒哈拉南部和sahe升区域,从毛里尼亚到埃塞俄比亚;西非亚种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及其毗邻的国家,现已绝种人们常见的蓝颈鸵鸟、红颈鸵鸟属于原始品种,非洲黑鸵鸟是将北非红颈鸵鸟血液引入南非蓝颈鸵鸟,并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以生产优质羽毛和鸵鸟皮为主要生产性能的品种 美洲鸵鸟属于美洲鸵目美洲鸵科,有个2属2种即大美洲鸵鸟和小美洲鸵鸟,有8个亚种美洲大鸵鸟〔Rhea americana〕有5个亚种,即分布于从巴西东北至东南,,分布于巴西东南部及乌拉圭R.a.intermedia,分布于巴拉圭东部 R.a.nobilis,分布于巴拉圭西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西西南部 R.a.aranewts,分布于阿根廷东北部及东R.a.albescens;美洲小鸵鸟〔Pteronemia Pennata〕有3个亚种,即分布于秘鲁南部、玻利维亚西南及阿根廷西北部P. p. garleppi,分布于智利北部P.p.tarapacensis,分布于智利南部、阿根廷西及南部 。
澳洲鸵鸟属于鹤鸵目鸸鹋科鸸鹋属鸸鹋种澳洲鸵鸟主要分布于澳洲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一些岛屿据记载澳洲鸵鸟有四个亚种,其他三个亚种已灭绝,仅存现常见的鸵鸟 按1758年林奈将鸟定名为struthiocameus鸵鸟是struthionicae种中唯一存活的种类根据骨骼化石和蛋壳残片,本种中已记录了6个已灭绝的种,这些种类比现存种类要大,在五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纪,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一般认为南美鸵(三趾鸵鸟和pterocenemia)、新几内亚的食火鸡(casuarius)和澳洲的鸸鹋、新西兰的鹬鸵(几维apteryx)和恐鸟(灭绝)、马达加斯加的象鸟(aepyornis)都归于平胸类,可能有共同的具有飞翔能力的祖先 美洲鸵鸟属于美洲鸵目美洲鸵科,有个2属2种即大美洲鸵鸟和小美洲鸵鸟,有8个亚种美洲大鸵鸟〔Rhea americana〕有5个亚种,即分布于从巴西东北至东南,,分布于巴西东南部及乌拉圭R.a.intermedia,分布于巴拉圭东部 R.a.nobilis,分布于巴拉圭西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西西南部 R.a.aranewts,分布于阿根廷东北部及东R.a.albescens;美洲小鸵鸟〔Pteronemia Pennata〕有3个亚种,即分布于秘鲁南部、玻利维亚西南及阿根廷西北部P. p. garleppi,分布于智利北部P.p.tarapacensis,分布于智利南部、阿根廷西及南部 。
澳洲鸵鸟属于鹤鸵目鸸鹋科鸸鹋属鸸鹋种澳洲鸵鸟主要分布于澳洲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一些岛屿据记载澳洲鸵鸟有四个亚种,其他三个亚种已灭绝,仅存现常见的鸵鸟 按1758年林奈将鸟定名为struthiocameus鸵鸟是struthionicae种中唯一存活的种类根据骨骼化石和蛋壳残片,本种中已记录了6个已灭绝的种,这些种类比现存种类要大,在五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纪,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东欧和非洲一般认为南美鸵(三趾鸵鸟和pterocenemia)、新几内亚的食火鸡(casuarius)和澳洲的鸸鹋、新西兰的鹬鸵(几维apteryx)和恐鸟(灭绝)、马达加斯加的象鸟(aepyornis)都归于平胸类,可能有共同的具有飞翔能力的祖先二、形态特征 鸵鸟形态特征可以概括为头小、眼大、颈长、腿长和体大其头小、顶平坦,顶上有秃斑块,有时还长着颜色各异的长针毛;头上有一对大眼,眼上有眼睑,可以挡沙护眼;两耳由微细羽毛覆盖,可以开合;喙扁平宽长,其上有两个鼻孔,进行呼吸和蒸发水分鸵鸟的颈很粗、长,紧凑地连接着头与躯干部,其上长有微细的羽毛鸵鸟体躯高大有双翅,翅前有爪,翅的功能主要是平衡身体、防寒御敌和求偶;雄鸟翅常用做清扫窝巢,雌鸟翅能护蛋、护雏鸟。
