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师如何备课.doc
4页数学教师如何备一、备好目标传统备课中学习目标的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而新课程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目标比教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第二.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不等于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等于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知识要转化为实践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如《7的乘法口诀》一课,它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经历合作总结归纳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 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成功的乐趣二、备好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通读教材,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编排体系及内容结构有个清楚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单位备课内容进行细致解读,具体设计。
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凭借,我们还要牢记《课标》所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要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 “挑战”;如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就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三、备好学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要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关键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3.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来解决?4.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5.哪些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备课时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拨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
另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备好教案教师可以设计结构式的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的教学思路,整体把握教学进程书写教案时多设计活动板块(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或问题,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搭建交往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多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