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山西导游词(精选16篇).docx

6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6817837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64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山西导游词(精选16篇) 目录 第1篇山西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 第2篇山西太原导游词 第3篇山西太行大峡谷的导游词范文 第4篇情系山西导游词范文 第5篇山西绵山导游词范文 第6篇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第7篇山西太原汾河公园导游词范文 第8篇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 第9篇山西沿途导游词 第10篇山西阳城皇城相府导游词 第11篇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 第12篇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范文 第13篇山西太原晋祠的导游词 第14篇山西永乐宫的导游词范文 第15篇山西导游词 第16篇黄山西海大峡谷导游词 山西平遥古城景点导游词 诸位游客,大家好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f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

      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

      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

      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山西太原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太原旅游!在游览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

      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

      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xx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xx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

      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

      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