鸵鸟无飞翼,不能飞翔鸵鸟的双腿长粗,腿支撑躯体,无羽毛脚有趾,趾前有爪,爪较为锋利趾间有蹼腿与脚间筋腱兴旺强健,用于支撑身体、跳跃、奔跑和御敌鸵鸟无尾骨被毛蓬松,光泽性差 通过对成年非洲鸵鸟解剖发现,鸵鸟胸骨极为兴旺,呈近似正方形的舟状,无龙骨突,形成平胸,全部腰椎和荐椎与最后2个胸椎、2个尾椎愈合成一整体的腰荐骨后肢骨特别兴旺两侧耻骨在中心线处以软骨连续,形成不开放的骨盆联合鸵鸟的解剖学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相适应表13-1非洲、美洲和澳洲鸵鸟特征比较项 目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主产地非洲南美洲澳洲生态环境沙漠草原丛林形态体重(千克)136~1503536—40体高(米)2.41.51.8脚趾233骨盆愈合形式开放式骨盆封闭式骨盆开放式骨盆繁殖性成熟年龄(岁)卵重(克)21400~1600(1500)16002450~700(630)产卵量(枚)80~10050孵化时间(天) 42(39~44)4256孵化行为两性共同孵化(雄鸟在白天、雌鸟在夜间)、育雏雄鸟孵化、育雏雌鸟孵化、雄鸟育雏据报道:鸵鸟心率和呼吸率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逐渐减慢,如体重为6.4~22.5公斤,呼吸次数每分钟为12~60次,心率每分钟80~164次;体重为90~114公斤。
每分钟呼吸3~5次,每分钟心率为28~36次鸵鸟的体温与环境、生理状态、年龄、性别及其种类等有关,其正常体温为37.8~40.7℃表13—2 正常鸵鸟的血液学参数项项 目目 文献出文献出处处LeeviLeevi等等((19891989))PalomeqPalomeq等等((19911991))StoskopStoskop等等((19821982))ReceveuReceveu等等((19841984))GrayGray等等((19881988))血球容血球容积积((%%))3030~~40403737~~48484040~~6161--35.135.1RBCRBC((×10×106 6/mm/mm3 3))1.31.3~~2.12.11.911.91~~2.432.43`1.48`1.48~~3.023.02----HBHB((g/100mlg/100ml))8.98.9~~14.414.413.313.3~~15.615.612.512.5~~16.516.5----MCVMCV((μmμm3 3))159159~~193193196196~~201.1201.1195.04195.04~~262.3262.3----MCHMCH((pgpg))5151~~777765.365.3~~70.570.554.554.5~~94.694.6----MCHCMCHC((%%))3030~~373732.532.5~~35.935.926.826.8~~31.2531.25----WBCWBC((×10×103 3mmmm3 3))5.25.2~~7.57.519.519.5~~21.021.09.29.2~~18.318.3----中性白中性白细细胞(胞(%%))56.156.1~~63.663.6--------淋巴淋巴细细胞(胞(%%))56.156.1~~63.663.6--------单单核核细细胞(胞(%%))1.91.9~~3.33.3--------嗜酸性白嗜酸性白细细胞胞((%%))0.10.1~~0.60.6--------嗜碱性白嗜碱性白细细胞胞((%%))0.10.1~~0.50.5--------红细红细胞胞长长度度((μmμm))13.213.2~~13.313.3----13.513.5~~14.714.7--红细红细胞胞宽宽度度((μmμm))7.57.5----8.18.1~~9.39.3--表13—3 正常鸵鸟血液生化参数项 目文 献 出 处Leve等(1989)Vanheerden等(1985)董武子等(2002)Na(mmol/l)147150.6-K(mmol/l)3.03.45-Cl(mmol/l)100103.9-PO4(mmol/l)1.61.73-Mg(mmol/l)1.10.81-Ca(mmol/l)2.32.512.68±0.44Fe(μmol/l)-16.2-乳酸脱氢酶(U/l)15651041318.83±97.53肌酸激酶(U/l)688152960.53±13.07尿素氮(mmol/l)0.40.49-肌酸酐(nmol/l)2836.6-血清总蛋白(g/l)3740.654.34±4.62白蛋白(g/l)-20.0423.31±2.54血糖(mmol/l)甘油三脂(mmol/l)13.91.29.77--0.56±0.13胆固醇(mmol/l)2.8-1.19±0.41胆红素(nmol/l)尿酸(nmmol/l)1.9489--22.44±11.35763.74±130.74表13—4 正常鸵鸟尿液化学成分成 分公鸟(早上采样)公鸟(午后采样)母鸟(早上采样)尿上清液PH8.08.08.0尿素(mg/100ml)300400200Na(mEg/100ml)7478102K(mEg/100ml)262306230Cl(mEg/100ml)131218126Ca(mg/100ml)2.59.12.5Cu(mg/100ml)0.2-0.2磷酸盐(mg/100ml)292922尿酸(mg/100ml)124154114肌酸酐(mg/100ml)2.25.21.8鸟蛋白(g/100ml)<0.1<0.1<0.1尿沉淀物尿素(mg/100ml)756603三、食性 