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农民从土地上 获得最大实惠.pdf
2页谴象景从 地点 获得最大 葺 疆话 ●J 1r. r—■【 ●■,-■l_■_ ' 陶惠林黄立群刘永彬 近年来,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沈高镇双星村, 以一家一户为主体发展高效农业,让农民从土地中获 取更多实惠,既实现了农民共同致富,又加深了农民 对土地的感情,发挥出了土地的最大效益,走出了一 条适合本村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日前,江苏省政府 调研组到双星村调研高效农业,对该村发展模式给予 充分肯定 一家一户模式——双星“别无选择” 双星村是个纯农村,土地肥沃,绿色环保,发展农 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2001年之前,双星村 的农业和其它村一样,是传统农业,每年稻麦两熟,农 民种田的收益很少,大多数农民或出外打工,或自主 创业,农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不让农田抛荒, 双星村曾尝试找人代种,但最后一算账,剔除耕种、水 电、农药、化肥等所需费用,最后所剩无几 此路不通,再谋出路双星村两委一班人意识 到,要解决农田抛荒及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关键在于提高土地的收益而要想提高土地收益,就 必须走高效农业之路 量来帮助他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抗风 险能力新集体经济实现了组织密集、资本密集、技 术密集、品牌密集,变分散经营为整合经营,变小农经 济为现代高效农业,使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管理等 诸要素得到了高效集聚和合理配置,大幅提升了农业 效率,提高了农田收益,符合农民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有利于建立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三、现代农业让农民种田体面又快乐 传统农业跃升到现代农业,需要有家庭承包与统 分结合的体制保障,需要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也需 要政府的积极推动、社会各界的惠农支持,但从根本 上看,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在于农民从事农业经 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农民农业劳作依然是高 强度、低效益的,或者虽然收益上去了但劳动强度更 大,那么农业仍然会被看作“苦难产业”,对农民的吸 引力必然减弱,即使政府再重视、投人再增加,也收不 到持续发展的理想效果因此,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 解决“苦难农业”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现 代农业旨在通过管理创新,为农业劳动注入令人向往 的“体面尊严”,让农民劳动不仅可以发家致富,而且 还能带来精神享受为了实现这一朴素的愿望,我们 主要做了七件事:一是建设设施农业,如节水灌溉基 地、大棚育秧系统,让农民劳动更轻松;二是培育农民 新型合作组织,服务农民,让农民不再为“销售难”发 愁;三是推进农业生态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 改观;四是进行品牌化经营,农户为手中握有农产品 的“品牌”而喜在心头;五是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通过 学习与交流,增进了农户种田的乐趣;六是打造便捷 的销售渠道,增强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与合 作;七是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投入较大的镇级财力, 为农民的社会保障托底。
同时,尽力保障合作组织中 农户的应得利益 如今,在董浜镇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经常可以 看到劳作农民的热情笑脸,可以听到种田农民的欢声 笑语许多农民由衷地说:“从事现代农业生产风险 低、收益高,体面又快乐,多亏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实 践证明,惟有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农业才会有持续动 力和强大生命力,农业才会坚挺,农村才会富裕,农民 才会快乐!口 责任编辑:袁文 | 矗A 喻 雄心勃勃的双星人开始模仿一些地方的普遍做 法,招引外商发展高效农业然而事情却并非想像的 那样顺利:村里招来的几个“老板”,有的搞建材、有的 搞餐饮,没有一个“科班出身”,赚钱不少,对农民的辐 射带动效应却不大;还有的老板光投资,不管理,结果 圈地 大片,项目却没发展起来,损失不小而失去 土地的村民,变身成为这些老板的“打工仔”,常年工 每天 5元,一年下来收入12000元左右,小时工 每天仅25—30元,相对于高效农业每亩万余元的收 入,农民的收益还是比较有限 如此现状,逼着村两委干部换思路:为何不让村 民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主体,让他们在土地中多增收 增效呢?换个思路眼界宽,双星村决定走适合本村发 展的高效农业之路 让农民自己赚——双星“土里生金” 与其让老板赚,不如带着农民自己干。
经过市场 调查,双星村决定从种植西瓜开始,发展高效农业 为了让外地的西瓜“嫁”进双星,村两委一班人从东台 请来两位种瓜大户,以最大的优惠措施吸引对方承包 了近30亩土地种植西瓜,村组干部则带头响应,每人 承包了5亩左右土地,边学边干,给群众做示范当 年,双星村西瓜种植“一炮打响”,每亩纯收入达4000 元2002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 亩 这一年,双星村的“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 品种西瓜被一抢而空,亩均收益最高达5000元而 今,双星村的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种植 户数十户,特色西瓜品种远近闻名,供不应求 双星村地势低洼,农民有种茨菰的习惯,但以前 常规种植收益不高,受早熟西瓜卖了好价钱启发,村 里2003年在一户试种3亩早茨菰,当年这3亩早茨菰 纯收入达21500元于是,早茨菰继西瓜之后成了双 星人第二大“土里生金”的种植项目2004年全村早 茨菰种植面积发展到100多亩,到2009年底全村早、 中、晚茨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0亩 西瓜、茨菰种植和经营模式的成功,为双星人发 展高效农业致富提供了样本双星村很快又搞起了 西红柿、茄子、西葫芦等大棚蔬菜,村里从事高效农业 的队伍从过去的几户到几十户,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几 百户,高效农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据双星村党 支部书记沈昌宽介绍,目前,双星村960户农民中已 有450多户从事高效农业,全村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已 达2576亩,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目前,双星村最 大规模的高效农业在20亩地左右,多数家庭是5亩地 左右的规模,资金投入和生产管理都不吃力 每年能 有三、四万元的纯收入村民丁昌根做了2o多年的 瓦工工头,每年虽然能赚个五、六万元,但苦于年底工 钱结算难,听说村里鼓励农民从事高效农业,去年果 断投资10多万元承包了21亩蔬菜大棚,当年就收回 了成本,今年至少也能赚上20万元左右 放大土地收益——合作社立大功 为了让一家一户形成规模效应,2007年双星村 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专门解决土地流转、农田轮 茬等问题又相继组建了西瓜、蔬菜、茨菰、菱角等4 个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集聚功能,推动高效农业 规模化,集中解决各家各户购买建材、种苗、肥料、技 术、销售等问题为了解决农民资金投入难的问题, 沈高镇从党政负责人到村组干部每人筹一点,由镇政 府统筹后,再转借给双星蔬菜生产合作社,利息由镇 财政负担针对村民担心的种植技术问题,各合作社 不仅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学,还专门聘请 了一名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多年的“土专家”驻村24dx 时指导。
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由合作社安排 专人跑市场、做宣传近年来,双星农产品在周边地 区已经形成了一定影响,每年夏季该村田间地头都挤 满了来自省内外的经纪人 这几年,各级政府对高效农业项目扶持力度不断 加大去年双星村400多农户共享受了50多万元高 效农业奖励扶持资金去年,双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11780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高效农业占比 达到50%依靠发展高效种养业,该村家庭年纯收入 超过5万元的有100多户 双星村在高效农业发展上,走的是适合本村发展 的路子下一步,围绕做大做强高效农业,他们还准 备给所有高效农业解决保险问题,让农民更大胆地参 与进来同时准备建一个农贸市场,方便农产品交 易,并上马建设深加工产业链,尽最大可能做大做强 高效农业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口 (作者单位:中共姜堰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夏玉兰 霸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