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812年序曲.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1691821
  • 上传时间:2023-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12年序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磁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 导入(录音机) 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  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介绍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A欣赏战斗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欣赏法军主题师: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什么?有何作用?并根据音乐风格作出表演生:法国国歌《马赛曲》法国军队的象征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B欣赏抒情主题师:这一主题与我们曾欣赏的那首作品风格相似?有何作用?生:与柴可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C欣赏欢快主题师:该主题有何特点?并根据音乐作表演生: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

      学生据音乐节奏跳起欢快舞蹈分别视唱呈示部4个主题 (3)完整欣赏《1812年序曲》,出示作品结构示意图 和1812年战争有关图片 问题:a.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什么不同?答: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法军主题最终失败b.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答: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是礼炮3课堂小结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由你们自己来总结和评价学生甲: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学生乙: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学生丙:我听到了和平的钟声,我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 应能跟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事件中去了解基本常识和创作背景                听辨4个主题使学生熟悉4个主题,为完整欣赏作品奠定基础,并了解作者创作意图    根据风格表演,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视听结合,感受音乐的功能,可以反映历史。

       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全面理解      自己评价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