鸵鸟属于草食性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食物种类较多,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包括草本植物、灌丛植物、匍匐植物,常采食幼嫩的豆科、禾本科以及其科的牧草、蔬菜、籽实等,如苜蓿、红三叶、桂花草、象草、皇草、黑麦草、无芒雀麦、红薯藤、槐树叶、胡萝卜等等,以叶、花、果实、种子、种子荚和冠为主要采食对象也有时喙食一些活体小动物如蚂蚁、蝗虫、蜥蜴等昆虫和软体动物,偶尔也吃小爬虫、小鸟和小兽 鸵鸟的消化系统有别于家禽鸵鸟无牙齿、无味囊,但有两个胃,都很兴旺前胃叫腺胃,后胃叫肌胃(砂囊)腺胃背侧面有一由300多个小腺体组成的腺区,分泌胃液和胃酸,帮助消化,另外还具有贮存食物功能,且易发生食滞塞症肌胃是球状,内装食物和细砂石;胃壁的肌肉层厚实,有弹力肌胃的收缩与舒张,促使砂石与食物的磨碎,消化食物食物通过食道进入前胃,借消化液初步消化,后进入肌胃,进行物理消化,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送入小肠鸵鸟消化道全长约18米小肠和大肠都很长(大肠的长度是小肠的3倍),还有一对不等长的盲肠,也很兴旺这是纤维素消化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大肠和盲肠内通过厌氧微生物长达40个小时发酵与分解,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供机体吸收饲料通过整个消化道的速率与体重有关,在鸵鸟体重为6.75千克时需要39小时,而重达45千克时那么减慢至48小时。
鸵鸟的耐饥和耐旱性能很强,这是其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四、生境鸵鸟栖息于各种不同的开放生境中,如炎热、干旱、空矿的沙漠、草原或丛林因此上鸵鸟性喜干热,越是干热的天气,生长发育越旺盛由于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使潮湿阴雨天,也能适应五、适应性育成鸵鸟适应性很强,能在45℃的高温和-35℃的低温环境下生长、繁殖,对刮风、下雨等恶劣环境均可适应,并且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不易生病而3月龄以下的鸵鸟,适应性较差,抵抗能力不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容易生病六、应激性鸵鸟的颈长而且灵活,有利于眼睛观察四周眼睛大而突出,视野宽广(视角300°),视力强,能看清12km远的物体,并对反光性的东西较为敏感听力敏锐、胆小易惊当环境安静时,能逍遥自在活动,以但遇到突发刺激如爆炸声、雷电、喇叭等会引起鸵鸟惊群、无目的狂奔或冲出围栏奔跑时速可达60千米,跨距为6~8米,时间多为10~20分钟以后,要么停止,或有撞在围栏上,造成伤亡所以鸵鸟的应激性很强七、群居性鸵鸟多为群居生活,很少有独居的但在繁殖季节,一只雄鸟带2至3只雌鸟离群,过类似家族生活第二节 繁 育一、生殖特点1.性成熟 不同种类的鸵鸟性成熟年龄不同。
如非洲雌鸵鸟2~2.5岁、雄鸟3岁性成熟美洲鸵鸟1岁、澳洲鸵鸟2岁性成熟影响性成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营养水平、饲料品质、饲养管理技术、种类、气候与地域等2.鸵鸟是卵生动物 在发情交配季节,成熟的卵子排到输卵管以待授精无论受精与否,在输卵管里包膜,用时参加蛋白和蛋黄再外裹两层壳膜,外壳这样卵巢里成熟一枚蛋,产一枚蛋如非洲鸵鸟一般在18~24月龄开产,3岁后到达高产,几乎是每隔一天产一枚蛋,直到卵巢内成熟的卵产完为止3.繁殖季节性 鸵鸟发情交配和产卵都具有季节性如非洲鸵鸟的发情季节是从入冬开始到翌年的中夏这种季节性还表现梅雨期休产或低产,枯燥期高产同时在繁殖期,鸵鸟的生殖器官变化大,体色鲜艳,非繁殖季节不太明显如饲养在纳米比亚的南非鸵鸟的繁殖活动顶峰在8~11月间,主要在7~12月间产卵,津巴布韦的那么直到1月和2月才产卵;东非的masai鸵鸟主要在7~10月份孵化,在肯尼亚那么在7~12月份孵化,顶峰在11月份等但鸵鸟的繁殖也具有条件性或者称之为条件性繁殖据报道鸵鸟每个月都会产卵连续一段时间内得到充足的食物、降雨或者雨季前期都可刺激繁殖活动4.就巢性 雄鸵鸟在松散地沙土上营巢,雌鸟产蛋,产到一定数量如非洲鸵鸟产蛋12~18枚,开始抱窝孵化。
