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波县建设志.doc
76页1 -荔波县志·建设志第一篇 城市建设和管理第一章 县域规划1975 年 4 月,县以 8 号文件发布《关于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的暂行办法》,首次明确要求城镇建设必须按总体规划进行规定在城区内新建、扩建、翻新的房屋,一般以二至三层为主接着 1978年初,县计委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荔波县城市功能局部规划示意图》,经县委研究同意,并明确了城内主要干道宽为 20 米(包括 8米人行道),次要路面宽 10 米至 12 米,其它巷道必须保证为 8 米1982 年县政府又以荔发(1982)34 号文件发布《关于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的实施办法》,再次明确县城建设规划范围并在《办法》中明确规定:凡在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建筑物,不论任何单位或个人,也不论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都必须服从统一规划1984 年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作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在省规划研究院的大力帮助下,次年 10 月县城 1985--2000 年总体规划工作顺利结束1986 年经省、州审查批准同意这次所规划的内容较为全面,包括规划期限、指导思想及原则、城- 2 -镇范围、城镇性质、人口、用地布局、对外交通、邓恩铭烈士故居的保护与规划、郊区规划、供电、给水排水、近期建设规划等。
其中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旧城区,尽量保持原有的地方风貌,逐步进行调整、维修、新建,旧城区的道路要理顺;比较典型的建筑要尽量维修保存,新建住宅也以当地民间富有特色的建筑模式,楼层以两层为主;在新城区,新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工业、仓库、交通等设施,尽量釆用当代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手法,使新城区更富有时代气息,使城镇既保持古朴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气质、交通便利、适宜生活的小城市在用地布局方面,规划明确以东北、西南方向的樟江大街为轴线划分,在轴线以东为生活居住区用地,轴线以西为工业、仓库、对外交通用地在各类用地中还规定,生活居住区,遵循保持古朴的民族风格的原则,基本不建多层和高层现代化建筑物,重点在改造当时的散、乱、差局面,以修建一、二层砖木结构、配以部分土筑墙为主在干道上适当布置一些小型公共建筑,尽量维护旧城区环境静谧、适宜居住的特点对公共建筑用地,规划提出在保留原有的商业区的基础上,在县城的商业中心在新十字街至环城西路一带,可安排较大型的现代化公共建筑关于交通用地,规划明确要求首先改造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旧道改造红线 10 米,其余街道仅作局部小改动,使其顺畅在新城区,主干道为 24 米,新城区到旧城区釆取过渡的办法,由 24 米过渡到 10 米。
在邓恩铭故居一段,釆取单边拓宽的办法,尽量不影响故居原貌 3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根据县城街道建设的需要,1991 年报县政府同意,对县城 1985--2000 年的建设总体规划道路网络进行了局部修改设计,使之更加完善,从 1991 年开始,县城建设在上级部门和县领导的重视下得到迅速发展,原有的县城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人口和用地建设规模已提前达到规划要求为此,1994 年,县政府组织召开规划工作会议,初步拟定了县城总体规划修改调整、补充设计方案1996 年,在省建设厅的帮助下,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来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1997 年完成修编初稿并通过省、州专家和领导的评审修编后的总体规划期限为 1996--2010 年这次修编的总体规划包括县城建设布局、道路网络建设、人口规划、水电布局、园林绿化、排污处理等各个方面修编后的总体规划范围东起狮子口、西至回龙阁、北至登高坡、南至望城坡包括已建城区和时来、官塘、板吉村寨、田坝规划区面积为 9.11平方公里,可供建设用地 3 平方公里规划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条例制定了《荔波县玉屏镇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
县城建设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统一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范围,内建造房屋和构筑物都要通过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后实行放线施工1997 年,为进一步加强县城建设的规划管理,经县政府办(1997)67 号文件批复,成立荔波县规划管理办公室(隶属县建设局领导),负责从事全县的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是- 4 -年下半年在县城开始实行“建筑施工放线通知书” 制度1991--2005 年,全县实行“ 两证一书”管理制度共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书 432 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82 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86 份第二篇 城市建设和管理第一章 城市道路和桥梁第一节 城市道路建设 1990 年,县委、县政府在省内外城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启发下,经过多次认真调研讨论,决定以县城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是年12 月,县政府成立大街建设指挥部,负责县城道路建设1991 年3 月,在黔南州建设局和都匀市规划办的指导协助下,完成樟江大街施工图设计限于财力,樟江大街建设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1991 年 4 月动工,当年 11 月竣工,完成道路长 400 米,宽 24 米,其中两边人行道各 4 米,工程总投资 120 万元;1992 年 6 月第二期工程动工,1993 年元月竣工使用,完成道路建设长 531.5 米,工程总投资 217.6 万元;1993 年 11 月第三期限工程动工,1994 年 9月竣工使用,完成道路长 412.6 米,工程总投资 123.7 万元。
