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用地集约利用指标.docx
2页旅游用地集约利用指标因素层因子层评价因子测算方法旅游用地利用管理旅游用地闲置率闲置旅游用地面积占旅游用地总面积比例(%)旅游用地空闲率空闲旅游地产用地面积占旅游用地总面积比例(%)旅游用地利用效益(经济效益)地均投入产出比(旅游用地利用投入产出比)旅游业总收益除以旅游开发总投资额(%)(旅游用地在利用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收益与所投入资金的比值)地均投资强度(单位用地面积资产投资额)旅游开发实际投资额除以旅游用地面积(万元/亩)(在旅游用地的开发、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平均每单位面积的旅游用地所投入的资金量,单位:万元/hm2)地均游客数量(旅游用地单位面积游客数量)年度游客数量除以旅游用地面积(人/亩)(旅游用地每单位面积内所接纳的游客数量,单位:万人/hm2)地均旅游收入(单位面积旅游收入)旅游业收入除以旅游用地面积(万元/亩)(旅游用地每单位面积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单位:万元/ hm2)地均旅游从业人数(单位旅游用地面积吸纳旅游从业人数)旅游业从业人数除以旅游用地面积(人/亩)(旅游用地每单位面积内所吸纳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景区为当地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单位:万人/hm2)景区土地产出效益年均旅游收益/景区面积(104元/ hm2)景区居民收入水平景区从业人员平均收入(104元/人)旅游用地利用强度旅游生产用地比率旅游产业用地面积占旅游用地总面积比例(%)旅游设施集约度依据上述集约度函数公式计算旅游设施利用率年内利用的旅游设施数量占旅游设施总数的比重(%)景区土地开发率已开发土地/景区面积(%)景区滞留用地比例滞留用地面积/景区面积景区居民人均用地景区面积/景区居民数量(m2/人)景区游客人均用地景区面积/景区年均游客数量(m2/人)景区综合容积率景区建筑总面积/景区面积土地投入强度景区管理投入强度年均管理投资/景区面积(104元/hm2)景区环境保护强度年均环保投入/景区面积(104元/ hm2)景区监管绩效景区闲置用地处置率被处置闲置用地数量/闲置用地数量(经济效益)(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评价区内门票收入占景区所有旅游收入的比重。
单位:%)社会效益交通便捷度(交通用地面积比例)是指旅游地可被进入的难易程度,主要是通过景区所在城市周边的高速路条数来衡量,间接反映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旅游资源吸引力通过旅游资源的垄断度和旅游景区的等级来衡量游客满意度对游客进行满意度调查,是为了反映景区用地的综合经营状况,游客满意度越高,说明旅游用地的集约越高旅游用地绿化率(绿化覆盖率)景区内绿化覆盖面积与景区总体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绿覆盖率 = (景区内绿化覆盖面积 /景区总体面积) ×100%景源价值包括欣赏价值(景感度、奇特度、完整度)、游乐价值(游乐度、知名度、趣味度)、保健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生态效益环境噪声污染反应区域环境内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噪声引起人烦恼的程度噪声污染越大,生态环境越差空间容量(环境容量)根据旅游区的空间使用密度和游客在景区的周转率,估算景区的空间容量,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情况,也是对景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反映对一个旅游点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游客数量)可持续发展指数三废处理率旅游用地后备资源存储量设施配套程度设施完善程度布局合理度未分类指标景点密度旅游地景点辐射面积与旅游地总面积之比景点个数单位面积旅游税收单位:万元hm-2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强度年均购建基础设施投入/景区面积(104元/ 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