孵化是由雄鸟和雌鸟交替进行,雌鸟一般在白天孵蛋,雄鸟那么是在夜间孵蛋假设取走蛋,那么鸵鸟可以连续产蛋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再生产,这样可以提高生产以非洲鸵鸟为例,其繁殖性能如下:每年的产蛋日数120±20天,每产蛋季节的产蛋量为50±20枚,蛋的孵化率50±30%,1日龄至3月龄的幼鸟死亡率为50±30%,3~6月龄10±8%,6~14月龄3±2%二、发情交配在繁殖期,性成熟的雄鸵鸟的喙、眼睛周围的皮肤及胫骨前后、泄殖孔周围的颜色变得鲜艳性情凶猛,好斗,鸣叫,争偶,护群护卵并且一只雄鸟带2~3只雌鸟离群进行繁殖活动雌鸟性情温顺,主动接近雄鸟,垂头振翅,两喙快速开合,雌鸟尾部下落,以待雄鸟爬跨交配爬跨雄鸟的左腿站地,右脚轻放于雌鸟背,阴茎从雌鸟左下部插入泄殖腔,射精同时摆头振翅交配时间一般在上午、黄昏,持续约1分钟鸵鸟的雄雌比例1∶2每只雄鸟每天交配4~6次三、胚胎发育与产卵受精卵在卵巢中完成受精卵的包埋于蛋白和蛋黄后,再用卵黄条带系着卵使其平衡并逐渐形成气室和外壳以及外壳膜,抗菌和防止异物入侵这个过程大约24小时鸵鸟产卵一般在下午3~7点每天或隔天产一枚蛋,多数产16~20枚休息5~7天,也有连续产40~60枚才休息者。
鸵鸟几乎全年都产卵,但有产蛋顶峰期与低峰期之分而顶峰期和低峰期与鸵鸟的种类和所处的地域有关如非洲鸵鸟在原产地3~5月份处休产期,10月至翌年1月处于高产期而蓝颈鸵鸟在广东产蛋顶峰期在12月至1月和4至5月,低产期为8~9月份;非洲黑鸵鸟产蛋顶峰期在10月至1月,低产期出现在3月和7月高产鸵鸟产蛋期时间长,产蛋间隔时间短;而低产者恰好相反鸵鸟卵多呈米黄色,有的呈灰白色,蛋重约1400-1600克,平均为1500克,占鸵鸟体重的1.2%;蛋形呈椭园形或园形,其长径为厘米,短径厘米,蛋形指数为80蛋壳较厚,钝端为1.844毫米,中端为1.82毫米,锐端为1.84毫米,破碎强度为55公斤蛋壳的气孔呈园形,密度较低,1厘米2面积上的数量为:钝端为16个,中端为14个,锐端为16,其空气渗透率为60(毫升/厘米2/min/20厘米H克)孔径最大为0.042×0.038毫米,最小为0.029×0.026毫米蛋壳膜分内外两层,外壳膜厚为0.12毫米,内壳膜为0.08毫米,外比内的比率为1.5气室面积为4.0厘米2.鸸鹋卵呈近球形或随园形蛋重450-700克,平均重为631克鸸鹋初生重估测公式为W=CSS×L×B×B,其中L为卵的长径,B为卵的短径,CSS为物种系数,鸸鹋的CSS为0.00056。
四、卵的收集、清洗、消毒与贮运1.收集 产蛋期要经常观察,以便及时发现产卵,及时收回防止卵受到暴晒、雨淋、受冻或污染,影响孵化率及时收集卵能促使鸵鸟连续产卵提高产蛋率但由于鸵鸟有护卵的习性,在取卵时要加倍小心,以防受到鸵鸟的攻击收集卵时,为了减少污染,用消毒过的枯燥毛巾或专用包装沙布取回在取放过程中,轻取轻放,不要让其受到振动2.清洁与消毒 假设卵上有土、粪便或其他污物,可用软布或毛刷轻轻去污假设需要洗涤时,尽可能地用略高于蛋温的微流水漂洗或喷洗,而不能用水浸泡或油性液体擦洗或边刮边洗消毒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熏蒸法,用量是每立方米30毫升福尔马林液、15克高锰酸钾,在密封条件下熏蒸18~20分钟3.贮运 鸵鸟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23℃,即就是当外界温度低于23℃时,胚胎处于休眠状态一般在生产中贮存鸵鸟蛋的适宜温度为13~18℃,刚产的卵需用12~14小时降温至贮存温度后再贮存较为适宜贮存环境所需湿度为60%左右,贮存时间不超过7~10天否那么因其高温或低温、高湿或低湿、长时间存放影响孵化率在短期(7天以内)贮存时卵大头朝上,垂直放置,否那么每天翻蛋两次,翻动角度向左右各50°倾斜。
蛋在贮运时应装于专用箱或类似的箱子里,运输时要快速平稳,减少振动,更要防止雨淋、日晒等五、种蛋选择据以色列的Amos As和Moshe Meir研究鸵鸟蛋的初重(M)、蛋壳水分蒸发传导系数(G)、孵化过程中水的总丧失量(TWL)、孵化时间(ID)、孵化率、死亡率和雏鸟品质时发现,M和G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461±163克和156.5±63.3毫克/天·托,两者均呈正态分布蛋重和蛋壳水分蒸发传导系数的比率(GSP)为104.7±32.2毫克/天·公斤·托和G具有相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8%和29.6%,这意味着M与G或GSP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很明显,GSP和水分丧失仅随其胚龄的增大而增加异常小和异常大的种蛋孵化率有降低的趋势,且大蛋在出雏时有较高比例的雏鸟需要人工帮助破壳与GSP<90毫克/天·公斤·托的种蛋相比,>100毫克/天·公斤·托的种蛋的出雏时间较早当孵化温度为36.0℃时,ID平均为42.8天,而在36.7℃时,出雏时间可提早2天ID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ID(天)=1876-98T+1.3T2在较高的孵化温度情况下,ID的变化与T的变化更为同步出雏过程约为3~4天,当TWL为12%~15%时可获得最正确的受精蛋孵化率(84%~85%)。