1994- 5 -年 4 月樟江南路(即市场路)工程开工,当年 12 月竣工使用,该路与综合市场和樟江大街首尾相连,全长 418 米,宽 16 米,其中两边人行道各 4 米工程总投资 92 万元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1992 年 9 月 20 日投资 280 万元破土动工修建荔波~独山、三都、茂兰、朝阳方向的 4 条出城水泥路因 1993 年雨水多,工程受阻,历时一年,于 1993 年 8 月竣工,9月 14~17 日组织竣工 测量,1994 年 6 月 12 日省组织验收交付使用由城建局管养,四条出城路全长共 3601 米,全部按 30*砼路面修建1995 年 10 月向阳路改造工程开工,1996 年 4 月竣工使用,改造道路长 670 米,工程总投资 195 万元1996 年 6 月向阳北路改造工程开工,次年 7 月竣工使用,改造道路长 286 米宽 20~24米,总投资 107.6 万元1996 年 10 月,新建樟江北路动工,该路首尾分别与樟江大街和向阳北路相连,全长 546 米,宽 16 米,两边人行道各 4 米,总投资 110 万元,1997 年 9 月竣工使用2001 年 10 月,西门大街改造工程动工,工程由柳荔实业有限公司垫资施工,2002 年底基本竣工,2005 年 8 月组织验收合格,同意交付使用。
工程最终决算价为 195 万元,其中 40 万元用于居民房屋拆迁,155 万元为街道道路施工工程款2006 年 2 月,南门街改造工程动工,工程由明德实业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 142.56 万元新改造南门街道长 792 米,宽 7.5 米,- 6 -于是年 3 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在县城主要道路建设、改造的同时,还对小吃街及居民区小巷便道进行了路面硬化,方便居民出行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荔波县城市道路主要以樟江大街为主干道的城区道路网络骨架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在规划建设中正在完善县城的环城公路建设在时来开发新区将于 2007 年 1 月完成的宽 35 米,中间设有绿化隔离带的“ 恩铭大道” ,全长 1.1 公里双面四车道直通遗产展示园樟江大街从樟江东路的风景管理处开始到信合宾馆,全长 1.5 公里,机行道宽 12 米,两边绿化带和人行道分别为 4.5 米在樟江大街的县汽车站三角地带安装高 40米的高杆灯,在国税十字路口、财政局十字路口安装交通指示灯,在供电局对面建一个占地面积为 27800 平方米的樟江园休闲广场,为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第二节 桥梁建设在荔波县建设规划区内的桥梁共有六座。
樟江大桥 樟江大 桥位于荔波县城东北廓,荔波至茂兰通往广西的公路干线上,横跨樟江该桥由三孔各跨径 38 米的双曲拱主桥和五孔共 40 米乱石拱的引道桥组成,全长 540 米,桥面长151 米、宽 9.6 米、高 16.7 米,桥两边人行道各为 1.2 米,可同时并行两辆载重汽车,设计载重 60 吨,中、大型拖车、坦克都能从桥上- 7 -通行该桥于 1971 年开始修建,1975 年底建成,总投资 70.05 万元 南门大桥 南门 大桥又称比吉大桥,位于县城南樟江的比河段上清时为涉渡和石跳礅渡解放后 1953 年建石礅木板水漂桥一座1969 年修建东升水坝后,水位升高,桥面被水淹没,改为船渡1984 年 10 月,县自筹资金 51 万元、州拨 10 万元共计 61 万元修建功立业,1987 年建成为玉屏镇(县城)通往罗家寨、坡平、拉岜等村寨和县职中的公路大桥该桥全长 260 米,主桥面长148.8 米,为三孔跨径 40 米、高 16 米、桥面宽 7 米、两边人行首各宽 1.2 米的钢筋混泥土珩架拱桥回龙角漫水桥 位于县城西回龙角的樟江河段,建于1997 年,总投资 33.4 万元,桥形态钢筋混凝土,属漫水平桥类型,全桥总长 91 米。
王蒙大桥 位于瑶山 乡王蒙村的樟江河段上,是荔波至广西南丹公路干线上的公路大桥1984 年 9 月动工修建,原计划1986 年 5 月 1 日建成验收交付使用,总投资 60 万元但 1986 年元月 19 日大拱及拱架垮坍,不能使用必须拆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事故发生后,省、州领导十分重视,加派工程技术人员,积极组织抢修,至 1987 年 6 月全部竣工全桥长 130 米、高 18 米,桥面净宽 9.2 米,按汽-15,挂-80 兴建,引道工程 3 公里+440 米,按四 级公路 标准修建验收合格铜鼓桥 铜鼓桥是位于小七孔景区东大门樟江河上的钢- 8 -索吊桥,因为桥两端釆用瑶山瑶族的铜鼓作桥的造型,故名“铜鼓桥” 该桥 始建于 1993 年,因 2000 年 6 月荔波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被冲毁,2001 年重建桥跨度 70 米,宽 1.8 米,总投资 24 万元,该桥的修建,不但缩短了小七孔景区到瑶山的距离,还作为景区的一大景点,使游客流连忘返长寨桥 茂兰镇茂川公路(贵州荔波茂兰~广西川山)长寨桥于 1991 年 9 月 8 日破土动工修建,是年 12 月 15 日竣工使用,广西红茂矿务局投资 5 万元,荔波县政府拨款 3.02 万元,桥长 26米,高 4.8 米,桥面宽 4 米,由广西红茂矿基建处按国家汽 20-挂100 设计,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交付使用。
第三节 集贸市场建设荔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交通较为闭塞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撞击和推动下,荔波得到了国家和省、州政府的关心支持,轰轰烈烈地打响了脱贫致富攻坚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进步,1996 年,荔波跨入温饱行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市物资日益增多,市场繁荣但由于县内各乡镇集市狭小,甲良、播尧、方村、茂兰、王蒙、朝阳等大部分集贸市场都处于公路交通要道上,场天十分拥挤,至使交通堵塞为了改变市场的拥堵状况,实现“场路分开” ,- 9 -1992 年首先规划建设玉屏镇农贸市场玉屏镇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统计:县城市场每年上市的猪肉有 130 万公斤、牛肉 40 万公斤、其他肉类 5000 公斤;粮食 180 万公斤,蔬菜 200 万公斤,以及百货、饮食等各类商品大量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