而在自然孵化、无需人工辅助出雏的情况下,当TWL为13%左右时,最高只能获得75%的受精蛋孵化率自然出壳的雏鸟品质通常比人工帮助破壳的雏鸟好G值过低或过高时,种蛋胚胎死亡率亦较高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速度可以加以人工调节,使大局部种蛋的TWL接近理想值通过调节种蛋孵化过程的TWL,可明显降低胚胎死亡率和需要人工辅助出壳的雏鸟数,从而提高种蛋孵化率和出壳雏鸟的质量因此要求种蛋新鲜、清洁、大小适中、蛋形好、色泽正常,具有本种类特征如非洲鸵鸟蛋重为1.2~1.8千克,蛋纵经为14~18厘米,横径为12~15厘米,蛋形指数为0.82~0.85,蛋壳厚为2~3mm,蛋壳重占蛋重的19.5%,蛋色为乳白色或米黄色六、孵化鸵鸟卵孵化操作规程类似于家禽卵的孵化但有专用孵化器,也可以用鸡蛋孵化器改进非洲鸵鸟孵化期为42天,变动范围39~44天鸸鹋孵化期为48-50天,下面以非洲鸵鸟为例说明孵化条件及孵化管理1.孵化 在入孵前3~5天进行试机、测湿、调试,并熏蒸消毒先将种蛋从贮藏室取出,放置到25℃的环境中预热4~5小时,再放到30℃环境中预热4~5小时,然后再熏蒸消毒放蛋入孵化盘中,大头朝上。
鸸鹋孵化的最适温度:1~30天时36.8℃,30~45天时36.7~36.6℃,45天至出雏时36.6~36.4℃,相对湿度为27%~60%,并保持卵的减重率在13%~17%表13-5 鸵鸟卵的孵化条件控制因子孵化条件备注温度36~37℃(36.5℃)恒温;环境温度20~25℃湿度18~28%(22%)种蛋孵化失水重控制在12%~15%通风换气空气含氧量4%,二氧化碳0.3%~0.4%室内通风换气每隔6小时1次,机内每4小时换气1次空气要电离灭菌处理,平稳换气,均匀分布翻蛋1~38天,6~12次/天,左右各翻动50°,自动控制进行翻蛋时要轻、稳、慢,38天后不翻蛋2.照蛋 鸵鸟孵在整个孵化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胚胎重要器官和根本膜形成,如胚胎细胞分裂、胎盘、血管、脏器、绒毛膜、尿囊膜、绒毛尿囊膜、胚胎喙胚胎喙的形成是其主要特征此期是胚胎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一些弱胚很容易死亡,是孵化过程中第一个死亡顶峰期(2~14天)中期没有细胞分化,只是器官系统的简单生长、绒毛尿囊膜完全发育,血管呈树枝状向蛋端延伸,变粗,颜色变深,并在锐端合拢,胚胎颜色变黑,并逐渐扩大,胚胎和气室倾斜,喙伸入气室,开始活动,胚胎上有明显羽毛长出。
胚胎的羽毛长出是其主要特征,此期(15~37天)死亡率较低但也会因为维生素缺乏或中毒引起死亡胚胎后期羽毛生长完全,由绒毛尿囊膜呼吸转为肺呼吸,啄壳、破壳、出雏此期胚胎转为肺呼吸,代谢速度加快,代谢量增大,是其主要特征假设通风不良,散热不好,翻盘时震动过大等均会引起胚胎死亡增多,出现第二个死亡顶峰期(38~41天)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屡次照蛋,确保孵化率第一次照蛋是在入孵后第2天,确保蛋的气室朝上放置;第二次照蛋是在入孵的第14天,确定未受精蛋,并及时捡出以后每隔1周照蛋一次,检查胚胎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条件和检出死胎移蛋入出雏器后,每隔6小时照蛋一次,观察雏鸟的出壳情况,假设有雏鸟破壳时,每隔2小时照蛋一次3.凉蛋 在孵化开始第2周,就进行凉蛋以确保胚胎正常代谢和发育4.移盘 鸵鸟蛋孵化到38天以后,胚胎的尿囊膜呼吸功能衰退,逐渐转为肺呼吸,且呼吸功能逐渐加强,新陈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的热和水同时尿囊绒毛膜脱落,卵黄囊逐渐被吸收此时假设通风不良,散热不畅,或者胚胎受到震动均会引起胚胎死亡增多,所以胚胎孵化到38天,将胚胎移至出雏器,让其平安出雏移盘时依据两个照蛋特征:闪毛或破膜。
闪毛是指照蛋时假设发现腿部有黑色闪动,颈部伸向气室的现象破膜是指照蛋时发现气室变得极不规那么,正面凹陷,胚胎喙部啄破内壳膜、伸入气室的现象假设出现闪毛或破膜,那么可移蛋入出雏室,落盘后温度36.6℃,湿度21%,胚胎在出雏器中,应供给充足的新鲜空气,换气散热条件良好以后温度(36.2~36.3℃)略低于孵化器温度(0.2℃),破膜完全时的湿度25%,啄壳时的湿度30%,并且在移盘时须喷消毒液,然后经消毒毛巾擦干前方可放入并且轻放、稳拿、快捷,尽量减少胚胎震动,这样可以提高孵化率5.出雏 鸵鸟胚胎孵化到39天以后,喙部啄破胚内膜头伸入气室,41天后破壳出雏一般在孵化与出雏条件都满足下,胚胎能正常出雏也有个别难出雏需要破壳、断脐和出雏为此在移盘后每隔6个小时照蛋一次,观察胎位及破膜情况胎位不正,及时纠正、并助产假设破膜后那么每隔2小时照蛋一次,以确定是否需要帮助破壳出雏出雏后出雏器内温度为36.3℃,完全出壳时湿度为40%从移盘到出雏这个过程中,湿度由低到高逐渐变化(21%~40%),这样有利于胚胎呼吸的转变和啄壳出雏,同时防止壳膜变干、胚胎与壳粘连和有助于水肿消退对雏鸟脐带要用碘酒消毒,用消毒绷带包扎并检出蛋壳。
待到雏鸟羽毛全干且能站立行走时转入育雏房对于腿与趾有畸形的需要用灭菌纱布包扎矫正刚出雏的鸵鸟头颈部、腿脚部明显水肿,要在出雏机内停留36~48小时,待其水肿消失再转入育雏室 七、影响胚胎死亡的因素1.人为因素 种蛋存放时间过长,贮运中剧烈振动,没有翻蛋,凉蛋,通风换不良等因素会造成胚胎死亡,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检查制度2.种鸟饲养因素 卵在脱离母体后独立发育,其中各种营养成分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只要提高种鸟的营养条件,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为胚胎发育奠定良好的物质根底3.种质与遗传因素 种鸟健康壮况、生殖系统是否正常,以及近亲繁殖情况和是否存在致死基因等,均直接影响鸵鸟卵的孵化率八、种鸵鸟选择 现在饲养的鸵鸟有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非洲鸵鸟有蓝颈、红颈和黑颈三种鸵鸟目前尚无统一选种标准,多是经验方法现以非洲鸵鸟为例说明 成年种公鸟要求头大喙红,眼红大有神体躯高大,且前高后低,腿粗红,泄殖器周围红,生殖器大而红,配种次数多(每天配种次数超过6次以上),而且配种率高,没有遗传缺陷成年种母鸟要求头部针毛较少,清秀,眼大有神,颈部细长,背部平直,体侧羽毛混浊,毛尖干细,体侧后半部羽毛稀少,特别是右侧光秃,尾巴垂贴于尾部;两翅常抖动。
体型适中,后躯肥大,性情温顺头常低下,贴于地面,两喙不断开合,头不停晃动一般每天或隔天产蛋一枚,连产20枚以上休息6~12天一般4岁以上种鸟产卵60枚以上通常成鸟留种雄∶雌比例为1∶2~3且最好不分开已配偶组群的鸵鸟 幼鸟选留时,一般在6月龄以上选留,应弄清系谱,防止近亲繁育,将在优良父母繁育的后代中优留生长发育正常的幼鸟为了保证繁殖率,同时在组群时应选留的公鸟年龄要比母鸟大6~10个月九、鸵鸟的雄雌鉴别12月龄以前鸵鸟在第二性征不明显,很难以从外表辩认大约到14月龄时,雄性个体的羽毛逐渐转换为黑色,趾和喙开始转化为淡红色,而雌性个体的羽毛仍然为褐色,趾和喙为黑色下面介绍12月龄以内的雏鸵鸟的性别鉴别1. 4日龄鸵鸟的性别鉴定 此期通过翻肛看生殖器官来判断性别将鸵鸟保定好,左食指和中指弯曲紧贴于雏鸟背侧,将荐椎压住,左拇指放在肛门的下侧,同时右食指放于肛门右侧,右拇指放于雏鸟肛门下方,靠近雏鸟脐带处,右拇指向上推,右食指向下拉,并往肛门处收拢,左拇指和左食指协同动作,肛门即可翻开雄鸟的生殖器官较大,相当于米粒大,而雌性如芝麻粒2. 1月龄鸵鸟的性别鉴定 也是通过翻肛法鉴别。
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大如蝇蛆,饱满、红润;雌性个体只有一个很小的斑点大3. 2月龄鸵鸟的性别鉴别 保定好鸵鸟,操作者将右手食指和拇指涂上润滑剂,后把手插入肛门轻轻触摸生殖器,摸到后将其带出雄性个体阴茎长约3厘米,粗如铅笔;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退化到杏仁状或半个花生粒大小4. 6月龄鸵鸟的性别鉴定 仍然用穿肛法带出生殖器观察,雄性个体阴茎长约5厘米,如手指粗状,雌性个体呈扁平肉蒂,如指甲状第三节 饲养管理一、饲料 鸵鸟的饲料可以分为青绿饲料、籽实饲料和添加剂(矿物质、微生素、抗生素等)鸵鸟不同于家禽,它对粗纤维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且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如在3周龄时消化率为6.5%,10周龄为51.2%,17周龄为58.0%,以后趋于平稳,30周龄为61.6%但对粗纤维要求比较高,常以幼嫩的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以及其他牧草和蔬菜为主,如苜蓿、红三叶、胡萝卜、槐树叶、黑麦草、皇草、红薯藤等籽实类饲料主要以玉米、高梁、小麦、豆类以及其副产品如麸皮、豆粕等为主,籽实类饲料添加剂与家禽用法相同饲喂时将青绿饲料切碎,按需要拌上籽实类饲料、添加剂,也可将其草粉拌料饲喂在成年鸵鸟的饲料中参加砂砾或小卵石可以提高日粮中纤维的消化率。
鸵鸟的饲料以苜蓿为主,配以玉米、小麦、粗粉、燕麦、大豆壳和干啤酒糟等,其配方中一般为豆粕、肉骨粉和鱼粉作蛋白质源,动植物油脂作能量,还补充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加工工艺是:粉碎→配料→搅拌混合→加水蒸气制粒→冷却→包装颗粒直径为3毫米二、营养需要 目前鸵鸟的营养需要研究报道极少Swart(1993)测定鸵鸟的维持能量需要为440×[体重(k克)]0.75KJ也有报道用最小能量消耗值MEC来估计鸵鸟的能量需要,即MEC=129×(体重千克)75然后每天能量消耗为MEC值的1.5~2倍鸵鸟对脂肪的消化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如3周龄时为44.1%,6周龄时为74.3%,17周龄为91.1%Landini(1986)用8~10月龄雏鸟进行饲养试验说明,饲料中蛋白质需要量为18%时生长发育快,饲料转化率最好1.15∶1Froua(1983)报道的非洲鸵鸟中日粮的矿物质水平为:钙0.9%~1.2%,磷0.6%~0.8%,钠0.09~0.17%,钾0.6%~1.4%,镁0.1~0.25毫克/千克,锰81.0~105.0毫克/千克,铜12.5~22.5毫克/千克,锌124~198毫克/千克,220~360.0毫克/千克。
三、育雏鸵鸟从孵化出生到4月龄期间称为育雏期此期鸵鸟幼嫩,羽毛尚未饱满,体温调节机制不太完善,对外界环境境反响较为敏感,如怕冷怕热,易惊恐,缺乏自卫能力,抗病能力差但生长发育较快(初生重约为1.0千克,1月龄时体重是其初生时的4~5倍,3月龄时是其25倍),所以育雏时为其创造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非常重要〔一〕雏鸟的选择 育雏时应选择眼睛明亮而无分泌物,脐环闭合完全且干净,肛门周围羽毛干净而无粪便污物,体重适中,腿趾正常,能够站立的雏鸟,开始育雏否那么经过治疗后开始育雏育雏前的准备1.准备育雏舍及其用具:育雏舍在进雏前一周必须彻底清扫地面、四壁、舍顶以及隔网,安置好食槽、水槽及日常用具,一并洗涤干净2.消毒: 育雏室的地面用1%~2%氢氧化钠喷洒,用具用0.3%的百毒杀洗涤,垫物、保温伞等用0.3%的消毒灵喷洒等枯燥后,育雏室内按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7.5克,福尔马林15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多点放置),并密闭育雏室1~2天后翻开门窗准备进雏〔三〕育雏室的环境控制1.保温:为了保证供给幼鸟适宜的温度,在舍内各小栏中安置铁架、黑布、保温灯等组成的保温架,而垫料下铺层麻袋,再盖上黑布,以保持卫生和保温。
一周内温度保持在37.5℃,以后每隔3天降温1℃,一月龄时降至25℃,2月龄脱温假设气温达22℃的季节,45日龄时即可脱温2.调温和通风:育雏室要求相对湿度60%~70%经常翻开窗,使空气流通3.密度和光照:1周龄鸵鸟平均每只占用最小面积为0.25m2,以后每周扩大10%,至3~4月龄时每只平均为2m2同时育雏室外还需较大的运动场,即每只平均为5m2至10m2雏鸟对光线较为敏感,故对雏鸟保温时应以发热器为主,红外线为辅,并用黑布辅设保温架,以减弱光线对其刺激同时让雏鸟尽可能早些晒到太阳光,但要防止曝晒4饲喂 对于1日龄的鸵鸟先诱其饮水在宽而浅的水盆中盛满含0.1%的复合维生素B的水溶液,然后用食指沾水涂在雏鸟的嘴上,经过1~2次诱导,即可会自动饮水只要有小局部雏鸟饮水,即会带动全群饮水3日龄至半月龄后饮用0.03%的氟哌酸水溶液以后供水量,为采食量的1.8~2倍 从2日龄开始诱其采食先作营养全价的混合料和鲜嫩的青绿料混合均匀后放入料槽中,用手摆动或敲打食盒,诱鸟开食15日龄后开始每周加喂2次细砾砂(占饲料量的0.1~0.3%),并在饮水中参加罗维素,复合维生素B等物见表6~11,6~12。
表13-11 育雏工作日程表周龄饲料饮水主要工作第1周喂给优质的混合料和鲜嫩的青菜,应少喂多餐前三天喂给0.1%的复合维生素B,4天开喂含0.03%氟哌酸的饮水碘酒消毒肚脐部3天;训练雏鸟食料和饮水;用木棍或垫板等矫正畸形脚第2周以1∶1的配比喂给精料和青料,不限饲,少量喂给氟哌酸溶液作为饮水及时清除雏鸟排泄的粪便,勤换垫料(每天换1次麻袋),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第3周供给新鲜而充足的精、青料复合维生素B或罗维素,每隔3天喂1次对瘦弱鸟隔离,精心护理4周至3月龄逐渐增加青料喂给量每隔10天喂3天复合维生素B或罗维素增加运动量;勤拾粪,做好食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卫生工作表13-12 雏鸟精粗料喂量表 单位:千克月龄体重精料青绿料0~10.8~50.1~0.30.1~0.61~25~150.3~0.60.6~1.22~315~250.6~0.81.2~2.23~425~350.8~1.02.0~2.5 (崔保维,1996)日粮组成:玉米56%、小麦6%、豆饼12%、麸皮3%、秘鲁鱼粉6%、苜蓿粉10%、食盐0.4%、磷酸氢钙为1.5%、贝壳粉0.8%、骨粉3%、氯化胆碱0.5%、蛋氨酸0.4%、糖氨酸0.4%、微元素为0.1%、维生素0.05%。
日喂量1~30日龄120克,31~60日龄120~600克,61~120日龄600~800克同时在一月龄后组群,一般群体规模为20~30只,经常清扫其卫生,并随时观察鸵鸟采食,排泄情况,精神状态等等前胃沙阻塞和腿趾畸型是鸵鸟培育过程中常见问题,也是影响雏鸟育成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育雏垫料,将对此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试验证明,鸵鸟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在沙质地面上较高,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较低(6-13月龄水泥地面上也较高,这是由于早期较慢生长而带来的补偿生长结果)但水泥地面育雏有利于控制雏鸟的前胃沙阻塞发生总之鸵鸟育雏垫料在秋冬季节以沙质地面为宜,在多雨的春夏季以粗糙水泥地面为宜四、育成期饲养管理4~24月龄的鸵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为繁殖打好根底阶段表13—13 不同月龄鸵鸟的估测活重与饲料消耗率 1.日粮配制 此期日粮配制标准是:每公斤体重代谢能10.88~11.30KJ,可消化蛋白180~280克(相当于16%)、赖氨酸为9~10克、蛋+胱氨酸8~8.5克、钙10克、有效磷为5克随着日龄增大,鸵鸟吸收利用粗纤维的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应尽可能让其采食青绿饲料,同时应补足精料和添加剂,满足其营养需求。
日粮组成:玉米47%、小麦6%、豆饼8%、麸皮10%、秘鲁鱼粉4%、苜蓿粉19%、食盐0.4%、磷酸氢钙2%、贝壳粉0.5%、骨粉2.4%、氯化胆碱0.3%、蛋氨酸0.2%、赖氨酸0.2%、微量元素0.1%、维生素0.05%4~9月龄时,鸵鸟体重30~80千克,精料日喂量为0.8~1.6千克,月均增加0.16千克;青绿料日喂量为2.0~4.5千克,月均增加0.9千克9~12月龄,鸵鸟体重80~120千克,精料日喂量为1.6~1.9千克,月均增加0.1千克;青绿料4.5~6.0千克,月均增加4.5千克12~24月龄鸵鸟体重为120~200千克,精料日喂量为2千克以上青绿饲料日喂量6千克以上2.饲养①日喂要定时、定量、定点此期鸵鸟生长快,采食量大,但容易顶料,所以要定量饲喂,每次的投饲量为全天投饲量的1/4,但早、晚二次可稍多加一点每天分四次投喂,每次的投饲时间间隔相等,投饲地点固定这样有利于逐渐驯化鸵鸟②饮水应保持不断供给清洁的饮水3.管理①运动在春、夏、秋季可以让幼鸟在运动场活动,有利于鸵鸟发育;每次饲喂后2小时左右,鸵鸟运动1小时有利于消化吸收集约化养鸵鸟,密度较大,采食多,排泄多,适遇春夏秋季易腐生菌体和寄生虫,假设不及时去除,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发生病变,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运动场和食盆、饮水器要经常去除粪便、残食、剩水、定期消毒,要求每次清洗一次,每周消毒一次。
表13—13 不同月龄鸵鸟的估测活重与饲料消耗率月 龄估测体重饲料消耗率14.02:1211.0319.5428.5428.53.8:1539.5652.1652.15.5:1763.4873.4982.41091.01091.010:11196.31299.913♂119,♀122 (五)种鸵鸟的饲养管理1.日粮配合种用鸵鸟日粮配合标准为:每公斤体重代谢能10.46MJ,可消化蛋白200克,赖氨酸10克,蛋氨酸和胱氨酸9克,钙30克、有效磷4.5克、VB12m克,VB120.02m克、VA10000IU、VD3100IU、VE10IU、VK2IU、胆固醇800m克、叶酸0.5m克、烟酸30m克、泛酸钙10m克、吡哆素3m克、核黄素6m克、铁80m克、锌80m克、锰60m克、铜0.5m克、碘0.5m克、硒0.2m克在日粮配合时,用精料、添加剂拌青绿饲料饲喂,必须时可以将青绿饲料的干粉拌精料,添加剂饲喂,但不宜饲喂脂肪含量过高的饲料,并参加5~10%细砂石让其采食,以促使消化日粮配合:玉米44%、小麦5%、豆饼12%、麸皮5%、秘鲁鱼粉7%、苜蓿粉20%、食盐0.4%、磷酸氢钙为2%、贝壳粉0.3%、骨粉3.3%、氯化胆碱0.5%、蛋氨酸0.25%、赖氨酸0.25%、微量元素为0.1%、维生素0.05%。
2.饲养管理①定时定点定量饲喂,日喂量约为1.5~2千克,日喂四次②保持清洁充足饮水③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④驱赶运动,提高鸵鸟饲料利用率和增强抵抗力⑤对于种鸟要编号在编号后,将号码贴于松紧布上,然后在消毒液中浸润,套入鸟的腿脚上⑥羽毛采集 鸵鸟羽毛采集在生长至第七个月时进行,分拔羽毛和剪羽两种方法拔羽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将羽毛连根拔出,每拔一次,羽毛质量降低一次剪羽是在羽毛管根部以上2.5厘米处将羽毛剪下羽毛管再生长2-6个月以后用钳拔去,这样每8~12个月剪一次,羽毛的质量可保持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